現階段HiFi已呈現輕量化、便攜化的發展路線,即便是早期XX磚、XX大耳都已成為過去。我覺得技術革新是其一,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告別“高大笨”的工科男形態,擁抱大眾才是正道。
但凡稍微想在音頻上折騰一下的人一定逃不過“小尾巴”的捕獲力。不想帶笨重的解碼耳放、卻又想利用好手里不少高端有線塞,這就是為什么“小尾巴”在這兩年翻盤逆襲“國磚”的原因。
本人僅為好物分享,從朋友那借到了當前素有“小尾巴天花板”之稱的樂彼W4,正好與自己在用的W2進行一個比較。從產品力和價格來說,樂彼的小尾巴一直不便宜,當然其在做產品的思路也一直貼著HiFi走,所以與類轉接口的小尾巴不成競爭,更不存在拉踩,每一種產品形態都有TA存在的意義。本文就是想與各位探討分享一下:樂彼W4貴的值在哪里?
不難發現,國內產品都比較務實,包裝上沒有早期國外品牌的浮夸。樂彼即便升級到W4,在包裝風格上還是與W2如出一轍,只能說蒂芙尼藍還帶有漸變色的包裝看似出彩一些,而配件就沒有更多驚喜,還是老三樣。
你還別說,樂彼在工業美學的設計上確實比國內太多廠商好太多了。終于沒有了板正的“標準小尾巴”結構設計,轉而采用大面積三角切面和歪屏設計,相信這時候一定有人想到了艾利和的設計語言。
樂彼W4在材質工藝和面板處理都做到了我想要的高端質感,沒有一絲廉價感。當然犀利的倒角也讓用戶在后續使用時,不得不面臨磕碰的風險。
樂彼大力發展皮具事業,原來都是有計劃的?這不W4上的商機就來了,手感出色,還帶磁吸功能,有一說一東西確實不錯。對于W4的售價,皮套價格還行,只不過都已經是旗艦機型了,建議最好下次出廠附贈了。
W1/W2更像一次優化,而W4才是正在由內而外的進化,W4摒棄所有按鍵,全部整合到一個旋鈕上進行操作(旋轉+點按)。不論是從國磚還是普通小尾巴更新上來,W4旋鈕更符合我的操作邏輯,尤其是口袋里盲操(實際因人而異)。
樂彼之前不是出過不少播放器么,旋鈕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迭代了好幾個版本,親測W4的旋鈕質感是好于不少播放器。
應該有不少進文章的小伙伴想知道W4和W2到底該怎么選?作為對比,就必須得把W4的售價考慮進去,如果只要天花板那確實只有W4了。如果是人聲取向,W2-ACG顯然更加對癥下藥,只不過在寫文時好像都沒現貨了;當然追求性價比,還有W1-131可以選擇,可玩性和聲音同樣可圈可點;而W2-131大概與W4EX持平,理論上來說能選新款還是選擇新款。
在官方宣稱的參數上,W4在失真、動態、推力都較W2有了不少程度的提升,并且還能進一步優化功耗,這對比小尾巴類型的產品顯然是一次大躍進。旗艦DAC LP5108首發就被加入其中,以相同的體積干到110mW@32Ω(單端)/420mW@32Ω(平衡)的恐怖數據,這都得得益于自研芯片的核心優勢。
繼續談談聽感,對比我之前的W2,新旗艦W4張弛有度的聽感確實可以拉到耳機展現力的邊際點。當開啟Tune 02調音模式,令我印象深刻的通透開揚透徹聲場即刻而來,交響樂的層次感和精準程度的確有著顯著提高。與之相比,Tune 01調音模式更顯寬松,主打一個耐聽精致,結合更強的功耗表現(變相優化續航),讓原本只為好聲音而必須帶高階播放器的燒友,有了更輕便的優化選擇。
樂彼W4與國磚相比,主打便攜的同時,對聲音功能的可玩性未必會輸。除了標準EQ,通過高門數FPGA硬件級的調音,從而滿足不少旗艦塞的專屬EQ,這算是樂彼一直堅持的后續福利,目前W4已支持謝蘭圖、IE800S、SE846、Z1R以及剛剛更新的IE900特調(需固件升級獲得)。
最后不得不提到售價問題,相信很多人會對小尾巴有“價格誤解”,認為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不少播放器產品。但播放器真要做到素質優秀、芯片給力、推力夠猛、帶屏幕還能零底噪等,幾萬的播放器也不是沒有。單就綜合素質而言,W4做到目前小尾巴的價格天花板,在能力上的確可以做到名副其實。早期從手機聽歌換到播放器,當時的不理解現在也不是被廣泛接受并關注,所以這一切都交給時間老人去解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