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一名女知青主動下鄉到北大荒,10年后她又放棄返城機會,留下來做農民??僧斦煞虻弥赣H的身份后,震驚了。
19歲的黃麗萍來到北大荒當知青。她對北大荒一無所知,來這里只是為了鍛煉自己、增長閱歷。
然而,一下車黃麗萍就感到錯愕。她在寧波長大,那里氣候溫潤,相比之下,北大荒的干燥和刺骨的寒風讓她傻眼了。
黃麗萍沒有帶夠厚衣服,剛一下車就被寒風凍得緊緊攥住衣物。其他的知青也紛紛喊著:“太冷了!我要回寧波!”
然而,既然來到了這里,黃麗萍知道沒有回頭的路可走。她告訴那些抱怨的知青們:“我們下鄉是為了歷練,不是為了享受。是環境選擇了我們,而不是我們選擇環境?!?/p>
黃麗萍并不是馬上就適應北大荒的環境,但她覺得既然決定來這里,就應該完成自己的任務。
知青們被安排在泥巴房子里住宿,黃麗萍看著這樣的住處感到心酸。她并不是覺得自己的住處不好,而是意識到北大荒的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如此艱苦,她感到自己過得太好,沒有見識到其他地方的苦難。
黃麗萍剛搬進宿舍,一開始很難適應寒冷的天氣,房間四處透風,她經常半夜被凍醒。由于水土不服,她剛到就生病了,期間只能獨自在宿舍休息,而其他的知青開始下鄉工作。
過了幾天,黃麗萍病剛好就開始下地干活。她溫柔善良,說話和氣,手巧靈活,許多村里的姑娘都喜歡向她請教如何織毛衣。
一次閑聊中,有個嫂子建議她在當地找個家庭,她說:“這樣你就有人照顧了,生病的時候也有人照料你?!?/p>
黃麗萍起初并沒有在意,但隨后對方介紹的一個小伙子連續來找她,黃麗萍漸漸被他吸引。
這位小伙并不是當地人,也是1960年派來北大荒的知青。他受過幾年的教育,言行舉止與眾不同,和黃麗萍志趣相投。
兩人結婚時,黃麗萍聽說他家境貧寒,她沒有索要任何貴重禮物,只是拿了結婚證,就這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黃麗萍不怕貧窮的日子,那個時代的每家每戶都住著泥草房,她只希望能和他一起建立一個家庭。
盡管黃麗萍身體不好,但她非常勤快。一進門就忙忙碌碌,她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讓婆婆感激不已,常常握著她的手動情地落淚。這讓黃麗萍更加心疼她。
婚后,盡管生活艱辛,但夫妻倆還算幸福。隨著黃麗萍生下女兒,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做母親的辛苦。
因此,黃麗萍決定帶著孩子和丈夫回家看望父母。
經過勞累的舟車之旅,黃麗萍終于踏上了寧波的土地,她從小生長的地方。然而,令黃麗萍的丈夫震驚的是,他的岳父竟然是黃思深將軍。
按理說,黃麗萍有條件回來找一份好工作,但她卻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北大荒辛勤勞作。
看到這一幕,黃父沒有多言,只是將女兒一家迎進家中,一起享用團圓飯。兩天后,黃麗萍帶著丈夫和女兒離開。
在車上,黃麗萍的丈夫終于問出心中的疑惑,即為何她不向岳父求助。
對此,黃麗萍淡淡回答道:“自小以來,因為父親的身份,我們姐妹從未受到任何特殊待遇,我怎么能讓父親為難呢?”
到了1977年,許多知青漸漸年長,找不到返城的機會,于是決定在當地結婚,留在北大荒。然而,1978年返城政策一出,許多人后悔莫及。
為了離開艱苦的北大荒,大家紛紛想辦法。有人說自己的父母病了需要照顧,有人找醫生說自己身體不適合待在北大荒……
許多人為了順利返城,不惜離婚或假離婚,也有人默不作聲地丟下孩子和配偶,分開返城。
此時,黃麗萍也收到了家人的來信,說她的父親黃思深將軍又出來參加工作了。
黃麗萍本來可以寫信向父親求助,也許她就能回城了。寧波的條件遠比北大荒優越,氣候也是她喜歡的。但黃麗萍遲遲沒有開口。
她知道父親不愿為了他們而向組織提出要求。黃麗萍也不想讓父親為難。
父親對她的決定沒有反對,也從未主動提出讓黃麗萍回城。
黃麗萍說:“在父親的眼里,住在哪里并不重要,只要能過上正直坦蕩的生活,能自食其力就是為國家做出貢獻?!?/p>
黃麗萍和丈夫回到北大荒后,決心留在曾經一起奮斗過的地方。
從那時起,黃麗萍就留在了北大荒。幸運的是,幸福并不遙不可及,后來北大荒因為新的發展而不再貧窮,成為全國聞名的北大倉。如今,黃麗萍一家人幸福美滿,兒孫繞膝。
黃麗萍在北大荒的艱苦環境下,不畏嚴寒,勇往直前,她選擇與丈夫過著簡樸而幸福的生活,不計較貧窮和物質。
這都源于父親的為人處世,以及從小對她的教育,塑造了她的堅韌和無私的品質,家風的力量在她的人生選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