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應該不是第一次說了,不過每每過一段時間又想再談一次。在論壇上這叫月經貼,在這里也可以叫月經文了,哈哈。
先說結論:參數是有用的,非常有用!除非是虛標,否則音響參數肯定是有其參考意義的。不要說參數無用,你認為參數沒有用,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參數的最起碼的意義。
再說另一個結論:參數是好聲的基礎,不是好聲本身。比較參數是有前提的,同時,例外也是常見的。隨便看個參數給結論是被PUA的表現。
真要看懂參數和聲音的關系,要理解透很難,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專業知識,自己經常都需要學習。但簡單的比較參數然后下個“XXX比YYY好多了”,實在不能再容易的事。而且還可以據此推斷什么“老燒都是要吃腦白金的”,也相當容易。但其實聲音不會說謊,老燒雖然也不一定懂,但憑耳機靠聲音,往往才是最正確的。
參數比較,必須是在其它條件不變或差不多的情況下才有意義,而不是張飛戰岳飛式的比較。或者說,看懂參數比參數比較更有意義。
以音箱為例,音箱靈敏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示音箱的易推性。所以,很多入門級的小白往往比較個音箱的靈敏度,然后就給結論說:音箱甲的靈敏度是88db,音箱乙的靈敏度是85db,所以,音箱乙難推。這就是典型的被參數PUA黨的表現。
靈敏度比較的前提是: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靈敏度越高,同樣響度音量所需的功率越少。而不是只看靈敏度一項指標就下結論的。
比如,很多小口徑音箱的靈敏度都不高,有些3寸4寸音箱只有83db的靈敏度,但因此就認為它們很難推是不恰當的。原因也很簡單,靈敏度83db只意味著它要發出同樣的響度需要更大的功率而已,而難推的含義并不是這樣的。實際上,音箱推響所需的功率并不高,以83db的3-4寸音箱為例,一般人用它也就是桌面聽,距離1米左右,聽音樂的響度一般在80db左右。這種情況下只需要0.5瓦就夠了。這還只是一只的情況下,考慮一對能量加倍,其實一邊0.25瓦就夠了。你還覺得83db的音箱難推嗎?有哪臺功放1瓦都沒有呢?
那么,難推的本質是什么呢?除了上面所說的,靈敏度在相同條件下帶來的差異外。更重要的是:
首先,音樂是有動態的,而且很大。普通流行音樂是40db,交響音樂可以達到100db。因此,平均響度80db,播流行的響度可以到100db,交響大約可以到110db左右。如果考慮聽音樂的距離,距離增大一倍,聲壓下降6db。那對音箱要求和功放要求會迅速上升。
同樣靈敏度的音箱,普通的音箱最大聲壓也到100db這樣,再大就嚴重失真了,單純增加功放的功率就失去意義了(也就是說,提升功放不會再帶來任何提升)。而優秀的音箱最大能到110以上都幾乎聽不出來什么失真。因此,要把優秀的音箱的動態推出來,它所需要的功率是普通的音箱的10倍!以在2米處聽聲音平均響度在80db需要1瓦的功率計算,100db響度時所需功率是100瓦,而110db所需的功率則是1000瓦!為什么難推的音箱很多時候都是優秀的音箱的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為了做出來響度110db仍然沒有可聞失真的音箱,對單元的要求就會大幅度的上升。振膜剛性需要提升,音圈需要加大,因此振動質量會明顯增加。而為了發出更好的低頻,單元的線性沖程也需要增加,這些都會導致靈敏度的下降,而要提升靈敏度,磁缸又需要用更大和更好的磁性材料。這些又進一步的導致它的功放輸出電流的增加,從而需要更大功率和更大輸出電流的功放。這也意味著推好它們不容易。
因此,簡單比較靈敏度大小,就得出某音箱比某音箱更容易推動,是非常不嚴謹的。而應該看它們的失真度、低頻下潛這些一起綜合進行。
結論:對比參數只能是同類進行比較,不同類別的產品要進行對比,必須搞清楚參數后面的意義才有參考價值。
由于篇幅的原因,下一篇繼續詳細講解參數為什么不能代表聲音的別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