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組織制定的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已于7月1日正式實施,“頭盔‘新國標’”增加了電動自行車乘員(包括駕駛人以及乘坐人員)佩戴的頭盔標準。新增了三個安全性能指標,分別為:頭盔護目鏡的耐磨性(霧度)、頭盔殼體表面凸起結構的剪切力、頭盔表面摩擦力。引發了廣泛關注,同時,對于監管電動車佩戴頭盔的落地,同樣引發了討論熱潮。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計算機視覺有望在多種智慧交通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如從自動駕駛汽車和交通流量分析,到停車位管理和路況監測等,包括本次熱搜的識別正確佩戴頭盔與否。
頭部是人體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傷害的部位,電動自行車車速可達25km/h,電動自行車事故發生時,對駕駛員的沖擊力很強。在電動車交通事故中,不戴頭盔的致死率遠遠高于其他因素。
處于安全考慮,公安部交管局在“一盔一帶”上也煞費苦心。
觸目驚心的事故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約有130萬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一些主要原因是超速、酒后駕駛、未佩戴頭盔和安全帶等安全裝備、分心駕駛和不遵守交通規則。
《中國電動自行車防預性駕駛報告》顯示,中國電動自行車的年產量超過3500萬輛,保有量則已達3.5億輛,均為世界第一。但事故率也在攀升,當前電動自行車事故率達0.91%。交警數據顯示,約有40%~50%的電動自行車事故是由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導致的,事故的高發路段為十字交叉路口、人行橫道和機動車道上。
報告顯示,有將近30%的用戶有騎電動自行車的同時使用手機的習慣。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中心相關論文的數據顯示,一邊騎車一邊接打電話,發生事故的概率是平時的2.8倍,而一邊騎車一邊玩手機、刷視頻、看微信等,發生事故的概率則是平時的23倍。
根據北京市交管部門的統計,截至今年6月15日,北京市電動自行車事故同比上升三成,其亡人事故已經占到全市交通亡人事故的29%,顱腦損傷成為首要原因。數據顯示,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能夠使騎乘人員在發生交通事故時的受傷率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
由此可見,人為因素是大多數交通事故的原因,而如何正確選擇和佩戴頭盔顯得至關重要。
“新國標”對于頭盔的要求
摩托車乘員頭盔從2018年開始做強制認證,此次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類型和技術要求納入標準,填補了標準空白。
在適用性方面,頭盔“新國標”考慮到亞洲人的頭型尺寸,頭型由舊標準的大、中、小、特小4個頭型修改為A、E、J、M、O等5個頭型,兼顧了成人和兒童的需求;按照形狀分為全盔、3/4半盔(春秋盔)和1/2半盔(夏盔),適應了不同季節的適用需求。
根據適應對象,頭盔“新國標”將頭盔分為A類盔和B類盔,A類盔為摩托車乘員頭盔,適用于摩托車乘員和電動自行車乘員;B類盔為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僅適用于最高時速不大于25公里的電動自行車乘員。
頭盔的購買不是一勞永逸。一方面,安全頭盔只要承受過撞擊、發生過事故,即使外形沒有明顯損壞也建議更換;另一方面,安全頭盔也有自己的使用壽命,一般為2年到3年,因為頭盔的制作材料會隨時間推移出現損耗、破壞或者裂痕,降低防護性能。符合“新國標”標準的優質頭盔主要有幾大部件:殼體、緩沖層、佩戴裝置、內襯棉、護目鏡,而且每個部件都采用較厚的材質,比如:殼體厚度建議在2毫米左右,緩沖層厚度建議在20毫米以上,佩戴裝置織帶寬度需要大于或等于20毫米且鎖扣必須有一邊是橙色或者紅色;而護目鏡必須是透明的,盡量不要帶顏色的護目鏡。在購買騎乘人員頭盔時,要選購有3C認證標志的產品,同時,正確的頭盔佩戴方法也很重要,大小不合適甚至有可能導致二次傷害,正確佩戴頭盔,記住“量、調、扣”。
計算機視覺技術助力一盔一帶落地
目前,僅依賴交警人工判斷的非機動車駕駛員未佩戴頭盔的監督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日漸增長的非機動車保有量和未佩戴頭盔這樣一種違法行為。如何利用廣泛的道路監控,利用視覺傳感由于具有信息量大、成本低廉的特點,解決未佩戴頭盔檢測這一問題,具有顯示意義。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AI視頻識別技術日益成熟,用視頻監控設備自動抓拍方式來監管糾正則成為現實。
比如基于視頻AI和無源RFID技術,AI可以精準識別不戴安全頭盔、載人、闖紅燈、逆行等電動車違法行為,并智能取證,幫助緩解警力壓力。同時,通過RFID電子車牌,借助視頻感知系統,解決電動車牌真偽難辨、遮擋、雨霧天氣等難題,實現電動車身份精準識讀,讓非現場執法更高效。目前市面上不少產品,不但能對不佩戴頭盔的人員進行抓拍、識別,還能對于騎乘摩托車、電動車、電動三輪車的戴頭盔、未戴頭盔行為進行流量統計,為交警機動管控提供參考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統計數據為相關部門政策優化提供數據支撐。
近期有數據顯示,北京電動車騎行者安全頭盔佩戴情況與2020年5月北京“一盔一帶”行動開展之初相比,騎行者的安全頭盔佩戴比例已經有了顯著提高,其中,快遞、外賣等職業騎手的安全頭盔佩戴率要明顯高于其他市民。
最后
智能科技在交通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交通安全增添了一系列新“利器”,引導行人、車輛文明出行作用顯著。
一盔一帶,安全常在。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無論是駕乘摩托車還是電動自行車,無論是在車輛前排還是車輛后排,請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范使用安全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