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副主任醫師郝明對口幫扶和田縣人民醫院骨科紀實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喀喇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和田縣人民醫院,迎來了由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與骨科5名專家組成的解放軍總醫院第二批援疆醫療隊。他們采取“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教學的精準幫扶模式,在這里開展為期六個月的對口支援幫扶,為當地送去先進醫療技術,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隊,為當地群眾提供持久優質的醫療服務。
科普宣傳強意識
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骨科副主任醫師郝明,始終牢記臨行前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主任、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唐佩福教授的教導。在醫療隊到達和田縣人民醫院的第二天,立即投身于骨科開展工作,與骨科同行深入交流,針對常見疾病的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和康復鍛煉等問題展開探討。找出了群眾教育水平較低,衛生健康觀念滯后;基礎設施相對不足,先進技術普及困難;出行交通不便,導致疾病難以及時治療和康復鍛煉受阻等問題。
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為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在和田縣人民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郝明醫生帶領骨科醫護骨干下鄉巡診義診,利用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研究中心的資源優勢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制作微信科普短視頻,通過巡診義診、發放維(漢)雙語對照科普讀物等方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指導當地群眾登錄“和田縣人民醫院科普講堂”微信小程序,讓群眾隨時隨地學習創傷、脊柱、關節、運動醫學、康復等骨科常見疾病相關知識。巡診義診期間,通過電子屏播放科普視頻35場次,發放科普讀物和宣傳資料3000余份,5000余人次通過手機微信觀看健康骨骼科普宣傳動畫視頻,群眾的衛生健康意識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5月24日,52歲的薩某拄著拐杖來到阿瓦提鄉衛生院門前義診現場。她向正在義診的郝明醫生訴說:“半年前,自己在和田縣人民醫院接受了左側股骨遠端骨折手術,手術非常成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現在仍然無法自如行走?”經過郝明醫生詳細檢查后,確認她術后沒有按照醫囑堅持進行功能鍛煉,導致左膝關節出現術后粘連。郝明醫生當場為其進行手法松解,教會了相關功能鍛煉方法。
“要不是部隊醫生到鄉里來看病,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手術的腿為什么還不能正常行走。軍醫們的服務態度好,治療水平高,不僅給我治療腿病,還教會了我鍛煉的方法。北京的軍醫亞克西!”薩某激動地說。
盤活資源增效率
和田縣是一個由漢、維、回、蒙等11個民族組成的地區,縣域內的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具有一定業務能力的醫務人員大多集中在縣、市和地區人民醫院,對口援疆的醫療資源和先進理念并沒有完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呈現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均衡的態勢。
整合醫療資源,合理培訓衛生技術人員,才能提高醫療技術整體水平。郝明醫生團隊將鄉、鎮衛生院的衛生資源進行分類統計,采取跟班學習、舉辦培訓班、下鄉指導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進行培訓,讓基層醫務人員人人能夠熟練掌握常規醫療設備的操作方法。在縣醫院領導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按照臨床醫療工作需要,打破科室傳統壁壘,靈活調配使用關節鏡、腦室鏡、腹腔鏡、顯微鏡等諸多醫療設備組件,從而實現醫療設備利用最大化?!?/p>
6月16日,塔瓦庫勒鄉的阿某在收割小麥時,右踝關節不慎被收割機切傷,經門診探查為右踝關節不全離斷傷,在郝明醫生的帶領下,利用眼科的顯微鏡,成功實施“清創+神經肌腱血管探查吻合+有限內固定+外固定”手術,為阿某保住了傷肢。術后阿某病情平穩,右足末梢血運恢復良好。躺在病床上的阿某,伸出大拇指,為手術團隊的醫護人員點贊。
手教面帶提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骨科醫療設備不足、醫療技術薄弱的實際,醫療隊員與科室醫生結對子,采取“醫療隊員一對三、科室主力醫生一對二”方法,手把手的教,點對點的幫。郝明醫生將臨床診療、教學查房、疑難病例會診、現場手術演示等十余項常規工作,按照解放軍總醫院的標準細化成規范流程,讓科室醫生照著流程做。舉辦學術交流活動,嚴格落實術前討論、術中教學、術后總結工作規范,充分調動科室醫生參與臨床治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和田縣醫聯體潛在的強大功能,采取鄉鎮醫護人員到縣醫院科室跟班、縣醫院到基層醫院幫帶、優秀醫護人員外出進修的方式,實現了骨科醫療技術全面提升。
為提高手術的準確性和成功率,實現數字化骨科技術在臨床的普及與應用,郝明醫生利用CT三維重建骨與關節模型,讓醫生在術前能夠全面、立體、直觀的了解復雜骨折細節,術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復位和固定效果,保護骨折部位的血運,實現常規手術微創化,達到切口小、并發癥少、失血少和快速恢復的目標。同時,郝明醫生還將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研發的戰傷救治特色技術引入其中,滿足急需救治患者的需求。運用介固定技術進行脛骨骨折閉合復位固定術,使患者能夠快速下床恢復功能,避免長期臥床引發的多種并發癥。通過皮膚牽張技術治療大面積軟組織缺損,縮短治療周期、減少病人痛苦,降低治療費用。利用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提高閉合手術的精確性,增加手術療效,加速患者康復。在郝明醫生的帶領下,和田縣人民醫院骨科團隊已經成功開展了骨盆骨折微創內固定術、導航下四肢骨折閉合復位內/外固定術、脊柱骨折微創內固定術、顯微外科血管吻合術等手術。在張強主任帶領的解放軍總醫院運動醫學病區的支持和幫助下,從零起步開展關節鏡手術,填補了和田縣醫療技術方面的空白,提升了整體業務技術水平。
6月16日,郝明醫生通過解放軍總醫院遠程會診系統,為患者艾某實施和田縣首例關節鏡手術,通過3個1cm小切口下順利取出關節內游離體,避免切開關節的手術方式帶來不必要的醫源性損傷。
“謝謝解放軍總醫院的專家,讓我的腿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既減輕了我的痛苦,又減輕了我經濟負擔……”艾某通過和田縣人民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向解放軍總醫院的領導和專家表達謝意。
和田縣人民醫院黎萍書記介紹,為了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奔波,家庭少花錢,解放軍總醫院與和田縣人民醫院建立了遠程會診系統,并為患者進行免費遠程會診。她說:“在解放軍總醫院和醫療隊的支援幫扶下,群眾‘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目標已經實現了?!薄?/p>
截止目前,解放軍總醫院第二批援疆醫療隊已在和田縣對口支援幫扶三月余,郝明醫生時刻牢記聯勤保障部隊、總醫院首長及中心領導、骨科醫學部領導的囑托,把駐地當故鄉,視患者為親人,在對口醫療幫扶工作中,率先垂范,真抓實干,情系百姓,忘我工作。先后組織開展新技術新業務21項,巡診義診1123人次,完成三級及以上手術113臺,舉辦線上線下醫療技術培訓班11期,培訓醫護人員300余人次,36名醫務人員掌握了先進的骨科技術。協助和田縣人民醫院骨科申報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研究中心的第三批科普建設工程成員單位。郝明醫生用真情和汗水,譜寫了一曲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新時代壯歌,受到和田縣各族干部群眾的交口稱贊,為和田縣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文/方承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