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長安三萬里》大家看了沒有?
電影以高適的視角回憶了李白的一生,前半場是大唐盛世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后半場是國破山河下前途困窘的中年人。
李白的一生并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瀟灑一生,恰恰相反,他在仕途上是屢屢碰壁和苦苦追求的一生,甚至到了中年更是經歷了無限的悲涼,好在悲涼后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是李白晚年遭遇流放又遇赦后懷著無比痛快的心情寫下的一首詩。
我記得小時候背古詩詞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事情,總覺得拗口難背,生澀難懂,但為了考試我又不得不背。
可即使我會背,但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也從來不會考慮“作者是誰”、“為什么寫這首詩” 、“哪里好了”這種問題,所以我總是背得快忘得也快。
但當我后來了解了詩人以及他背后的故事后,再重讀語文課本上的古詩,已經有了不一樣的領悟。
一起來聽聽意公子的講解吧
現在再回首那些陪伴我們度過小學、中學時光的詩人朋友,當我們通過這些史書和電影畫面,得以窺探到他們在那個屬于他們的年代,所經歷的少年意氣也好,坎坷失意也罷......
好像他們不再是史書上冰冷的名字,而是如同當下的我們一樣,是真真正正有血有肉地活過, 看完他們的故事就好像伴隨著他們走完了一生。
無論是李白還是我們,其實都是在各自的時代和環境中探索著生命的意義。
活著就好,并不是一種輕率的樂觀主義,而是一種積極向上、感恩珍惜的生活態度。
那為了什么活著?
可以是為了一葉輕舟過萬重山的風景,也可以只是為了今天早上吃到的美味早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