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細心的朋友應該不難發現,有些人明明條件優渥,日子卻過得跌宕起伏,而有的人看上去生活匱乏,實際上卻悠然自得地讓人羨慕。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較突出且常見的原因,在顏小二看來,是因為許多人總是將目光聚焦在別人身上,不滿他人的光鮮亮麗,在攀比心中盲目追求,從未真正了解自己,以至于“忘記自己”,繼而無法在與人交往中保持“適當的距離”,于此,坐立不安,便成了生活中的常態。
關于上述這一點,《鬼谷子》點出,真正的聰明人,懂得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因為他們深知,“了解自己”是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第一步。
一、《鬼谷子》:欲知人,先知己
在人人執迷外欲的時代,太多人的眼睛盯著光鮮亮麗的他人,忘卻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因為對自己沒有客觀理性的認知,于此在為人處世上,便容易出現“不合時宜”的行為,比如“打腫臉充胖子”,各位可以回想一下身邊是否存在這類現象。
關于這一點,鬼谷子的觀點是,欲知人,先知己,回歸到《鬼谷子》一書中的原文,是這樣說的: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
這段話簡單來說,鬼谷子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知人”那么首先就要“知己”,一個連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想要了解別人,就無從說起了。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與相互了解,就和比目魚一樣形影相隨。
鬼谷子在這段話中體現的觀點其實已經相當明確了,千人雖千面,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有相似之處,我們和不同的人相處,首先要學會和自己相處,如果和自己相處都面對矛盾的窘境,那么就意味著自己在“違背本心”地活著。如果“違背本心”是自己的基本狀態,那么所謂的“相知”便是無從談起。各位可以細細思考,是不是這個道理。
二、知己者,才懂“將心比心”
其實關于鬼谷子指出的“欲知人先知己”的觀點,顏小二覺得背后邏輯還有“將心比心”的意味。
上文中,鬼谷子以“比目魚”作比,如果比目魚不知道自己是比目魚,那么一定無法拿捏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共同點和聯系,繼而無法保證“形影相隨”的同步。
許多時候,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要弄懂自己,明白自己遇到某些事情,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明白自己面對一些決定時是否會認可,如果自己不認可,那么這件事情放在別人身上,大概率也是不被認可的。
這種“將心比心”,是兩個人相知的基礎。
三、寫在最后:知人先知己,是智慧更是素養
這個世界經常存在嚴重的“雙標”,大多數人總是理所當然地覺得,別人處理事情十分輕松簡單,但是輪到自己上陣殺敵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這么容易“受傷”、傷口原來這么疼。
所以,許多時候,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也能幫助我們建立“將心比心”的素養,這樣遇事就會想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是不是別人也不愿意?因為介意靠得太近,那么是不是別人也會有同樣的介意?當有了知人先知己這樣的智慧和素養時,我們就能在與人交往中默契地保持“比目魚”一般合適的距離。
好了,顏小二點到即止,接下來的思考空間留給各位。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