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著一塊大電池,如果發生嚴重的碰撞,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夠得到保證嗎?”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之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疑慮。而就在近日,國內汽車安全類測試欄目TOP Safety通過一場試驗告訴了我們這一問題的答案——比亞迪海豹(參數丨圖片)順利通過了嚴苛的雙面側柱碰試驗,其碰撞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這場試驗的含金量有多高?
簡單來說,雙面側柱碰試驗就是同一輛車的主駕側和副駕側分別撞擊鋼性柱,通過車輛的形變情況、假人受傷情況、起火爆炸情況等來判斷車輛的安全性。需要知道的是,相較于正面碰撞,側面碰撞的碰撞點更集中、碰撞面積更小,會對車輛產生強大的“切割力”,是一種難度極高的碰撞試驗。而此次進行的雙面側柱碰試驗場景更加嚴苛,車輛兩側都需要進行碰撞,模擬的是更極端的連環撞擊工況,這對于底部安裝了電池包的新能源汽車來說無疑是“地獄級難度”。
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便試驗的難度如此之高,比亞迪海豹還是順利通過了挑戰。在試驗中,比亞迪海豹先是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擊了254mm的鋼性柱,然后同一臺車又以副駕駛后排撞擊點進行了第二次側柱碰試驗。
從結果來看,比亞迪海豹的電池包沒有出現起火、冒煙、爆炸等情況,僅僅只有邊框出現了輕微形變,并且整車結構最大變形量只有183mm。作為對比,傳統燃油車在側柱碰試驗中的最大變形量通常會達到300mm,由此可見,比亞迪海豹的結構強度非常高,能夠更好的應對極端碰撞工況。
此外,碰撞發生時比亞迪海豹的安全氣囊也及時彈出,優秀的結構疊加氣囊的保護讓車內假人受到的傷害大幅降低,三個乘員的保護指標全部達到滿分!
此時試驗還沒有結束,為了進一步測試電池包的安全性與穩定性,TOP Safety將已經碰撞過兩次的電池包拆了下來,重新裝入了另外一臺新車中,而這臺新車居然可以正常啟動并行駛。很顯然,即便遭受了如此“摧殘”,比亞迪海豹的電池包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其優秀的品質可見一斑。
比亞迪海豹為何能夠通過挑戰?
與其他新能源汽車相比,比亞迪海豹手握兩大“法寶”——刀片電池和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這兩大“法寶”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了比亞迪海豹優秀的結構安全性。
眾所周知,刀片電池是長方體形狀,并且內部采用“蜂窩”結構,強度極高。比亞迪工程師利用刀片電池這一特點,將其與車身剛性連接,二為一形成完整體,并且取消了傳統的車身地板設計,將地板(電芯上蓋)-電芯-托盤三者與車身集成,形成高強度的“整車三明治”結構。簡言之,海豹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搭載的刀片電池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成為了車身的一部分。
而這種結構的優勢有兩個。一是前機艙與乘員艙之間的高度差更小,且電池上蓋、電芯和邊框參與整車傳力,既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材料本身的強度優勢,還可以使碰撞能量更加順暢的傳遞分散,大幅降低乘員艙的形變程度,保護車內乘客。二是刀片電池本身高強度的優勢得到了更好的發揮,為整車結構賦能,進一步提升車輛的結構安全性。
額外提一句,CTB技術不僅讓海豹擁有了出色的安全性,還帶來了更好的行駛舒適性和操控性。這是因為在CTB技術的加持下,海豹的整車扭轉剛度達到了40000+N.m/°,更強的扭轉剛度對于車輛操控性的意義不言而喻。數據顯示,海豹的麋鹿測試成績為83.5km/h,單移線測試通過車速133km/h,最大橫向穩定加速度1.05g,這些數據無疑就是最好的佐證。
不管是乘坐體驗,還是智能體驗,亦或是駕駛體驗,新能源汽車相較于燃油車都是更加優秀的。阻礙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理由可能就只剩下了安全性。而此次搭載CTB技術的比亞迪海豹通過雙面側柱碰試驗成功為新能源汽車正名,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在安全性方面也不遜于燃油車。基于此,筆者認為,比亞迪海豹稱得上是高品質出行的不二之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