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就在剛剛,蒙古國和美國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
4日中午,蒙古國家通訊社Montsame公布了蒙美聯合聲明,雙方建立了第三鄰國戰略伙伴關系,不僅深化了經濟合作、互相開放領空,美國還把所謂的“印太戰略”推銷給了蒙古。
蒙古方面顯然也有點糾結,雖然是聯合聲明,但聲明也只有蒙通社的英文版特供,漢語、俄語和蒙古語的主頁上,只字未提,畢竟這事兒,就在挑動中俄最敏感的神經。
圖片截取自:蒙通社Montsame English
本來,蒙古國的鄰國,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蒙古頭上的壓力小了,就開始向西方積極靠攏,第三鄰國原本是為了發展與西方的關系,后來日韓印度等重要的亞洲國家,也被納入其中,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美國。
這兩年,尤其是今年,蒙古的存在感還是很強的。
不得不說,美國和蒙古在今年屬實是打得火熱,關系進展迅速,在二月份的一份聯合聲明里面,雙方還是經濟伙伴關系,訪問團你來我往,如今已經是戰略伙伴關系。
5月份,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從日本順道去了一趟蒙古,是法國總統首次訪問蒙古。
蒙古國的存在感是哪兒來的呢?
家里有礦,尤其是稀土礦。
蒙古到底有多少稀土礦,一直有爭議,坊間的數據說,蒙古國稀土有3100萬噸占全球老二,但是根據全球最常引用的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則沒有蒙古的身影,全球老二是越南。
蒙古確實有稀土,來自中外的調查論文顯示,蒙古的稀土主要在西北部的戈壁,南部的白云鄂博礦床的延伸以及西部地區,雖然礦石挺多,但是純礦物含量比較差。
雖然表面上,中蒙合作很多,但是稀土方面,還真的就被西方國家把持著。
比如,蒙古科布多省的Khalzan Buregtei(KB)項目,當初探明的礦石儲量是4920萬噸,但是,最終純礦物含量,只有246噸,就這點稀土,主導項目的蒙古國家稀土公司已經采了10多年了。
而根據這家公司的簡介,它著重強調自己是“戰略性非中國供應商”,就是對那些想重建稀土供應鏈的國家說,“買我的,買我的”。
確實是“非中國”,KB的可行性研究,是澳大利亞Wood Group做的;其選礦和精礦分離的實驗室和工廠,是由加拿大的SRC做的;礦產資源估算和儲量生產計劃,則是來自澳大利亞的PRM Global。
產出的鏑(Dy)釹(Nd)鈮(Nb)鉭(Tb)恰好在美國的關鍵礦產名單里面。
無論日韓,還是法美,只要去蒙古,雙方必談礦,而且,言必稱“關鍵礦產對全球的重要性”,再把礦產合作拉高到普世價值的高度,但其實,他們想說啥,其實大家也心里有數。
要說,這些東西,美國很稀缺嗎?其實也不算,根據美國自己的數據,稀土儲量230萬噸,它只是不開采罷了。
如果說日韓法等國是對稀缺資源的渴望,而美國就是純純地對發展中國家資源的剝削了。
但是,蒙古礦產在工業中的比重太大,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是資源了,蒙美關系升溫,蒙古終于在中俄之間抱到了另外一個大腿,那還不巴巴地把資源送出去。
只是,蒙古到底能怎樣把稀土送出去呢?
難道要靠它強大的蒙古海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