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為什么不講理的人總有理》
逢辯必“贏”
你可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著名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記說過:“最有力的爭辯是不爭辯。” 然而,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明顯是太過于理想化了。
面對網上咄咄逼人的“噴子”,你或許會選擇不與其爭辯,但如果馬路上倒地的老人誤會你撞到了他,你能選擇不爭辯嗎?面對商家巧言令色地自我吹噓,你或者會選擇不與其爭辯,但如果是客戶雞蛋里挑骨頭惡意殺價,你能選擇不爭辯嗎?面對同事對你的工作冷嘲熱諷,你或許可以不與其爭辯,但上司冤枉你犯錯要罰薪辭退,你能選擇不爭辯嗎?面對朋友的無腦安利,你或許會選擇不與其爭辯,但父母強迫你和心愛的人分手,你能選擇不爭辯嗎?
當你能夠輕松地轉身而去的時候,你最有力的爭辯確實就是“不爭辯”。可當對方的觀點不被反駁就會損害你的切身利益時,你恐怕也不得不和對方爭個是非對錯了。
可是這時候,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圖片
強勢的對方明明不講道理但卻能振振有詞,讓弱勢的你啞口無言,只能任由自己的思想被強暴,利益被侵犯。就像昔年南京彭宇案中,原告被撞到的老人一方并沒有任何客觀證據,但法官王浩的一句貌似很有道理的質問:“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去扶?”讓被告不知該如何作答,只能接受敗訴賠錢的結局。
事實上,最可怕的還不是你處在弱勢的一方,而是你處在了強勢的一方,你才是那個不講道理卻總有理的人,但卻為人父兄、為人上司或為人師長,乃至為一方百姓之父母官。如果這樣的你逢辯必贏,那最終必定會害人害己,甚至釀成天大的禍事。
圖片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之一,導致上萬人由于放射性物質遠期影響而致命或重病。在這發生之前,難道沒有任何一名處于弱勢的工程師對潛在風險的提出過質疑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了全球經濟的崩潰,大量公司倒閉,數以百萬計人們的生活受到重大影響。在這發生之前,難道沒有任何一名處于弱勢的分析師對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發表過看空的意見嗎?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綿延三年不絕,造成了全球性的經濟下滑和大規模失業。在這發生之前,難道沒有任何一名處于弱勢的醫護人員對其傳染性做出過預警嗎?只不過,當時強勢而不講道理的一方,成為了辯論的贏家。
前文中提到的王浩能成為一位人民法官,他的道德標準當然不會有什么問題。但卻有不少網友評價,法官王浩的判決讓我國的道德水平倒退了十年。因為只有當社會普遍道德準則是“誰撞的人誰去扶”時,“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去扶?”才能成為邏輯上正確的質問。在這次判決之后,“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成為了社會上廣泛討論的熱議話題。
“不是你撞的,你就不應該去扶。”難道王浩法官真的這樣認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較合乎邏輯的推測是,他只是因為太急于結案,忽略了疑罪從無的原則,在潛意識中將被告當成了一個壞人。對于壞人來說,即便是自己撞了人也未必會扶,不是自己撞的當然更加不會去扶。
圖片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爭辯不一定要結束于勝利或失敗,只需結束于真理。”無論我們處在強勢還是弱勢的那一方,都不應該一味地追求“逢辨必贏”,而更應該誠實地看待反對意見,基于客觀事實進行合乎邏輯的論述,這樣才能進行有意義的爭辯,才能讓爭辯結束于真理。
《為什么不講道理的人總有理》一書,深入剖析了常見的42種邏輯謬誤和認知偏差。不但能讓你知道那些不講道理的人的道理是從哪里來的,也能幫助你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從而不至于成為一個不講道理卻總有理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