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火出圈了!
作為暑期檔黑馬之一,《孤注一擲》的表現著實不負眾望,在前幾天更是突破20億票房大關。在抖音、微博等各大社交平臺,隨處可見潘生(張藝興飾)、梁安娜(金晨飾)的“電詐紀實”。
不得不說,《孤注一擲》這一步棋走的很好。
從題材到宣發,影片一直緊緊扣住“電信詐騙”的社會熱點,以殘酷的劇情傳遞“反電詐”、“防電詐”的核心理念。
絲絲入扣的情節、緊張的節奏、逼真的質感、精湛的演技,賦予了這部“反詐宣傳片”非凡的感染力,得到了多數觀眾的共情。
這份共情,在電影上線前已經蓄勢已久。從“這里是緬甸北部,我生長的地方”一梗爆火出圈,電詐的殘酷就在網友之間廣為流傳。
公海上的醫療船“不打麻藥,活噶腰子”、緬北園區的“人如豬仔,轉賣數手”......
撕開境外打工的高薪貼紙,血淋淋的電詐現實,讓無數網友悲嘆“不敢想象還有這樣的地方”、“生不如死”。一些僥幸逃離緬北的幸運兒,用血淚自述,描繪出一處處人間煉獄。
在這種洶涌的互聯網情緒下,作為一部高質量影片,《孤注一擲》的爆火不足為奇,也值得肯定——我們雖然不必過度恐慌,但必須要有防范意識。
抓住了社會情緒,也傳遞了良性價值觀,《孤注一擲》活該大賣。
當然,《孤注一擲》的出圈不是偶然,前陣子《消失的她》的叫好叫座,也是差不多的“套路”。
相比聚焦大眾的《孤注一擲》,《消失的她》把重心放到女性群體上,結合真實事件與社會“恐婚”情緒,在社交平臺上引起一波又一波熱議。
《我不是藥神》、《一出好戲》.....這些電影,無一例外的扣住現實,通過戲劇化的沖突與反轉,折射出復雜的人性,而這,正是當代電影市場的“流量密碼”。
與大眾生活的強關聯度,讓這些影片有著天然優勢,瞄準這份商機的,也不止這幾部影片。
近日佟麗婭主演的女性題材電影《我經過風暴》北京首映,作為瞄準“家暴”這一熱議話題的影片,按理說電影票房不至于太差,只要沒有太大的硬傷,說不定也是下一個“票房收割機”。
但妙就妙在首映當天,片方安排了都美竹、秦牛正威二人同場觀看,聯想到二人身上共同的男性標簽,片方的心思昭然若揭。
所幸秦牛正威現場大膽開麥,為廣大網友略出了一口惡氣。
而都美竹的表現暫且不提,請這么個人來為電影發聲,這件事本身就很好笑。
當初與吳姓藝人的風波中,有多少家媒體為都小姐發聲,事后就有多少家媒體被她告上法庭——誰讓這些為她發聲的媒體,使用了她的照片,侵犯了她的肖像權?
都小姐的這波“回馬槍”,不可謂不惡毒。她用一己之力,讓這次因她而起的發聲成為一場笑話,為女性的身上貼上“白眼狼”的標簽。
這樣一個人作為電影宣傳的官方出口,合適嗎?或者說,片方為什么會覺得她合適?是因為和秦牛正威同場夠有話題,還是本來就想借她的“名氣”營銷電影?我們不得而知。
想吃女性紅利還要背刺女性,片方這波操作確實是騷出天際,這里小編也來道一句喜,恭喜他們聲名遠揚、未播先紅。
只是心疼一波佟麗婭,作品還沒上就因為這種原因被殃及,攤誰身上都不好受。
對各位片方、投資人、主辦方,小編只想說:中國觀眾不傻,不是所有的電影,觀眾都愿意買單。
在電影市場一次一次的潮起潮落中,中國觀眾也練就了一雙“聞風再動”的火眼金睛,流量明星、頂級制作不再是影視劇的“流量密碼”,真誠動人的劇情才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保險栓”。
比起花團錦簇的校園愛情、雞毛蒜皮的都市生活,和熱點事件掛鉤的殘酷現實、藏在偽善面具下的百態人性、隱于世間角落的暗色地帶,更容易出彩,也更容易引爆網絡話題。
這些讓人細思極恐的題材,也能給大眾敲響警鐘,讓更多雙清醒的眼睛,直視現實中血淋淋的人性與惡意。
人們需要警醒,需要真心實意的告誡,但不需要一邊高舉“正義”大旗、一邊不擇手段的營銷。
《孤注一擲》《消失的她》這種“流量密碼”,我們歡迎;《我經過風暴》這樣的惡意營銷,還是別來沾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