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字涉珪,他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的首領,一手創立了北魏王朝。
拓跋珪的童年是比較坎坷的,他的父親拓跋寔本是代國的世子,但是在一次平定叛亂中受了重傷,醫治無效早亡,那時候拓跋珪還在母親的肚子里。
公元371年,拓跋珪出生在參合陂北,等他6歲的時候,他爺爺建立的代國被前秦苻堅給滅了。年幼的拓跋珪本來也要跟著家族被遷往長安,好在代國原來的大臣燕鳳力勸苻堅,以拓跋珪年幼有理由讓他繼續留在拓跋部落,苻堅同意了。
當時,代國的領地就由劉庫仁和劉衛辰兩個頭領分別掌管。母親賀氏帶著拓跋珪從賀蘭部搬遷到孤獨部,劉庫仁原來也是拓跋部的手下,后來在前秦任職,但是劉庫仁仍盡忠侍奉拓跋珪一家人。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主力盡失,原本統一的北方重新陷入戰亂。劉庫仁協助前秦對抗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但是不幸被后燕軍隊偷襲身亡,他的弟弟劉頭眷接管了他的部落。
這是劉庫仁的兒子不服氣,就干掉了自己的叔叔自立,他又覺得拓跋珪對他有威脅,也想一起干掉。好在拓跋珪的親戚知道這個消息后,就告訴了賀氏,賀氏用計灌醉劉顯后,她讓拓跋珪等人連夜逃回了家族賀蘭部落。然而拓跋珪的舅舅賀染干其實也容不下拓跋珪,要不是賀氏一直保護著拓跋珪,他可能早就沒命了。
公元386年,年僅15歲的拓跋珪在以母親家賀蘭部等部落的擁立之下,繼任代王,后改稱魏王。拓跋珪上位之后,他勵精圖治,發展農業,四處招攬人才,不久就帶領部下回到代國的舊國都盛樂。
剛剛建立的北魏還很弱小,四周更是有獨孤部、庫莫奚部、柔然、后燕等強敵環伺。更危險的是,叔父拓跋窟咄為了爭位與劉顯勾結,同時發兵攻擊拓跋珪,好在拓跋珪臨危不亂,他聯合后燕擊敗了叔父。
第二年,拓跋珪帶兵親征仇敵劉顯,并取得大勝,劉顯落荒而逃,大仇得報。
隨后,拓跋珪仿佛開掛一般,他先是大破庫草奚部、高車部、柔然,后來更是拿下了世仇鐵弗部,劉衛辰家族被團滅了。經過東征西討,陰山以南諸部落都歸順了拓跋珪,北魏實力大增,拓跋珪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中原地區。
本來,這后燕與北魏是世婚之邦,北魏建立之初,后燕曾多次幫助拓跋珪,雙方也是經常互派使者往來。然而,隨著北魏不斷壯大,后燕慕容垂開始逐漸忌憚拓跋珪,拓跋珪也逐漸蔭生滅燕之心。
于是兩國關系不斷惡化,最終在公元395年雙方爆發了戰爭。慕容垂派他的太子慕容寶率領燕軍北伐拓跋珪,然后慕容寶哪里是千錘百煉的拓跋珪的對手。
拓跋珪先是誘敵深入,主動放棄國都盛樂,和后燕在黃河兩岸對峙。緊接著,拓跋珪讓人在后燕軍隊中散播慕容垂已死的謠言,慕容寶聽到消息后就慌忙撤軍,拓跋珪偷渡黃河并在參合陂這個地方打敗后燕大軍,俘獲大批后燕將士以及慕容氏宗室。
第二年,慕容垂為了報仇,他親自帶領大軍再度北伐。一開始,拓跋珪確實被慕容垂打蒙了,一度想要撤出盛樂避其鋒芒。幸運的是,慕容垂途中患病,不得不撤軍,最后病逝于上谷,拓跋珪才躲過一劫。
沒了慕容垂的后燕在拓跋珪的眼里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拓跋珪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就成功吞下了后燕的地盤。隨后,拓跋珪正式定國號為“魏”,遷都到平城,正式稱帝,同時營建北魏的宮殿、宗廟。
在成功吞并后燕后,拓跋珪又對后秦發起了進攻,并在柴壁一戰打敗了后秦軍隊。本來要趁勢繼續進攻后秦,但是北方鄰國柔然汗國揚言要進攻北魏,拓跋珪才不得不撤兵。
后期的拓跋珪經常服用仙丹寒食散,性格開始變得暴躁,再加上他這個人生性多疑,對待大臣喜怒無常,大臣們每天都過得如履薄冰。
公元409年,拓跋珪的其中一個老婆賀夫人因為犯了錯誤,拓跋珪就將她幽禁在宮里,還算賜死她。賀夫人秘密向兒子拓跋紹求救,拓跋紹于是買通宮中宦官和守衛士兵,偷偷潛入宮中并在晚上刺殺了時年39歲的父親拓跋珪。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