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不考慮內裝火藥,制造子彈的材料選擇“銅or鋼”?
對此解放軍表示,嘿嘿,我們選擇“or”——打算用新式塑料造子彈。
而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解放軍換上新式塑料子彈,到底是基于對成本的考量,還是因為新式塑料子彈有性能突破呢?
【新式塑料子彈】
子彈用材變革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聊聊子彈用材的變革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在子彈用材選擇上,并不是一開始就使用銅的。
19世紀以前,子彈基本都是“鉛制子彈”,它后來會被擯棄,主要是因為鉛難以承載火藥爆燃后產生的能量。
于是人類找到了銅來替代鉛。
相較于鉛制子彈,用銅制造的子彈的確更好用。
【在19世紀前人們主要使用鉛制子彈】
因為銅的延展性、導熱性以及形變性都很強,這大大降低了子彈制造的困難;
且銅制子彈在抽殼時,通常不會卡殼或斷裂,能有效降低射擊時的故障率和延長槍支的使用壽命;
再有就是,銅制子彈在發射瞬間會因為受熱而進一步縮小與槍膛的距離,在槍膛內密封一些高溫高壓氣體,增加子彈出膛瞬間的初速度。
其實也是銅作為子彈用材有上述顯著優勢,后來哪怕各國開始發展鋼制子彈,也會在其上包裹一層銅。
【曾經很流行的銅制子彈】
不過銅制子彈的成本太高了,舉例來說,俄羅斯圖拉兵工廠生產的5.56毫米口徑鋼殼彈,售價為1.65元/發,但同時期美國federal生產的銅殼彈,售價在2.15-2.51元/發;
再加上一些國家的銅礦儲量有限,比如中國,中國的銅資源儲量僅占全球的4%,于是各國開始以鋼制子彈替代銅制子彈。
客觀來講,鋼的延展性和形變性比不上銅,不過隨著人類制造工藝的改進,鋼制子彈的加工變得更加容易。
【后來逐漸取代銅制子彈的鋼制子彈】
此外為了解決鋼制子彈不如銅制子彈那樣“抽殼順暢”的問題,各國增加了鋼制子彈的錐度。
且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連續射擊、溫度較高的環境中,鋼制子彈反而要比銅制子彈更好抽殼。
這里再補充一點,雖然人類子彈用材經過了由鉛到銅再到鋼的系列變遷,但因為這些金屬材料各有優缺點,以它們為主制造的三類子彈也各有長短,而有些短處是很明顯會影響子彈使用的。
【覆銅鋼子彈】
于是人類開始嘗試融入兩種甚至更多金屬材料制造子彈,前文我們有提到,各國會在鋼制子彈上包裹一層銅,這也就是覆銅鋼子彈。
覆銅鋼子彈降低了純鋼制子彈對槍膛的磨損,又具備一定的成本優勢,逐漸成為了各國軍隊的主要選擇。
不過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我國展示了一款12.7毫米塑料彈殼穿甲燃燒彈,此外美西方也在發展全新的塑料子彈,且他們對塑料子彈的研究要更早一些。
比如說1980年代,奧地利斯太爾-曼利夏公司就已經在美軍的ACR計劃中試驗塑料彈殼埋頭箭型彈;再比如說2019年的時候,德事隆系統公司宣布已經在NGSW項目中成功開發出了6.8毫米塑料彈殼彈藥。
【比如說2022年珠海航展上我國展示的12.7毫米塑料彈殼穿甲燃燒彈】
可見子彈用材新一輪的變革早就開始了。
至于包括解放軍在內的各國軍隊開始轉用新式塑料子彈,到底是基于成本的考量,還是塑料子彈相較于金屬子彈有更大的性能突破,客觀來講二者都有。
塑料子彈的優勢
首先從成本的角度出發考慮,塑料子彈的成本相較于傳統的金屬子彈的確更低。
這里要強調一下,塑料子彈并不是說整個兒都是由塑料制成的,其只有彈殼是塑料的。
【新式塑料子彈】
我們就以12.7毫米的穿甲燃燒彈舉例。
如果它使用的是傳統銅制彈殼,那么其彈殼成本大概為0.25元/發,如果它使用了覆銅鋼彈殼,那其彈殼成本約為0.05元/發,但如果使用的是塑料彈殼,那更便宜了,其成本僅為0.005元/發。
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考慮其他干擾因素,用造1發傳統銅制彈殼穿甲燃燒彈的錢,可以造5發的覆銅鋼彈殼穿甲燃燒彈或50發塑料彈殼穿甲燃燒彈。
不僅如此,塑料子彈自身還具備有顯著的輕量化優勢。
【新式塑料子彈】
據《百度百科》的相關詞條介紹,塑料子彈相較于傳統金屬子彈,能減重20%-40%。
也就是說,若在戰時,一方使用塑料子彈,另一方使用傳統金屬子彈,那么使用塑料子彈的這一方,單個士兵能攜帶的子彈數量更多。
仍然以12.7毫米穿甲燃燒彈為例,限定單兵攜該彈質量為25公斤,若是傳統金屬彈殼的彈藥,單兵僅能攜帶大概192發,但如果是新型塑料彈殼的彈藥,單兵就能攜帶約250發。
很顯然,塑料子彈的輕量化優勢,能提升單兵火力的持續性,這更利于部隊在復雜地形作戰中占據優勢。
【新式塑料子彈】
要知道復雜地形條件下,部隊后勤補給是會受到一定限制的。
從性能突破方面來說,塑料子彈降噪性能優越,其聲壓相較于傳統金屬子彈,可至少減少5.7%,這有利于提高單兵作戰的隱蔽性,尤其是在諸如“斬首行動”一類的行動中。
同時子彈降噪也能很好的保護士兵的聽力與安全,增加士兵任務的完成度。
總的來說,塑料子彈的優勢顯著,但其具體性能也受到了材料合成、注塑工藝等的影響,而解放軍的塑料子彈,其性能水平完全稱得上世界一流。
【新式塑料子彈】
在相關測試中,它能連續射擊200發而不卡殼、抗壓420兆帕、耐1300℃瞬溫、鹽霧浸泡10天依舊如新,這也證明了中國軍工到底有多厲害。
參考資料:
【1】《制造子彈:用銅用鋼哪個好?》 中國軍網[2022.9.16.] 【2】《新一代聚合物彈殼輕量化材料,可減重40%并延長槍械使用壽命》 新浪財經[2024.12.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