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是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的最顯性指標。在自然景觀多樣的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含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中,分布著50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涵養著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
第一批國家公園中,
23萬平方公里的保護面積庇護著近30%的
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
三江源國家公園,
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1種,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4種,
最耀眼的高原精靈—藏羚,
在可可西里“漲”至7萬多只;
藏羚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藏羚是中國青藏高原地區特有的動物,棲息于 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被《世界自然 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近危物種。攝影 奚志農/野性中國
大熊貓國家公園,
保護了全國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
庇佑著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生存;
大熊貓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是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攝影 奚志農/野性中國
珙桐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它是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作為為數不多挺過第四紀冰川時期的植物,珙桐也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植物活化石”。攝影 鄧建新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
有著富饒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
養育著最為完整、最為典型的野生動物群系,
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的數量
已經分別超過50只和60只,
重現了虎嘯山林、豹躍青川的盎然圖景;
東北虎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虎又稱西伯利亞虎,是地球上最大的貓科動物,分布于亞洲東北部,有“叢林之王”和“萬獸之王”之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攝影 陳曉才
東北豹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北豹又稱遠東豹、滿洲豹、阿穆爾豹,是體形僅次于東北虎的貓科動物,棲息于中國北方寒溫帶的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地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 供圖
紫貂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紫貂是食肉目鼬科貂屬哺乳動物,善于爬樹,行動敏捷靈巧,棲息于海拔800—1600米氣候寒冷的針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 供圖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有野生維管束植物3653種,
其中海南特有種419種、
國家重點野生保護植物149種,
有野生脊椎動物540種,
其中海南特有野生動物23種、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5種,
曾一度被懷疑已經滅絕的物種——
海南長臂猿的桀驁英姿逐漸回歸,
目前種群數量恢復至6群37只;
海南 長臂猿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特有的靈長類動物,是海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國家林草局宣傳中心 供圖
武夷山國家公園,
全國近1/4的鳥類都可以在這里找到,
動植物種類繁多,
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
被譽為“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
近年來發現了
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新物種共29個。
雨神角蟾 武夷山國家公園新發現物種雨神角蟾主要棲息于海拔1100米以上,竹林和闊葉混交林之間。雨神角蟾的發現源自南京林業大學外籍教授凱文·梅辛杰等人在武夷山國家公園開展科研活動時的意外發現,此后經過連續兩年的搜尋和標本采集,最終鑒定得名。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 供圖
福建天麻 武夷山國家公園新發現物種2018年,福建農林大學團隊在進行福建省本土植物全覆蓋調查過程中,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了蘭科天麻屬一新種—福建天麻。該新種為中國特有種,僅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 供圖
這里是國家公園,
這里更是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更多高清美圖,
探秘這片欣欣向榮的物種樂園↓↓↓
雪豹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雪豹分布于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及中國西部和中亞東部的其它高山地區,有“雪山之王”之稱。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物種。攝影 奚志農/野性中國
雕鸮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雕鸮是鸮形目鴟鸮科雕鸮屬的一種大型鳥類,棲息于山地林木、裸露的巖石叢中或峭壁上。國家林草局宣傳中心 供圖
白尾海雕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白尾海雕棲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島嶼及河口地區,繁殖期間尤其喜歡在有高大樹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區的寬闊湖泊與河流地帶活動。攝影 奚志農/野性中國
白鷴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白鷴又稱梵雞、銀雞,是雞形目雉科鷴屬的一種留鳥。棲息于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溝谷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和落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以及竹木混交林。攝影 黃海
黑頸鶴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黑頸鶴是鶴形目鶴科鶴屬一種大型涉禽,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唯一一種終年生活在高原上的物種。主要棲息于高山沼澤、草甸、湖泊和水庫周邊的淺灘地帶,也見于草地、山坡耕作地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近危物種。攝影 奚志農/野性中國
中華瞼虎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中華瞼虎發現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棲息地位于海南島中西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其最明顯的特征是成體背部棕褐色,有斑駁分布的不規則黑褐斑點,有4條前后鑲黑邊的黃色橫帶紋,從股部至腹部有金斑。攝影 周潤邦
穿山甲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穿山甲是南方潤濕地帶丘陵山地的一種食蟻獸,生活于山區森林、灌叢、草莽或林灌草間雜的各種環境,各種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樹竹叢和草灌叢等都是穿山甲喜好的活動地。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攝影 黃海
刺瓣綠絨蒿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
生長于約海拔4000米之處,是具傳奇色彩的高原之花,可以在雪線附近綻放,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花。攝影 彭建
水母雪兔子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生長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流石灘,能在惡劣條件下生存。從種子萌發到開花需要數年才能完成。攝影 彭建生
暗紫貝母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和青海東南部等地區,生長于海拔3200—4500米的草地灌叢中。由于貝母屬植物自身存在一定繁殖障礙,加之生境破壞,人為過度采挖,導致野生資源減少。攝影 彭建生
西藏杓蘭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它被稱為“仙女的拖鞋”,主要分布于甘肅南部、四川西部、貴州西部、云南西部和西藏東部至南部,受自然繁殖力缺陷及自然環境變化影響等因素,西藏杓蘭野生資源日益匱乏。攝影 彭建生
獨蒜蘭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獨蒜蘭并非蒜,而是蘭科植物,擁有此名是因它獨特的假鱗莖結構,從外表看和大蒜確實有幾分神似。獨蒜蘭為有性繁殖,種子沒有胚乳,細如灰塵,自然狀態下萌發率極低。攝影 黃海
東北紅豆杉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分布于吉林老爺嶺、張廣才嶺及長白山區,在日本、朝鮮、俄羅斯也有分布。生長于海拔500—1000米氣候冷濕的酸性土地帶,常散生于林中。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琿春、汪清和穆棱片區都有小面積的純林分布。生長在汪清的一株紫杉王樹齡已達2400多年,被喻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攝影 付明千
閩粵蘇鐵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分布于貴州、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沿河兩岸的叢林中。攝影 雷金睿
紅松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的部分地區。在中國,天然紅松集中分布于東北的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區,是東北天然林的建群樹種,最長可活700余年。攝影 程斌
南方紅豆杉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它是紅豆杉屬內分布最廣的一個種,也是生長最快、發現單個植株直徑和高度最大的物種。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攝影 劉達友
訂閱2023年08期《人民畫報》
內容來源 | 2023年8期《人民畫報》
編輯 | 袁夢 莫倩 王蘊聰
校對 | 王伊奕
值班審校 | 黃麗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