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鹽風波,很快就平息了。現(xiàn)在,又有人開始為海鮮而擔憂。
搶鹽,就是一個笑話。好在我們迅速應(yīng)對,沒有讓人看笑話。搶鹽的事,因為發(fā)生過很多次,有效應(yīng)對搶鹽,自然是駕輕就熟。一開始看到有人搶鹽,我就心無波瀾,這是上演過多次的老戲法,還有什么好擔憂的。當然,搬個板凳看戲,還是可以的。我就最喜歡看到有人為搶鹽而擠得披頭散發(fā)的樣子,很有喜感,平常很難看到這個場景。
對我來說,既不搶鹽,也不怎么吃海鮮。不搶鹽,是充分相信國家,一定不會讓民眾無鹽可吃。不吃海鮮,主要是因為窮,平常就是粗茶淡飯的生活水平,海鮮沒有納入日常的生活開支計劃。
各地發(fā)布的公告,表明我們的食鹽,大部分是井礦鹽,還有部分是湖鹽,海鹽只占極少的一部分,這說明,即使海洋受污染,也不會影響到食鹽的供應(yīng),民眾大可放心,搶鹽就是杞人憂天。說起杞人憂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很多笑話,都是來自小國,杞人鄭人什么的,就是大國鄙視小國,編排小國的笑話。
如果說,食鹽主要來自井礦鹽和湖鹽,可以放心食用,那么,海產(chǎn)品呢?如果日本污染了海洋,那海產(chǎn)品就是有毒有害的,不敢食用。我不怎么吃海鮮,但海帶還是吃的。況且,海產(chǎn)品牽涉到千萬計的從業(yè)者和龐大的產(chǎn)業(yè)群,這是大事,難免讓人心生憂慮。
那么,海產(chǎn)品會不會有問題,這里涉及到一個關(guān)鍵的邏輯,能否邏輯自洽,希望能看到自圓其說的分析,恕我愚拙,我就分析不出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近憂遠慮,其實是一個眼光問題。有眼光的人,看問題就看得透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事,基本就不會出現(xiàn)。
當然,真正的麻煩制造者,還是日本排污。如果沒有地震,什么事也沒有。如果地震沒有釀成福島核電站事故,就沒有這個煩心事。如果日本的核污水不排海,我們也不必擔心海洋污染。
問題是,這事發(fā)生了,那海產(chǎn)品會不會受污染呢?為之憂愁者,不止我一個人吧。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種。一是真正解決問題,那需要有能力有實力,相對來說,難度最大。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從某個角度看,沒有人提出問題,就沒人關(guān)注這個問題,這問題就不是問題。
食鹽問題,不成問題。海產(chǎn)品問題,相信也能解決。如何解決,有待觀察。當然,不觀察也是一種選擇,或許還是一個最優(yōu)選擇。
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這個話題,或許只是閑人飯后的談資,盡管,我并無惡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