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橋街道地形圖(源自網(wǎng)絡(luò))
星橋懷古
□盧江良
桐扣山巔留月泉,白龍?zhí)渡显茲M天。
吳越建寺佛日塢,石鼓雖佚桐魚沉。
黃鶴山洞住畫仙,王蒙歸隱三十年。
子安駕鶴天竺東,蘇軾作詩凈慧邊。
遙憶南宋建炎間,歡歌笑語班荊館。
如今慶莊橋下涸,月色空映星語園。
2023.8.28于杭州
星橋——杭州市臨平區(qū)星橋街道,其地名來源于300多年前架在上塘河上的一爿單孔石拱橋——五云星橋,據(jù)民國《杭縣志稿》載:“五云星橋在臨平安隱寺西五里。或云康熙年間建。橋刻五云星橋。”
桐扣山——在星橋境內(nèi),林木蔥蘢,石徑曲折,是一座玲瓏剔透的小山。相傳,晉武帝司馬炎(236-290)時,臨平一帶是一大湖,西岸石崖突然開裂,崩出一個大石鼓。后人便把崩出石鼓之山,叫做“桐扣山”。桐扣山西有留月泉。
黃鶴山——在桐扣山西,據(jù)南朝吳均《續(xù)齊諧記》載:“黃鶴山者,仙人王子安乘鶴過此”。山上舊有黃鶴樓,山腰有一石洞,名“黃鶴仙洞”。
白龍?zhí)?/strong>——古臨平湖,黃鶴山巔有龍池,向來有“云出必雨”之說,水清終年不竭,宋詩僧道潛曾有詩云:“但看黃鶴山頂云,化作白龍?zhí)渡嫌辍!?/p> 佛日寺——今佛日隆昌寺,后晉天福七年(942)吳越王弘佐創(chuàng)建,始名“佛日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為“凈慧寺”。據(jù)傳,當(dāng)年佛日寺的規(guī)模,可與杭州靈隱寺西天竺相埒,故又稱“東天竺”。 佛日塢——位于“在母山之東北,高六十余丈”的佛日山下,塢內(nèi)溪流屈曲,叢木交映,水底怪竇如瑪瑙色,細(xì)蒲翠滴,建有佛日寺。 石鼓桐魚——臨平一大湖西岸石崖崩出一個大石鼓,卻槌之無聲。晉武帝聞之,問中書令(宰相)張華,被告之“可取蜀地山中的千年桐木,刻為魚形,扣之則鳴。”于是,命人照辦,果真鼓聲大作,聲聞數(shù)里。 王蒙——元末明初畫家,為“元四家”之一,在黃鶴山隱居三十余年,耕讀筆研,創(chuàng)作了諸多山水畫巨作。 《游佛日寺》——北宋熙寧四年(1071)至熙寧七年(1074),著名文學(xué)家、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曾多次到訪佛日寺,并寫下一首詩:“佛日知何處?皋亭有路通。鐘聞四十里,門對兩三峰。” 班荊館——為朝廷官驛,南宋高宗建炎年間(1127-1130)建于星橋赤岸,館內(nèi)曾有小休亭等景點。 慶莊橋——晉時,星橋一帶為臨平湖,與杭州西湖同為海跡湖,星橋的桐扣山為臨平湖的湖岸,慶莊橋為星橋境內(nèi)的一座古老石拱橋,現(xiàn)陳列于慶莊橋遺址公園。 星語園——綠城·月映星語園,由綠城中國、坤和建設(shè)集團(tuán)、杭州西湖房地產(chǎn)集團(tuán)共同出資,綠城中國操盤主導(dǎo)設(shè)計、建設(shè)與管理的一個大型居住區(q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