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底的一天上午,哈泥河(現(xiàn)通化市哈泥河)東岸的山坡之上,張成平與幾名木把們(長白山一帶伐木工人的俗稱)正在山坡上砍木頭,突然看到河對岸出現(xiàn)了一隊穿著黃皮子的“討伐隊”。
這支一百來人的“討伐隊”,在一名騎馬的日軍頭目帶領(lǐng)之下,正沉默地、趟著積雪而行。
眼前的情形,讓張成平的心下頓時有些恍惚,他不由地望了眼不遠(yuǎn)處的坡下,那串稀疏、延綿而去的腳印子。
不久前,有十來名抗聯(lián)的漢子,背著沉甸甸的糧食袋子,“呼哧呼哧”地從坡下的溝?走了過去,算算這會兒,對方最多也走不過五六里的距離。
照這樣的情形,這幫“討伐隊”一旦發(fā)現(xiàn)前面的可疑腳印,勢必會加快行軍的速度,前面那幾名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原就背著袋子行走艱難,勢必難免將會被這幫敵人們給追上。
張成平正發(fā)著愁,旁邊的木把們也都發(fā)現(xiàn)了不遠(yuǎn)處的那支“討伐隊”,與張成平一樣,不少木把們第一反應(yīng)也是為抗聯(lián)的戰(zhàn)士們,擔(dān)起了心。
日本占領(lǐng)了長白山一帶之后,禍害附近的老百姓們,抗聯(lián)專打鬼子,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老百姓們自然是,寧愿掉腦袋也和抗聯(lián)一條心。平日里,不少人們暗地里給抗聯(lián)拉道、出探、送糧食,還有一些年輕人,忍不了亡國奴的屈辱,拿起刀槍,一頭扎進(jìn)著林海雪原之內(nèi),跟著抗聯(lián)一道打鬼子。
此時,眾人跟張成平一樣,心下惴惴不安,大家都能預(yù)料到,等會兒那群“討伐隊”來了,肯定會問,看沒看到有抗聯(lián)的人經(jīng)過。
眾人要是說看到了,剛才過去的那幾名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可就要吃大虧了。
要是說沒看到吧,坡下的道路面兒上,還留著一溜腳印子,這幫敵人們往前走幾步,肯定能看到,一發(fā)覺眾人說謊,那大家都得遭殃。
“這可怎么辦?”當(dāng)下情形,使得眾人再也沒心去砍木頭了,大伙兒扔下斧頭、鋸子,蹲湊在一起,商量著該怎么辦。
有人建議,在附近砍些樺樹枝子,大伙兒悄悄下去,把抗聯(lián)戰(zhàn)士們留下的那些腳印子一股腦掃平,不就行了。
他這提議聲剛落,一個經(jīng)常給抗聯(lián)辦事的老大爺頓時擺了擺手:
“那些小鬼子,各個比兔子還精,你這個主意是下夾子糊弄野雞呢!不成,不成!”
張成平在一旁聽著眾人議論著,瞥了眼繞著河岸靠過來的“討伐隊”,心下一凜,再想不出來好辦法,可就全完了。
張成平深呼了一口氣,隨后壓低聲音對眾人說道:
“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就看大伙兒的心齊不齊。”
眾人一聽張成平有好辦法,隨即催促道:
“趕緊說吧,只要能讓抗聯(lián)太太平平的,咱們就是掉腦袋了,也能豁上去。”
張成平一看人心齊,隨即低頭向人堆里湊了湊,小聲嘀咕了片刻,眾人聽罷之后,不禁連連點頭。
隨后,張成平便領(lǐng)著大伙兒,順著坡溜了下去,然后沿著抗聯(lián)走過的腳溜子的地方,胡亂地踩踏了一遍,原本稀稀疏疏的腳印子,一時間,被眾人踩的又寬又長,凌亂不堪。
踩完了之后,張成平領(lǐng)著眾人,又悄悄回到了原地方,拿起斧頭去砍樹,他對眾人交待道:
“咱們可得攝住膽子,待會兒討伐隊那幫人過來了,別亂插嘴,大家看我的眼色行事。”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才砍了幾斧頭,討伐隊的人就來到了山下,領(lǐng)頭那個騎著大洋馬的日本鬼子,抽出晃著雪亮的戰(zhàn)刀,沖著山坡上的眾人方向,嗚哩哇啦地喊叫了一通。
旁邊一個留著日本胡的翻譯官隨即點頭哈腰地走了出來,然后沖著張成平等人的方向大聲喊道:
“苦力們,太君叫你們下山,快下來!”
張成平等人聞聲,隨即放下手中的活計,紛紛下了山。
日軍頭目沖著眾人說了一通大家聽不懂的話,旁邊的翻譯官隨后問道:
“你們剛才看見紅胡子(抗戰(zhàn)時期,敵人對抗聯(lián)的稱謂)過去了沒?”
眾人低下頭,誰都沒有吭聲。
翻譯官一看這情形,登時火大,隨即大聲罵道:
“你們怎么都不吭聲?難道都是啞巴嗎!”
張成平見狀,隨即站出來,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回太君的話,看到了。”
那翻譯扶了扶眼鏡,湊近問道:
“看清楚了?什么時候過去的,大約有多少人?”
張成平點了點頭,故作老實地回答道:
“大伙兒都看得一清二楚的,過去倒沒多大會兒,看著也沒多少人。”
“你說沒多少人,到底是多少人?”那名翻譯有些不耐道。
“你們自己可以看嘛,”張成平指著不遠(yuǎn)處的地面之上,那片凌亂的腳印說道:“滿打滿算,估計也多不過七八百人。”
“多少?”那名翻譯官聽罷,頓時感覺一股涼意順著脊骨直沖腦門,說話聲音也多了一絲顫音。
“估約莫怎么也得七八百人。”張成平故作回憶地說道,隨后扭頭問了下身后眾人,“你們說是不是呀?”
眾人自然紛紛點頭。
翻譯官一聽有這么多抗聯(lián),看了眼前面的寬長腳印,心下已然信了張成平的話。那翻譯官的說話聲音頓時輕緩了許多,他壓低嗓門問道:
“你們說說,他們帶的都是什么槍?”
張成平撓了撓頭,隨后雙手比劃著,“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家伙什,凈是些扭勁兒的。”旁邊的木把們補(bǔ)充道:
“好像前面還帶有兩個小鐵腿。”
那翻譯官聽罷,頓時冷汗直冒,臉色刷一下就白了,他低聲自言自語道:
“我的天呀,那不就是機(jī)關(guān)槍嗎?”
隨后,這名翻譯官趕緊跑到日軍頭目跟前,低聲跟對方嗚哩哇啦了一陣子,那名日軍頭目聽罷,倒也干脆,直接翻身上馬,催著馬兒扭頭便往回跑。
他一跑,翻譯官也跟跑,剩下的日軍、偽軍見狀更是怕慢跑半拍,隨即夾著尾巴一溜煙跑了。
眾人見狀,紛紛稱贊張成平,真是好樣的,竟然當(dāng)了鬼子的指揮官,將對方忽悠得掉頭就逃。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shù)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dāng)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zhàn)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362篇,歡迎大家關(guān)注,翻閱下面合集內(nèi)的往期精彩內(nèi)容,歡迎評論、轉(zhuǎn)發(fā),共同弘揚(yáng)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通化文史資料》,甄殿義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