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2日,上午,大垛游擊隊員吳應才、邱保寬帶著通信員小劉,前往熟墩莊(現(xiàn)興化市荻垛鎮(zhèn)熟墩村)動員群眾參軍。
當天,吳應才、邱保寬兩人入莊做群眾工作,通信員小劉則被留在莊東頭,為兩人放哨警戒。
這個通信員小劉,當年才十六歲,正是貪玩好鬧的年歲,站在莊頭附近一會兒之后,便有些耐不住性子起來。
當時,莊東頭附近有幾個小年輕,正蹲坐在一起玩牌梭銅板。小劉看眾人玩得熱鬧,伸頭看了一眼,隨后便被吸引住了。一時間,竟然忘記了放哨的任務。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正盯著眾人玩牌的小劉,突然聽到不遠處,一位大嫂喊道:
“還鄉(xiāng)團來了!”
小劉一抬頭,只見莊子東面的土路上,一群扛槍的還鄉(xiāng)團分子們,正快步朝這邊走了過來。
“糟了!”心下暗自埋怨自己的小劉,登時轉身便往莊內跑去,進了莊子,小劉左右找不到吳、邱二人,便一面跑,一面大聲喊道:
“不好了,還鄉(xiāng)團過來了!”
情勢危急,心急萬分的小劉跑了三四條巷子,也沒有找到吳、邱二人,眼看著敵人已經進了莊子,小劉估約莫著這倆人應該是聽到自己的示警,已然離開了,便一個人從莊子西面撤了出去。
當時的小劉是萬萬沒有想到,吳應才和邱保寬兩人雖然聽到了自己的示警,知道有情況,但因為不知道敵人有多少?對方是不是已經包圍了整個莊子,倆人并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左轉右轉,來到了莊子上的一個私塾館內。
當天,館內有十來名學生正在先生的教導下,瑯瑯讀書,吳、邱兩人闖進私塾,唬得眾人一時間拿著書本,全都看著這倆人。
“老先生,外面還鄉(xiāng)團的人來了,請你趕快找個地方,讓我倆躲一躲?!眳菓畔虼蠹覕[了擺手,示意沒事兒,然后扭頭對私塾的老先生央托道。
那名私塾的老先生姓楊,有文化,對革命一向比較支持,吳、邱兩人經常跑過來,楊老先生自然也是認得兩人的。
“你們繼續(xù)讀書,”楊老先生指了指學生們,然后引著兩人向里走。“你們倆隨我來?!?/p>
楊老先生原本想把這倆人藏到床底下和大衣柜里面,但轉念一想,這兩個地方很容易被查到,那群還鄉(xiāng)團分子們要是進來搜查,一下子可就暴露了。
怎么辦呢?
楊老先生環(huán)顧了四周,隨后將目光盯向了上面,他讓吳、邱兩人搬來院中的梯子,然后扶著梯子,將二人送上了天花板上。
隨后,楊老先生將梯子搬回院內,才放好梯子,便有還鄉(xiāng)團分子闖了進來。
“楊老師,你們剛才看到沒有看到有陌生人過來呀?”為首的那名小頭目,認得楊老先生,乜著眼問道。
“我們在這里讀書,沒見到有人經過呀!”楊老先生搖了搖頭,看向一眾學生,下面的學生也都忙不迭地搖起了頭。
幾名還鄉(xiāng)團分子在屋中院內沒有找到人,不想空手的他們,隨后便敲起了楊老先生的竹杠,非要對方給他們弄點兒吃的不可。
楊老先生見狀,迫于無奈之下,只好讓妻子給眾人煮了雞蛋,又將屋內的白酒拿出來,讓他們享用,盼著對方別找事兒,吃飽喝足盡快離開。
一眾還鄉(xiāng)團分子們坐在院內吃喝起來,楊老先生領著學生坐在屋內看書,看著看著,突然聽到天花板處發(fā)出了一陣輕微的“吱吱”聲響。
天花板處的木板比較薄,吳、邱兩人藏在上面一動不動,久了想活動一下,便會發(fā)出輕微的聲響。
楊老先生坐在屋內,聽到這細微聲響,嚇了一跳,不禁冷汗直流,他趕緊站起身,然后沖著下面的學生點了點:
“趕緊,把喉嚨放開了念!”
十幾名學生聽到老先生的吩咐,全都心領神會,隨即各個抱著書本,搖頭晃腦地大聲念讀起來。
一時間,瑯瑯的讀書聲充盈在私塾課堂之內,眾人的吟誦聲頓時掩蓋住了天花板上的聲響。
“當時,我和老邱都很緊張,倆人都把短槍的快慢機機頭打開,我還擰開了手榴彈的保險蓋,老邱揭掉了上面幾塊磚瓦,準備萬不得已,跟敵人拼不過的話,就從屋頂跳出去?!倍嗌倌旰?,吳應才再次回想起當年的困境之時,依然記憶猶新。
所幸的是,敵人很快便走了,而催著敵人離開的是,楊老先生的妻子孫氏。
孫氏從西河邊拎了桶水,一手還拿著一個大人的布鞋,一進院子,孫氏便找到還鄉(xiāng)團的小頭目,匆忙向對方“匯報”:
“這是我剛從西河邊撿到的一只布鞋,我估計,剛才是有人從西河頭那邊順著河道游走了。”
幾名還鄉(xiāng)團分子一看,登時信以為真,眾人連忙起身跑到西河頭處,慌忙找來一條船,然后沿著河道向西追趕去了。
下午之時,確認了敵人們已經走遠,楊老先生便讓人搬了梯子,將吳、邱兩人接了下來,隨后送二人離開了莊子。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zhàn)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366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fā),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興化文史資料》,吳應才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