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這個品牌,在全世界都擁有不少的擁躉。它是復雜多元的,同樣也是個性強烈的,這個品牌的故事和話題,也成了車迷茶余飯后的談資。
同樣作為一家汽車企業,本田大到一臺發動機,小到一顆螺母,都通過自己研發并生產,這樣的執著和熱情放眼全球都非常罕見。
今年9月,本田迎來了品牌創立的75周年。借此契機,我就以車主和車迷的身份與大家一起分享本田75年來的風雨故事。
1、技術狂魔,白手起家
提到本田的創立,我們不得不提它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如果說,豐田喜一郎的父親是日本紡織大王,好歹也算個富二代的話,出生在貧寒家庭的本田宗一郎,真的可以算白手起家。
對機械的熱愛,驅動著本田宗一郎追逐自己的夢想。后來回憶童年時,本田宗一郎說道:“那時碾米廠發動機發出的隆隆聲、鋸木廠聲勢浩大的拉鋸聲,對我都有一種抵擋不住的魅力。”
興趣是促使學習的動力。1922年,小學剛畢業的本田宗一郎就被父親送往東京藝術商會當起了學徒工,六年學徒生涯成績優異。
返回家鄉的本田宗一郎在友人的幫助下,開辦了一家汽修分店--濱松亞特技術商會,正式開啟職業生涯。
本田宗一郎一生擁有多達470項發明和150多項專利,還創辦了東海精機公司制造活塞環,工作愛好兩不誤。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設有一個“荷利獎”,專門用于獎勵那些在機械工程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的人。迄今為止,該獎項一共頒發過兩次:1936年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和1980年的本田宗一郎。
本田宗一郎與本田第一輛F1賽車RA271
2、兩輪起步,穩扎穩打
擁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和資金儲備后,本田宗一郎終于在1948年9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本田技研株式會社在日本濱松市創立。坦白來說,即便放眼日本的汽車制造商,本田品牌的創立不算早。
不過與一些友商創立初期“不務正業”不同的是,本田從創立開始就瞄準了機動車制造業。并且直至今日,本田的業務范疇也基本保持在以汽車、摩托車、飛機以及相關的引擎工業部件為主的機械制造領域。
可能對于本田來說,最不務正業的活兒,也許就是研發ASIMO機器人了吧。從這點來看,本田是保守的,同樣也是執著的。
本田ASIMO機器人
當年的時代背景,大家也清楚,經濟下滑再加上石油危機,當時的日本需要一款價格低廉、簡單實用的交通工具。本田宗一郎也看到了商機--制造摩托車。
搭載A型自行車用輔助發動機的自行車
其實在1947年,本田宗一郎已經研制出了一臺A型自行車用輔助發動機,可以安裝在自行車上,為車輛提供驅動力。同樣,這也是第一款帶有本田LOGO的發動機。
不過本田宗一郎的目標是造出一臺由他全全設計的摩托車。于是,1949年8月,本田的第一輛輕型摩托車試制成功了,該車被命名為“理想號D型(Dream D)”,寓意是“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從此,本田實現了從機動自行車到摩托車質的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從本田LOGO發展圖不難看出,早期的LOGO中就帶有了飛鷹翅膀的元素,象征著企業飛躍的技術和前途。而翅膀元素直至今日,依然可以在本田摩托車上找到。
本田雙LOGO演變史
隨后在50年代本田又相繼推出了Dream E型、Cub F型、Benly J型、Super Cub C100等摩托車型。
其中Super Cub系列(小綿羊)憑借出色的耐用性和實用性,50多年來一直暢銷全世界,并廣受用戶好評。到了1959年,本田成為世界上最大摩托車制造商。
本田Super Cub系列
3、從S到N,本田進軍汽車領域
有了造摩托車的經驗后,1962年6月本田推出了品牌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款,四輪汽車S360。
S360搭載一臺0.356L的自吸引擎,在9000轉時可輸出33Ps馬力,并且配備5MT變速箱。當然作為一臺前置后驅的跑車,S360也可以視為大名鼎鼎S2000的祖先。
本田第一款四輪汽車S360
可惜的是S360并沒有投入量產,事實上本田第一臺量產車其實是一輛微型皮卡,叫做T360。
該車采用了中置后驅,K-Car標準打造,經濟實惠廣受歡迎。直到停產時,T360共賣出了108,920輛,講道理本田還是很務實的。
本田N360透視圖
隨后本田憑借著S系列的后繼車型,逐步獲得市場的認可。終于在1967年,本田推出了N360,這款K-Car是本田在日本本土市場的最重要的作品。
車型的前綴“N”來自“norimono”(日語譯為英語意思是“汽車”),在之后10多年時間里,成為日本最暢銷的車型之一。
上海汽車博物館藏1970本田N600
上世紀(參數丨圖片)70年代初期間,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本田N600車型也成功為品牌打開了美國市場。上海汽車博物館也收藏了一臺1970年款的本田N600。
N600采用前輪驅動,僅0.6升的排量卻能達到130km/h的最高時速,出色的經濟性兼顧很好的日常駕駛性能。
它的前臉有圓形大燈和黑色飾板,當然毫無疑問N600外觀設計上借鑒吸收了很多MINI的元素,同時期的大部分日本車型也都或多或少,有著一些“山寨”的影子。
N600汲取了非常多的MINI元素
上海汽車博物館藏的這臺N600,從駕駛位置來看不難發現,正是當年出口美國市場的其中一臺。另外車側的黃燈也是辨別美規的重要標志,內飾雖然簡單,但足夠舒適。
N600內飾簡潔主打經濟實用
N600的一炮而紅,也正式奠定了本田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緊接在1972年,本田正式對外發布了大名鼎鼎的Civic思域車型。第一代的Civic其實不是四門轎車,而是一款掀背車,保留了一部分N系列的影子。
1972年第一代本田思域
隨后歷代思域在全球范圍的成功,以及在國內,神車思域秒天秒低秒空氣的梗,成為了大部分人印象最深刻的一臺本田車。
2006年第一款(第八代)合資生產的東風本田思域
由于Civic的大獲成功,隨后本田又推出了基于Civic發展而來的Accrod車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雅閣。事實上Accrod誕生之初,定位是一臺雙門后驅的跑車,并非現在的4門中型家轎車。
原因是本田宗一郎先生是龐蒂亞克火鳥的忠實車迷,所以Accrod的誕生其實是模仿美式跑車而制造的。當時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正是大名鼎鼎的福特Mustang野馬,怎么樣是不是很魔幻?
說個題外話,福特野馬和同為龐蒂亞克品牌的經典肌肉車GTO,上海汽車博物館同樣也有收藏。
1976-1981本田雅閣掀背車
當然國人最熟悉的雅閣還是1999年款的廣州本田國產雅閣,即第六代雅閣DC2。這款雅閣也成為了一代人的汽車情懷,當年能擁有這輛雅閣的,也算是事業有成的了。
廣州本田雅閣投產
隨后的劇本大家也就越來越熟悉了。伴隨著世界汽車市場的發展,汽車工業全球化,推出了諸如City,CR-V等經濟實用的車型,進一步豐富產品線。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田引擎幫助車神塞納在F1大殺四方!而在同時期,本田引以為傲的VTEC技術也問世了,更進一步的將極致性能融入到了“買菜代步”中。
本田的VTEC引擎
5、The Power of Dreams
本田是專注的也是獨特的,但它同樣也是務實的。無論你是否喜歡本田,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個平凡偏執狂的勵志創業故事。
75年來,本田當然也跟隨時代在改變,但品牌的精神本質卻依舊保持著當初的那腔熱情。就像本田的品牌Slogan:The Power of Dreams…是的,夢想。
本田宗一郎親筆題寫的漢字——夢
如果說夢想是一個夢的話,那主體必定是我們每個人。無論你的夢想有多遙遠,請時刻清楚的記得它,義無反顧的前行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