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帶孩子去親戚家玩,親戚請我們吃飯,飯桌上,她家2歲多的寶寶開始鬧騰不停,纏著媽媽,不讓她吃飯。
孩子爸爸坐在旁邊看到后,接連幾次批評孩子,說媽媽也要吃飯,可不可以到旁邊的椅子上玩。孩子沒聽他的,繼續(xù)糾纏媽媽。接著另一位住在她家樓下的親戚忍不住吐槽,說她(指親戚家的孩子)平時就這樣,越有人越喜歡粘她媽媽,她媽媽也慣著她。
可以看得出,孩子越來越不高興,后來直接哭了,她媽媽把她抱出去轉(zhuǎn)了一圈,結(jié)果她睡著了!這時大家才意識到孩子剛才是太困了。而當(dāng)時我們在酒店里,孩子還是有陌生感的,而只有媽媽的懷抱才能讓她感覺到溫暖和安全。
可見,有時候跟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還是有其他原因的。
一般來說,孩子不聽家長講道理,多是以下幾個原因:
1、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
年齡小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如果用成人的思維去給他們講道理,他們多是聽不懂的。
如果需要給小寶寶講道理,那一定要用他能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dá),同時要學(xué)會用行動、繪本去引導(dǎo)。
記得我家孩子1歲多的時候,好奇心很強,看到什么都想用手去碰,雖然我一直看著,可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我就很擔(dān)心后面他趁我不注意碰到什么危險的東西。
所以,我趕緊在網(wǎng)上買了一套安全繪本,那套繪本是圖片多,文字少而且圖片很可愛,寶寶特別喜歡看,就這樣,我邊陪他看邊跟他講里面說的故事。反復(fù)看了有十幾回,別不插眼危險、地上撿的糖不能吃、熱水不能用手碰、不要隨便去逗小動物等等。書上提到的安全常識,他通過繪本全都學(xué)到了。
有時候,我在想,同樣一個問題,有時候會有很多種解決辦法,為啥有的家長就喜歡用說教呢?
2、叛逆期
孩子一般會經(jīng)歷3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便是2~3歲的時候,第二個叛逆期是7~9歲,第三個叛逆期是12~16歲,每個階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發(fā)生不同變化,家長想給孩子講道理之前,一定要注意措辭與方法。
3、親子關(guān)系不好
這一點是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像親戚家的孩子,就喜歡聽媽媽的話,因為平時媽媽帶的多,而鄰居家的2個孩子,全都喜歡聽爸爸的話,因為平時爸爸帶玩時間比較多。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大部分人都愿意聽自己信任的、喜歡的人說的話,不是嗎?
所以,想讓孩子聽進(jìn)你的道理,平時也要注意親子關(guān)系的培養(yǎng)。
4、有不同意見
不得不承認(rèn),有時候我們認(rèn)為的道理,也可能不夠那么完美,甚至也會存在落后的情況,那這時候你給他建議,他不聽,并不是他想忤逆你,而是他跟你的意見不同而已。
這時候,我們可以冷靜下來,聽聽他的說法,如果他是對的,我們不僅要表揚也可以給他道歉。畢竟孔子都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绻粚Γ覀冊俳o他講道理,多數(shù)情況他會愿意聽的。
所以呀,下次再遇到父母給孩子講道理,他們不聽的情況,不妨想想我上面提到的這4大原因,然后采取合適的方法應(yīng)對。
注: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