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無戰事》如雷貫耳,最近看了小說和電影。顯然,小說的反戰主題更深刻,對戰爭的忠實還原和深刻反思力透紙背,難怪成為反戰題材的不朽之作。
1929年,德國作家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在報紙上連載,成書出版后,第一年在德國就售出120萬冊,翻譯成其他語言后暢銷全球。1930年,同名電影上映,獲得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美國影片”之一。
名氣來了,災難也來了,納粹認為小說和電影有辱國體和軍人,電影被禁,雷馬克的作品被納粹查禁并燒毀。1938年,雷馬克被開除德國國籍,他流亡瑞士,后來移民美國。
《西線無戰事》來自雷馬克的親身經歷。1916年,18歲的雷馬克中斷學業應征入伍,和當時許多德國青年一樣,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宣傳鼓動下,滿懷一腔熱血奔赴“一戰”前線并負過傷。
一戰期間的德國西線是臭名昭著的“屠宰場”,小說真實呈現了政治的虛偽和戰爭的無情。在血漿、殘肢、毒氣、死亡等殘酷現實面前,英雄主義的理想、“保家衛國”的信念、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追求全面崩塌。
雷馬克自稱是一個“不抱幻想的理想主義者”,他把戰爭記憶和內心感想投射到小說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之中,這部作品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和平呼聲。
正如他在小說獻詞中所說:“這本書既不是一種譴責,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試圖敘述那樣一代人,他們盡管躲過了炮彈,但還是被戰爭毀掉了。”
▲ 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
迷惘的一代
小說主人公保羅和同學們才18歲,被班主任坎托雷克鼓動并帶領去報名入伍。貝姆不肯一起參軍,后來也被說服了,否則面子上過不去。
參軍后,坎托雷克給他們寫信,稱他們是“鋼鐵青年”。
這是一戰中“迷惘的一代”,也是被戰爭毀掉的一代。我們習慣在戰爭中看到英雄人物,然而在小說里,沒有壯烈情懷,沒有舍生取義,只有戰爭的殘酷、經歷生死后的麻木、理想幻滅后的絕望。
▲ 《西線無戰事》電影(1930年),下文配圖均來自電影劇照。
“絞肉機”西線
眾所周知,一戰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為了適應戰爭,各國不斷開發新武器,如飛機、坦克、遠程大炮、潛艇、毒氣、火焰噴射器等等,開發新武器只為一個目的:消滅敵人。
一戰中,大約有六千五百萬人參戰,一千多萬人喪生,其中德國有兩百多萬人死亡和失蹤。數字是冰冷的,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和一個個殘缺的家庭。
看小說的過程,就像用“第一視覺”還原戰爭的恐怖和荒謬。
- 意外的“雙份伙食”
小說開篇就把你迅速帶進戰爭的真實場景:保羅十四天前奉命到前線換防,當時戰事相當平靜,軍需官為他們回來準備了正常數量的用品,供150人的連食用。不料最后一天,英國炮兵發動猛烈轟擊,無數炮彈落在陣地上,他們只剩下80人回來。
我們在前沿陣地后九公里處躺著。昨天我們才被替換下來;現在我們肚子里填滿了白豆燒牛肉,吃得飽飽的,心滿意足。每個人甚至可以拿到一滿飯盒東西留到晚上;除此之外,人人都拿到雙份的香腸和面包——夠不錯的了。這樣的情況很久沒有遇到過了:那個長得像牛一樣、腦袋瓜像西紅柿一般的火夫親自招呼我們多吃,他舉起勺子向走過來的每個人打招呼,盛給他們每人滿滿的一大勺。他簡直絕望了,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打發掉他的流動戰地廚房的飯菜。
- 傳承的皮靴
克默里希被打穿大腿并截肢,保羅他們去野戰醫院看望他。米勒看中了他的長筒靴,這是用柔軟皮革做成的漂亮皮靴,顯然他現在用不著了。
他看起來很可怕,氣色蠟黃又蒼白,臉上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皺紋。這樣的皺紋我們非常熟悉,因為我們已經看到過數百次了。其實那并不是皺紋,而是一種征兆。在他的皮膚下面,已經沒有生命的搏動,它已經被擠到肌體的邊沿了,而死神正使勁地從里面向外擠,它已經把那對眼睛控制住了。
第二天,保羅目睹克默里希去世,臨死前他讓保羅把皮靴送給米勒。衛生兵迅速弄走他,因為病床不夠用。
米勒后來被一顆照明彈近距離射進肚子,死前把皮靴轉贈給保羅。
保羅答應恰登,如果他死后,這對皮靴將給恰登。
- 戰馬的悲鳴
夜晚,他們被送到前沿筑工事。干完活后,炮擊來了,他們盡可能匍匐躲開。最難耐是聽到戰馬的號叫,一種劇烈的充滿恐怖的痛苦呻吟。
我們坐下來,捂住耳朵,但是這種可怕的悲鳴、呻吟和哀嚎還是鉆了進來,從四面八方穿透進來。我們對任何事情差不多都能忍受,但在這里我們卻冒出一身汗。我們真想站起來跑開,不管跑到哪里,只要那里再也聽不到號叫聲就行。可這并不是人,而是馬。
- 毒氣
他們經過獵人公墓遇到猛烈的炮火,包括可怕的毒氣彈。保羅趕緊帶上防毒面具,跳進彈坑,盡可能輕微呼吸。
戴上防毒面具的最初幾分鐘決定著生死存亡:它是不是密封得毒氣透不進來呢?我在野戰醫院里看見過可怕的情景,中了毒氣的病員一連數天總是透氣非常困難,把被燒傷的肺一塊一塊地咳出來。
- 虱子、老鼠
身上的虱子太多了,一只只掐死很困難,恰登想了個辦法:把鞋油盒固定起來,蓋子下面點燃蠟燭,把虱子扔進這個“平底鍋”,噼啪一聲就解決了。他們圍成一圈捉虱子。
戰壕的老鼠非常多,只只肥大,它們不僅偷東西吃,還會襲擊貓狗、吃死尸。他們用鐵鍬打老鼠,把死老鼠鏟到戰壕外面。子彈充裕時,他們還比賽用槍打老鼠。
- 新兵
他們躲在戰壕里,聽著沒完沒了的炮火聲。老兵能夠分辨出各種口徑的炮彈。有新兵掩蔽壕恐懼癥發作,感覺在戰壕會窒息,非要到外面去。這時別無他法,只能痛打他一頓,讓他恢復理智。
日子一天天逝去,進攻和反攻交替著。他們指導新兵避免死亡的種種訣竅,但攻擊開始,新兵激動之下又把事情做錯了。
盡管我們迫切的需要增援人員,但是我們對新兵所做的工作幾乎多于他們對我們的用處,在這遭受猛烈攻擊的地區,他們簡直束手無策,都像蒼蠅一樣倒下去。
- 殺戮
近身肉搏,槍刺并不好用。
磨得鋒利的鐵鍬是一種更為輕便和用途更多的武器,不僅可以用它直接往他人的下巴下面戳去,而且最主要的是用它來打擊,其打擊力更大;尤其是如若斜著劈到他人的肩膀和脖頸之間,那就很容易把胸脯也一下子劈開。槍刺在刺進去時常常卡住,使用槍刺者必須往那個人的肚子上猛踢一下,才能把它拔出來;而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自己也容易挨別人一刺。此外,槍刺在戳刺時常常會斷裂。
- 戰俘
保羅在野外營地訓練,營房旁邊有一所很大的俄國戰俘營。晚上戰俘來到營房做交易,他們拿來自己擁有的一切東西換取面包。除了知道他們是俘虜外,保羅對他們一無所知。
一道命令使這些默默無言的身影成為我們的敵人;一道命令也可能使他們變成我們的朋友。在某一張桌子上,我們誰也不認識的幾個人簽下了一份文件,于是多少年來,以往一直受到全世界人民蔑視和嚴懲的東西,就成了我們的最高目標。
戰爭的血腥本質
一起參軍的同學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還有去了精神病院。
令人奇怪的是,貝姆是第一批陣亡者中的一個。他在一次沖鋒時雙眼吃了子彈,我們以為他死了,把他留在了戰場上。其實我們也無法把他弄回來,因為我們也是倉皇逃回來的。當天下午,我們突然聽到他在呼喊,看到他在前沿陣地外面到處亂爬。原來他當時只是失去了知覺。由于他什么也看不見,而且又痛得發狂,因而他沒能利用掩體,所以沒等到人們跑過去把他救回來,他就被那邊的敵軍開槍打死了。
海埃的背部被炸開,傷重不治;萊爾被彈片撕開臀部,血流得很快,幾分鐘后像流光的軟管一樣癱倒了;德特林思鄉病發作,當了逃兵被軍警逮捕了。
和保羅同甘共苦三年的卡特被打碎脛骨,保羅背著他往急救所奔去,一路躲避炮彈攻擊。好不容易走到衛生站,衛生兵卻說:“你本來可以不必這么做,他死了。”原來,半路中卡特頭部中了一塊彈片,保羅完全沒留意。這是非常小的流彈碎片,但足以致命。
我們看到頭蓋骨被炸飛的人還活著;我們看到兩只腳被炸碎的士兵在跑著,他們靠著破裂的腳部殘肢,踉踉蹌蹌地拐進了最近的一個坑洞;一個二等兵用兩只手爬了兩公里遠,拖著自己被炸爛的膝蓋向前;另一個二等兵朝急救所走去,他的腸子從肚子里滑到他兩只捧著的手上;我們還看到一些沒有嘴巴、沒有下巴、沒有臉龐的人;我們發現有個人用牙齒緊緊咬住他一只胳膊上的動脈兩個小時,以免自己因出血過多而死去。太陽升起,黑暗來臨,榴彈一直在呼嘯,生命已到了終點。
保羅也受了傷,在撤離一個村莊時炮火來了,克羅普被擊中膝蓋,保羅扶著他一路跑去,兩人終于趕到一個小小的掩蔽部。這時,保羅才發現自己的褲子沾滿了血,胳臂也是血淋淋的。
他的那條腿已經不能動彈,我們兩個人都感到驚奇,我們究竟怎么會成功地跑到這里來。這僅僅是恐懼促成了;即使我們兩只腳都被槍炮打掉了,我們也會跑過來——我們同樣可以用殘肢來奔跑。
接下來,保羅和克羅普被送去科隆的天主教醫院救治。保羅做了手術,胳膊治好了,腿也慢慢恢復;克羅普整條腿被截去。
在我們下面一層,住著腹部和脊椎受到槍傷、頭部中彈受傷以及兩臂都截肢的病員。右邊那側是頜骨槍傷者、毒氣中彈者以及鼻子、耳朵和脖頸槍傷者。左邊那側是眼睛瞎了的、肺部受了槍傷、骨盆受了槍傷、關節受了槍傷、腎臟受了槍傷、睪丸受了槍傷以及胃部受了槍傷的人。在這里人們才看到,一個人身上到處都可以中彈。
“迷惘一代”的覺醒
小說細致入微描寫了當時“迷惘一代”的心態,他們對戰爭有了覺醒的認識。
保羅在一次短暫回家休假就意識到戰爭帶給他的變化,他已經不習慣穿便服,無法和家人談論戰爭,厭惡大家的詢問和紙上談兵,無法融入正常生活了。
- 鼓動
保羅和同學們是被老師鼓動去參軍的。十八歲的他們信任老師,信任權威。
然而我們所看到第一個死者,卻粉碎了我們這種信念。我們不能不認識到,我們這一代人比他們那一代人更誠實;他們超出我們的,無非是空洞的言詞和巧妙的圓滑。第一次雨點般的炮火就指出了我們所犯的錯誤,在炮火底下,他們諄諄教導我們的那種世界觀土崩瓦解了。
- 權力
上前線之前,他們接受十個星期的軍事訓練。班長是希默爾施托斯,喜歡在練兵場折磨士兵。希默爾施托斯以前是郵差,是個謙和的人,怎么當上軍士就成為一個虐待狂呢?卡特說,這是權力的天性。
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人本來首先就是一頭牲畜,后來也許就像涂上黃油的夾肉面包片一樣,他身上涂上了一些道貌岸然的油彩罷了。軍隊的基礎就在于,一個人總是可以對另一個人發號施令。之所以糟糕是因為每個人擁有太多的權力,一個軍士可以折磨一個士兵,一個少尉可以折磨一個軍士,一個上尉可以折磨一個少尉,可以折磨到被折磨者發瘋。就因為他們知道可以這么做,因為他們對這么做也立即習以為常了。
- 檢閱
保羅休完假回去和兄弟們匯合,大家突擊做清潔衛生工作,迎來各方面的檢查。最終傳來消息,皇帝要來視察,所以才有這么多的檢查。
整整八天,大家以為是待在新兵營里,所以才有這么多的事和訓練。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快和煩躁,因為我們覺得,過度的清潔衛生工作毫無意義,分列行進的檢閱則更沒意思。正是這樣的事情比戰壕更讓士兵惱火。
皇帝駕到,頒發了鐵十字勛章。檢閱過后,新領來的衣物幾乎全交出去,重新拿回破舊的東西,好的衣服僅供檢閱用。
- 探討
他們聊起一場戰爭究竟是怎么發生的。
恰登說,德國的山無法去侵犯法國的山,他也沒覺得被侵犯。來前線之前,他從沒見過一個法國人,相信法國人也一樣。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么要攻打他們呢?只不過是政府要打仗罷了。
卡特說,戰爭必定對一些人有好處。偉大的皇帝至少需要一場戰爭,將軍也通過戰爭出名。
克羅普說,戰爭更像是發燒,本來沒有什么人想要,可是一下子它就來了。
保羅說,造謠者才是真正的罪犯,俘虜的傳單居然說他們吃比利時的兒童。
這場探討當然沒有結論。
- 士兵模式
保羅看到越多死亡,越發現大家都變成同樣的士兵模式,修養和教育所產生的差別幾乎被抹去。在死亡邊緣,生活只局限在最迫切的事物上,其他的一切都在冬眠。他們過著極為膚淺的、封閉的艱苦生活,內在力量沒有發展,而是倒退。
它把我們變成有思維的動物,以便把本能的武器交給我們;它把麻木不仁灌輸給我們,使我們在恐懼面前不致崩潰;而在我們具有清晰的、有意識的思想時,恐懼就可能向我們襲來;它在我們心中喚起伙伴友誼的意識,使我們避開孤寂的深淵;它賦予我們野獸的冷漠,使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覺到每一個積極的因素,并把它作為儲備保存起來,以對付虛無的進攻。
保羅在野戰醫院看到傷員的各種慘狀,身子支離破碎而生命還在延續。他想到,這是他的第一份職業,這幾年來的工作就是殺人,以后會變成什么呢?
我很年輕,現在才二十歲,但是我所認識的人生,無非是絕望、死亡恐懼以及與苦難的深淵聯系在一起的最無意義的淺薄。我看到各國人民都被迫相互敵視,并且默默地、無知地、愚蠢地、順從地、無辜地相互殺戮。我看到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在發明武器和制造輿論,以便使這一切更加巧妙和更長久地持續下去。這邊和那邊以及全世界所有與我同齡的人,都同我一樣看到了這種事,我這一代人都同我一樣經歷了這種事。
一九一八年秋天來了,剩下的老兵不多,班級留在前線的只有保羅。所有人都在談論和平與停戰。保羅憂傷想著,前一代人早已成家,有自己的職業,可以回到先前的環境,忘掉戰爭;后一代人和他們完全陌生,把他們推向一旁。他覺得自己這一代人是多余的。
他于一九一八年十月陣亡,那一天整個前線是如此平靜與沉靜,所以軍隊指揮部的戰報上僅僅寫著這樣一句話:西線無戰事。
和平,永恒的呼聲
“西線無戰事”,多諷刺的一句話。這不是昭示和平的到來,而是年輕一代被殘酷的戰爭徹底摧毀。靜悄悄的戰場上,百萬亡靈在無聲控訴。
林語堂評論《西線無戰事》提到,作者雷馬克給我們看的不是英雄,而是“丘八”。“他不懂什么尚戰與非戰主義,他也沒有什么浪漫與古典的色彩,不過他所寫的卻是人類史上真真實實的一頁史實”。
確實,小說寫的是幾位普通士兵在西線戰爭的日常和感受,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華麗場面,有的是毒霧硝煙,斷肢殘骸,到處橫飛的鮮血、腦漿、腸臟,把戰爭的殘酷寫到極致。弱小個體被戰爭機器無情碾壓,要多殘酷有多殘酷。
普通士兵的敘事視角太巧妙了,來自戰爭一線,具有無可辯駁的真實感,赤裸裸呈現了戰爭對人性的泯滅,難怪成為世界反戰文學的標桿。
作者雷馬克說過:“我之前一直以為,每一個人都是反對戰爭的,直到我發現居然真有人支持戰爭,尤其是那些不用自己上戰場的人。”在一個動蕩又狂熱的時代里,平凡生活無處安放。戰火中的青春沒有任何浪漫可言,只有親歷者才知道那么多的具體細節,才能寫出那么細膩的感受。
《西線無戰事》,“這是為整整一代犧牲者講述的故事”,這是讓你看到戰爭真相的故事。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