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眼人談教育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些人的出現仿佛劃破平庸的夜空,他們以天賦和早熟的智慧震撼著我們。然而,這些天之驕子是否總能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
或許,他們有時也會陷入自己無法掙脫的困境。本文將講述一個人們熟悉的“神童”——張炘煬的故事,探討他如何在這場天賦與現實的博弈中掙扎、困惑,引人深思。
張炘煬,一個曾經讓人們矚目的神童。他的故事始于一個普通的五歲孩子,他以驚人的速度吸收知識,跳級、提前考試,甚至在十歲就考入了大學。他的成就讓人矚目,但他付出的代價同樣巨大。十三歲考上研究生,十六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博士研究生。
這個人曾經看到大趨勢,力爭父親賣掉原來的房子在北京買房,當時大家都不看好他,認為他是無理取鬧,大部分都是站在他父親那一邊,結果事實證明,他是有先見之明,如果他父親當年聽他的,早就是賺大發了。
天賦的綻放與遺憾
在求學之路上,他不是書呆子小時候喜歡看動畫片,他說自己只要播他就看,用沒播動畫片的空檔學習就足夠了,而且他學東西,只要說學會了,他爸同樣類型的題就不會在問了,估計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學的不扎實。錯過了很多應有的成長機會。
當張炘煬的父親為了追求神童的光環,我們看到了一個讓人惋惜的轉折點。盡管他父親手頭有足夠的資金全款買房,但他卻因為擔心北京房價下跌而錯過了這個機會。隨后的幾年里,北京房價一飛沖天,張炘煬和他的父親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曾經的機會成為泡影。
他本科只讀了三年,老師建議他多讀一年本科,這樣子他滿14歲就可以去德國留學,學校都聯系好了,結果他爸為了讓他做全國最年輕的碩士研究生,只讀了三年本科就考上研究生了。
他本科成績很好,采訪老師說基本上專業課都是第一,但是沒辦法人家考上了研究生,沒理由不讓他去讀,就讓他畢業了,十三歲讀了研究生。錯過了了德國留學的機會。
為了追求最小年齡的榮譽,他父親讓張炘煬過早地結束童年,投入到激烈的學術競爭中。然而,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并未給他帶來預期的成功,反而讓他失去了更多本應享有的快樂和成長。
北京房價的飛漲讓張炘煬對未來感到無望。盡管他完成了博士學業,但每月微薄的工資與高昂的房價相比,他的努力顯得如此蒼白無力。這也讓他對追求學歷的意義產生了質疑:如果博士畢業也不能為未來買房打下基礎,那么讀博士到底還有什么用?
對于張炘煬的父親來說,他或許是希望通過神童的身份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然而,他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和幸福。如今,張炘煬已經開擺了,他不再追求所謂的榮譽和成就,而是開始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和價值。
如果把他的父親換成是谷愛凌的媽媽,那估計谷圣的神話要提前多少年來到大家眼前,可惜沒有如果。
天賦與現實的博弈
張炘煬的故事讓我們思考:在天賦與現實的博弈中,我們該如何找到平衡?
當一個人擁有超越常人的天賦時,是否應該為了追求榮譽和名利而犧牲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或許,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和幸福,而非僅僅追求外在的光環和榮譽。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家長們往往希望通過孩子的優秀表現來換取更多的利益。
然而,這卻可能導致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能夠讓孩子在短期內取得成功,但卻有可能讓他們在長期發展中失去快樂和自我。
張炘煬的故事提醒我們:在追求榮譽和名利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孩子的成長和幸福。
讓我們從孩子本身出發,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既擁有天賦又擁有健康人格的下一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