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主播李佳琦在一場直播活動中介紹花西子的一款眉筆時,有網友評論“產品越來越貴”,而李佳琦當場反駁,“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么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這一偏激的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網友們議論紛紛,同為打工者,怎么能不知道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呢?更有網友反思了一下自己,工作這么多年,工資沒漲,這真的是自己的原因嗎?
對此,一名基層醫生發出了他的心聲,“作為萬千網友中一名普通的從事基層醫療工作的醫務人員,我認真反思了自己多年來的工作,尤其是疫情這三年,我的工資也沒有漲,我的一些同行甚至因此丟掉了工作,領著最低保障金。工資確實沒有漲!!我也很無奈!”。這段話也顯示出了基層醫務工作者生活的不易。
圖片來源:基層醫生公社
“996”“6247”
—我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了嗎?
眾所周知,工資問題一直是基層醫生的困擾之一。盡管辛勤工作,但工資水平還是較低,面對高昂的醫療費用和房價,工資還是難以滿足日常生活的開支。廣義上的基層醫生包括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各類一級醫療機構的所有醫務工作者 。狹義上的基層醫生是指衛生健康系統內的基層醫師 ,即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基層醫務工作者為大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根據2022年7月14日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建有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衛生人員超440萬人。
我國有近百萬的基層醫生,很多人一輩子都扎根在農村,值得敬佩。對他們來說,“996”都不算什么,有醫生甚至戲稱,他們的工作制度是“6247”。(注:996: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6247:早6點上班,24小時待崗,一周工作7天。)但是比起高強度的工作,他們的工資水平卻沒有很高。各地差異較大,偏遠地區的醫生收入更是微薄。但是他們仍堅持在崗位為守護一方百姓默默付出。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規定》,該文件的發布直接影響公立醫療機構薪酬水平,尤其全額一類事業單位的基層醫療單位。在該文件發布后,各地基層醫生紛紛在網絡上曬起了自己的收入清單。
該圖是一位研究生畢業的基層醫生在基層工作的第一年發的工資明細。她甚至感慨學醫8年,每個月的收入都讓她懷疑學了那么多年的意義是什么。
該圖是某一個貴州的基層醫生曬的一年的工資收入。
該圖是小紅書某一用戶發的某一個月收入明細,加起來大概有3000左右。
該圖是某一基層醫生的工資從3300漲到了4000多,她表示很開心。
圖片來源:飲片荃知道
(注:上述數據僅是通過數據檢索得出的舉例,在編的醫生根據工作的年限其工齡工資也會有所浮動。此外,績效獎金和其他補貼是根據個人工作表現和衛生室整體運營情況而定的,具有一定的浮動性。)
由以上兩張圖片可以大致看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薪資情況,數據僅供參考。正如那位基層醫生的心聲“基層醫生不是不努力工作,而是面臨著工資不高和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的挑戰”,當前的情況是他們的工資增長受到了限制,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也威脅到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政策陸續出臺,
基層醫生待遇有望提高
鄉村醫生、社區醫生等基層醫生,承擔著城鄉居民常見病、多發病、慢病的防治,以及公共衛生、家庭簽約服務等工作,是我國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公平、合理和穩定的工資增長制度是對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尊重和重視。這些身處一線的醫務人員,他們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他們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他們的付出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為督促更多的地區落實鄉村醫生待遇保障,國家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解決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推進鄉村醫生隊伍專業化規范化。”
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將“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發展壯大,人員素質和結構明顯優化,待遇水平得到提高,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有效解決”列為目標任務,并明確“切實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政策,統籌解決好鄉村醫生收入和待遇保障問題,健全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制度”。
3月23日,兩辦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要求“落實鄉村醫生待遇,做好鄉村醫生社會保障工作”。
各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
讓基層醫生留得住、有發展
1.福建省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財政廳出臺《福建省鄉鎮衛生院人員經費保障和衛技人員獎勵資金管理辦法》。文件強調,加大對鄉鎮衛生院投入力度,建立人員經費保障制度。
2.海南省
海南省衛健委印發《關于全面推廣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改革相關舉措的通知》,要求調整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鄉鎮工作補貼標準,按月或按季度發放。
3.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出臺《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落實保障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行公益一類財政全額保障。醫務人員基本工資、基礎性績效工資、五險兩金,以及鄉村醫生基本補助、養老保障由財政保障。
4.貴州省
貴州省衛健委針對人大建議作出明確回復,貴州省服務常住人口約1000人的鄉村醫生,若各項補助均足額到位,月均收入不低于4000元,年收入可達4.8萬元左右。
5.廣東省
廣東省衛健委發文明確,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建立鄉鎮工作補貼制度,月人均補貼不低于1000元的標準,同時將村衛生站醫生補貼標準提高至每年每行政村2萬元。
還有其他一些省份也出了相關政策,以下就不一一舉例了。
基層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基層首診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線。只有給予他們各種保障和激勵,基層醫務工作者才會更有動力和責任感,繼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并積極為農村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只有有一個公平、合理和穩定的工資增長制度,才能讓醫學人才在基層留得住、有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