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大學
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老子的《道德經》向我們揭示了宇宙萬物的規律。讀原文我都理解起來有難度,更別說將道德經的精髓運用于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直到我讀到了周正教授所著的《老子的養育智慧》,我才把道德經的少部分內容與自己的育兒實踐結合起來。老子的智慧來自高維,而《老子養育智慧》這本書是將育兒與道德經精髓相結合,讓我們可以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非常落地的一本尊道育兒的書。
第一篇的開篇,周正教授就從“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感悟到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榜樣作用和閉嘴對孩子產生的力量。
不得不承認,我們每天都在說話,但對自己說話的內容與質量卻并不清楚,每次應對孩子的各種各樣的狀況時,我們會不自覺的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對孩子講道理、經驗、利弊,我們講的頭頭是道,以為我們講清楚了、講明白了。其實孩子并沒有清楚與明白。記得大寶在一年級的時候,他對破十法運用不太會,在他沒有問我的時候,我就按自己的方式給他講,講的時候,我自以為是的覺得他肯定會了,但他自己做的時候,還是不太會,最后他說他再想想,他就自己摸索去了,過了兩天正好是期中考試,那天晚上他突然對我說:“媽媽,我終于知道是咋回事了”。最后成績出來了,竟然考了99分。孩子真正開悟是自己有感知,有探索,有思考,有體驗,最終會得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所以教授告訴我們要忘掉語言,去做孩子模仿的榜樣。所以我們想要孩子沒問題,就要行不言之教。
行不言之教的第二個方面是愛孩子的本質—著眼孩子未來的成功、健康與幸福,而不是孩子的表象和現象。周正教授舉了個偉人毛主席教育孩子的例子。保姆看見兩個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在玩玻璃,以她的判斷孩子過一會肯定要劃破手,所以她愛孩心切,覺得需要立即阻止孩子繼續玩玻璃,防止玻璃劃破手的后果。她第一時間請主席制止,而主席與保姆的做法完全不同,他選擇在門口點了根煙抽起來。結果是意料之中,孩子手劃破了,主席這時才走過來問“手劃破了”(問事實)。“爸爸,劃破了”。“疼不疼”(問感受)。“疼”。“下次還玩不”(問結論)。“不玩了”。主席通過流血的代價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保姆想通過保護孩子讓他沒有收獲。讓孩子付出流血的代價貌似無情,而無情才是真有情,才是真正愛孩子的未來和前途,保姆的愛不是真愛,而是愛了孩子的表象和現象。偉人毛主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行不言之教的案例。值得我們借鑒。
周正教授給我們總結了行不言之教,一要身體力行的去做,讓孩子模仿復制,這是榜樣的作用。二要學會閉嘴,把孩子的主動權、選擇權、總結權、體驗權、決策權等屬于孩子的權力還給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