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紅色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江蘇一農民從魚塘里撈出21塊金塊,上面印有特殊圖案,專家看到后大吃一驚,表示這是價值連城的寶貝,要求他立馬上交。
那么,這些金塊為什么價值連城?上面的特殊圖案又是什么?
意外發現金塊
此案發生在2007年江蘇大豐市的一農村,當時天氣有些炎熱,很多小孩放學之后便來到魚塘旁邊乘涼。
這一大塊魚塘是當地村民承包的,里面養殖的是不同種類的魚蝦。
這幾個小孩子格外頑皮,他們紛紛跳進魚塘里玩起了抓魚的游戲,比賽誰抓的魚數量更多。
就在他們玩的高興的時候,一個男孩卻突然發現,魚塘里有個閃閃發光的東西,對此他十分害怕,以為是水蛇等生物。
他趕緊上了岸,并叫來其他的伙伴進行查看,有膽子大的男孩直接下去摸,結果竟發現這個閃著光的東西,是一塊金燦燦的石頭。
圖1
幾個小孩從來沒見過這個東西,所以便拿著它往家里走。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干完活回家的大人,于是他們趕緊把撿到的東西拿了出來,讓大人們查看這到底是什么。
當時村里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黃金,因此看到金塊的時候很是疑惑,覺得它很像婦女做首飾會用的東西。
也有人知道怎么鑒定金子,就用牙使勁一咬,發現上面有牙印,那么這就確定了,這幾個小孩撿的東西就是黃金。
這一發現可把他們震驚壞了,于是趕緊詢問小孩,這東西是從哪弄來的,而小朋友十分自豪的表示,是從魚塘里撿來的。
聽到這話的幾位村民,趕緊扔下了手里的鋤頭,往魚塘方向趕去。
而此事也在村里迅速的傳開,村民們都知道了魚塘里有金塊的消息,很快都從家里趕了過來。
據一位村民所說,當他趕到的時候,魚塘里面已經全都是人了,大家都彎腰在泥里尋找金塊。
圖2
而他看到魚塘里沒位置后,就從岸上的淤泥里尋找。
但是由于水里面的淤泥太多,不方便尋找,因此村民直接把魚塘里的水給抽干了。
在經過了幾個小時的尋找后,總共找到了二十一塊金塊,大家十分激動的把金塊放在一起,商量著怎么處理。
專家得知此事
村里面出了這么大的事情,驚動了村干部,他們也沒有見過這么多塊黃金。
可激動之余,村干部卻發現這些金塊上面印著有些特殊的圖案,看起來就像是藝術品一樣,而不是金塊碎屑。
村民面對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好事,十分的激動,大家由于不知道怎么處理這些金塊,就把它們分別拿回家里,到時候再一起去賣掉或者是做成首飾之類的。
撿到金塊的人很是高興,而那些去的晚的村民則只能干羨慕,此事在村里面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傳到了隔壁村里。
就這樣人傳人,很快方圓百里都知道這個村撿了二十一塊黃金這件事情。
圖3
派出所也因此知道了此事,相關人員很快就來到了這里,并想要鑒定金塊的情況。
這是由于一個村子突然出現了這么多塊金子實在是可疑,警方懷疑可能是有些不法分子偷盜來的錢故意藏在了魚塘里面,因此他們需要進一步了解。
于是警方在拿到了一個金塊取證之后,便回到了派出所進行調查。
可是在翻閱了近些年的偷盜案或者是失物招領的案件后,卻并沒有發現和黃金有關系的案子。
如果這不是有人偷來的,那么這么多的金子又是從哪來的呢?
金塊的來源
對此村民也并不知道,因為這個魚塘才建了兩三年的時間,如果是這期間掉進去的,肯定會有人撿起來。
但是也不會是去世老人留下的,因為村里面的墓地并不在這里,并且近百年來,村子都沒有出現過高官,根本不可能有這么值錢的東西。
并且這些金塊上面還有圖案,肯定不會是沙子里淘金的那種碎金,再加上警方又排除了盜竊的嫌疑。
圖4
如果這些都不是的話,那么警方認為這些金塊可能屬于是文物。
于是警方便把金塊拿到了當地文化局,希望專家能鑒定一下這些金塊是否屬于文物。
當時負責鑒定的專家名叫蔣玉平,她在見到金子后很是意外,因為當地出土的主要是動物的化石,金子還是第一次見。
她把金子仔細的拿在手里觀察,想要弄清楚金子到底屬于什么。
這時的蔣玉平突然發現這些金子好像是可以連在一起的,因為他們的邊緣并不一致,就像是拼圖一樣。
可是把這幾塊金子放在一起,卻發現并不能拼出完整的圖案。
這又讓蔣玉平十分疑惑,她雖然對古代的文字也沒有了解,但也可以確定,金子上的圖案應該是一些文字。
由于她的專業限制,蔣玉平便開始利用文獻開始查找,很快她便發現了金塊上的圖案是兩個字,郢爰。
而郢爰來源于戰國時期的楚國,它還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黃金貨幣。
圖5
之所以民眾看不懂這兩個字,是由于它們屬于篆字,并且這兩個金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但蔣玉平還不確定,于是她便把這些金塊再次向上級傳遞,希望更資深的專家可以鑒定這些金塊是否屬于郢爰。
很快上級就有了答案,結果也和蔣玉平所推測的是一致的。
價值高于金子
由于這些郢爰屬于是黃金貨幣,并且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再加上它們的純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早已高于如今黃金的價值了。
并且如果可以把它們全部聚集起來,將對歷史上的貨幣發展有一個了解。
所以蔣玉平如實的跟派出所說了這件事,并希望村民可以把這些金塊主動的上交給國家。
但在收集金塊之前,蔣玉平建議警方可以把魚塘給封鎖起來,研究一下這些金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之所以這樣做,是由于蔣玉平查了歷史資料,發現該地在戰國時期,應該是從事了一些生產活動。
圖6
于是在封鎖之后,專家又進行了挖掘,很快發現了一些和曬鹽有關的文物,從挖掘出的古物來看,蔣玉平推測當地在千年之前應該是一個大規模的鹽場。
要知道在古代,鹽場并不是誰都能干的,因此有些金子作為貨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這也驗證了蔣玉平的猜想。
到此關于這些金塊的來源已經弄清楚了,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二十一塊金塊給收回來研究。
而相關部門也并沒有告訴村民,這些金塊的價值遠高于金子的價格,畢竟還不清楚這些金子是否還完整保存在村民的手里,具體的步驟還得見機行事才行。
希望村民上交
在警方進行了走訪后,發現村民并沒有把這些金子給賣掉,而是還沉浸在撿到了大便宜的歡喜當中。
雖然這二十一塊金子都在,但困難還在后面,因為當地村民有著不成文的傳統,那就是誰撿到的東西,就歸誰,并不存在歸還這一說。
圖7
因此在相關部門建議村民上交時,并沒有人表示贊同,甚至大家直接抗議起來,認為東西是他們的。
見到村民的這個態度,前來做思想工作的專家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得讓村民明白保護文物的重要性。
可是在專家挨家挨戶進行勸說的時候,很多村民直接緊閉大門,甚至和專家玩起了捉迷藏,找人的時候直接消失了。
這種不配合的態度,嚴重影響到了文物收集工作的正常進行。
但考慮到還是要以村民的意愿為主,并不能實施強制,所以專家還是耐著性子的進行勸說。
好在有些村民很是配合,他們在專家勸說時,主動的詢問交不交的后果,而專家也進行了法律的科普。
文物的上交并不是村民們所想的那樣吃虧,它也不是給了某個部門的人員,而是交給了文物局,在研究完成后也會被當地博物館展示出來。
如果村民們及時的上交,那也算為國家文物研究做了重大的貢獻,以后面子上也是很有光的。
圖8
就這樣經過了專家堅持不懈的科普后,村民們終于想通了,畢竟這些金子確實是之前朝代留下來的,他們留著不合適,而且按照規定也是需要交上去的。
于是與其一直在這里糾纏,村民認為還是交上去做點貢獻。
就這樣村民們把這二十一塊金塊湊到了一起,并交到了專家的手里面。
而為了表揚這些村民的行為,當地也給村民發放了一面錦旗作為表彰,表揚他們這種主動上交的意識。
相信這些金塊,也會在今后的研究里發揮重要的作用。
此事到底就結束了,這些村民也給其他人做了一個榜樣,如果以后民眾發現了文物,一定要第一時間上交給國家,讓它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