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長按復制 836712157 打開支付寶搜索領取.100%成功!
不知道各位天津族友們有沒有在工地或是某個路邊見到過這樣的情景,一個老農或外地人打扮的人扶著一根長棍,長棍頂端倒掛著一只老鱉......你知道老鱉的來歷嗎?知道它價值嗎?下面,族掰掰為你掰扯掰扯
天價“野生鱉”頻現街頭,套路多
近日,多地出現街頭售賣“野生鱉”的情況,賣家宣稱“這些鱉既能放生積德,又可燉湯滋補”。
賣鱉者展示正在售賣的鱉。新京報記者 陳璐 攝
記者在北京東南二環光明橋城市綠道附近發現,有一對男女站在一輛共享單車旁,車輪上卡著一根長棍,長棍頂端倒掛著一只幾乎臉盆大小的鱉。賣鱉者看到記者舉起手機想要拍照時,立即把鱉收進了麻袋,并走到一條小路中。直到記者表示有意購買,賣鱉者才重新將鱉拿出來。
“這是野生鱉,你要買回去放生或者燉湯都可以,吃了很補的。”賣鱉者說,這是其從事清理河道工作的丈夫在附近河道中發現的。交談中,賣鱉者多次強調,這只鱉可以買去放生,“積攢功德”。這只鱉重約八九斤,售價800元。賣鱉者稱,這只鱉與菜市場售賣的普通鱉不同,分量更重、存活時間更長、營養價值更高。
記者注意到,街頭賣鱉者大多出現在醫院、寺廟或兩區交界處。比如光明橋地處兩區交界,附近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賣鱉者看到執法者出現時,就會迅速轉移至轄區外。
江蘇多地市民反映,他們在街頭遇到有人賣野生大甲魚,價格不菲,有的還號稱“鱉王”。鹽城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在街頭遇到一名男子,用竹竿挑著一個大甲魚在售賣。王女士以680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只大甲魚。不過懂行的朋友卻告訴她,這只大甲魚不是野生的。
天津交通廣播新媒體小編在某音平臺搜索“天津有人賣老鱉”時,發現有不少天津網友近期也拍到了相關內容的視頻。
其中一條視頻里,一只“野生鱉”竟被喊出1000到2000元的高價,令人咋舌。
這些賣鱉者套路相似:大多扮成農民工模樣,身著沾泥工裝,用棍子懸掛著鱉,聲稱是從工地或河道清理時剛挖出來的“天然貨”,還會強調“僅此一只”來營造稀缺感。他們正是利用人們對“野生貨”“工地上的天然產物”的高價值預期心理,精心設下騙局。
所謂“野生鱉”,實為外來入侵物種
其實,這些街頭售賣的“野生鱉”并非真正的野生本土鱉,大多是佛羅里達鱉(又稱珍珠鱉),屬于外來入侵物種。
佛羅里達鱉原產美國,以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魚蝦等為食,適應能力極強,成長速度飛快,在我國野外基本沒有天敵,放生到我國水域后,會瘋狂搶地盤,擠占本土鱉生存空間,堪稱“淡水小霸王”,對我國野生水域中各種生物構成嚴重威脅。
此外,這些鱉來源不明,可能攜帶寄生蟲、重金屬等污染物,食用存在極大健康風險。而且它們多為人工養殖,電商平臺售價僅約20元/斤,街頭動輒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高價,明顯是欺詐行為。
放生≠行善
遇到這些情況,記住“三不要”
許多人出于善心
購買動物放生
但如果不加辨別
可能適得其反
正確做法
第一時間舉報:街頭遇到售賣“放生動物”或有人正在放生,第一時間撥打12345或聯系相關部門舉報;
科學放生:放生前必須向相關部門報備,說明種類、數量、放生地點;只放本土物種(如草魚、鯽魚);避免大規模放生,防止過度集中破壞生態平衡;
替代善舉:參與濕地保護、支持正規野生動物救助機構(如受傷鳥類、本土龜類救護等)、拒絕購買野生動物制品。
執法部門提醒
“街頭賣鱉”多為營銷話術
背后隱藏多重風險
切勿輕信
建議
不要購買、不要食用、不要放生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獲取最新城市動態
平時遇見的各種
新鮮事兒、突發事兒、煩惱事兒
也歡迎大家第一時間告訴我們~
“天津族”整理自天津河西、新京報、閃電新聞、荔枝新聞、河北交通廣播、天津交通廣播、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