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匈牙利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德魯·韋斯曼榮獲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核苷堿基修飾方面的發現,這些發現使針對新冠感染的有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開發成為可能。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開發的基礎性研究科學家,這個研究最直接的成果,就是新冠疫苗開發。新冠疫苗的實際成效,直到現在,還存在不少異議。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肯定又會引發諸多議論,特別是對中國人來說,相信有不少人心中五味雜陳。
抗擊新冠病毒,中國顯然具有重要貢獻。與世界主流醫學界相比,中國的一個獨特貢獻,就是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病毒中發揮的作用。相信,大家對連花清瘟還有深刻的印象。據說,連花清瘟在抗擊新冠病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是,連花清瘟被諾貝爾獎的評委直接無視了,相信,肯定有不少人表示不服氣。
要說疫苗,中國也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中國開發的疫苗,不僅在中國大規模應用,還支援了世界上不少國家。中國開發的新冠疫苗,不是mRNA類型的,而是采取了最為安全的滅活疫苗。也就是說,中國人打的新冠疫苗,并不是mRNA類型疫苗。現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研究mRNA類型疫苗的科學家,那么,中國對新冠疫苗的貢獻,是不是也被諾貝爾獎評委給忽視了呢?
看到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信不少中國人會有自己的看法。抗擊新冠病毒,中國力量怎么能夠忽略呢?中醫藥怎么就得不到尊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