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玩相機,應該也知道徠卡(Leica)是一個高端相機品牌。徠卡相機做工好,用料足,賣得也貴,在業內被稱為“相機界的勞斯萊斯”。
對于徠卡在相機界的地位和實力,我是非常認可的。但如果徠卡轉換“賽道”,進入鐘表領域,情況會怎么樣?
徠卡腕表L1(左)和L2(右)
就在不久前,徠卡正式推出了兩款腕表L1和L2。
其實徠卡對于腕表可謂“蓄謀已久”,早在2012年徠卡就有了做表的想法,而且這個德國品牌還不打算“玩票”,想正兒八經地把表做好,據說當時還找了朗格,只是沒有談攏。
最后徠卡做表是和雷曼合作的。關于雷曼的資料很少,只知道這是一家來自德國黑森林地區的鐘表制造商。
從2012年徠卡有做表的想法,到2018年推出L1和L2(可能由于技術不成熟等原因沒有正式發布),再到今年才正式推出L1和L2,中間經歷了整整10年。
咱們先不管表怎么樣,至少徠卡做表的態度還算端正,很能體現德國人認真嚴謹的精神。
L1和L2的設計由徠卡相機的“御用”設計師Achim Heine操刀,表盤、指針和表冠都借鑒了徠卡相機的一些元素。
就我個人的感受來說,L1和L2的設計只能算中規中矩,談不上好看,至少不夠吸引我。
L1和L2是小三針結構,采用啞光黑色表盤。L1是基礎款,有日歷和動顯,L2是進階版,增加了GMT兩地時和晝夜顯示。
當然,L1和L2還是有亮點的,它們采用了徠卡專利的按壓式表冠。這是從相機的釋放按鈕獲得的靈感。按壓表冠之后,腕表停止運行,同時小秒針歸零,方便精準調校時間。再按一次,腕表恢復正常走時。
類似的停秒歸零技術,其實同樣來自德國的格拉蘇蒂原創早就有了,無非是拔出表冠和按壓表冠的區別。
我覺得,理論上說,格拉蘇蒂原創的停秒歸零技術更人性化一些。因為如果采用按壓式表冠調時間,在日常使用中,表冠似乎會有磕到手背或碰到其他物體的風險,從而導致誤操作,而拔出表冠再調時間就不會碰到這個問題。
當然,每個人戴表的習慣不完全一樣。理論上按壓式表冠磕到手背或碰到其他物體的情況有可能發生,現實生活中也因人而異。
這兩枚腕表直徑41毫米,不銹鋼表殼,均搭載手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約60小時。
L1和L2搭載了全新研發的機芯。我認為結構比較美觀,打磨裝飾也還不錯,采用了比較古樸的噴砂,而不是那種常見的魚鱗紋或日內瓦波紋。
但當我了解到價格后,還是吃了一驚。L1和L2這兩款表,售價分別為69800元和99800元。這個價格,基本上已經可以買到一些瑞士高級鐘表品牌的入門款了。
畢竟,徠卡腕表遠遠不等同于徠卡相機。徠卡這樣一個剛剛正式進入鐘表圈的“新手”,在制表方面還需要時間來建立人們對它的信任。
而綜合這兩款表的設計、做工和打磨來看,這個價格并沒有太大優勢,如果把價格控制在4-5萬或許更合適一些。
真會買這兩款表的,我想主要還是徠卡相機的粉絲吧。他們因為喜歡這個品牌,所以愛屋及烏,愿意花近7萬和10萬的價格買徠卡腕表。而對于表迷和鐘表收藏家來說,這個價格顯然還有不少更好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