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不斷增加的軍事壓力下,臺灣當局又向美國“哭訴”了。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美國-臺灣國防工業會議”,臺灣派出的代表抱怨稱,美國承諾向臺灣銷售但仍未交貨的武器總值已經達到約190億美元,大部仍然遙遙無期,臺灣懇求美國加快交付流程(或者說哀求更恰當些),以”應對解放軍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
還有一個要求是,希望美國幫助臺灣建立一套針對美制武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以便更好地維護這些武器,并且提高臺灣的國防“自主能力”。這套系統是美軍的一套軍事設施,負責實施、管理和監督武器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開發、采購、生產、維持和最終銷毀的所有活動。
眾所周知的是,自拜登政府在2021年上臺以來,美國已經批準了對臺灣的11輪軍售案。但是由于俄烏沖突的爆發,美國的軍事工業正在集中精力生產援助給烏克蘭的武器和彈藥,根本無暇顧及臺灣的訂單,大部分售臺武器的交付日期都將推后。
這190億美元中的最大的一項采購是代號“鳳展計劃“的“F-16A/B戰斗機性能提升”計劃,耗資超過40億美元,將臺軍現役F-16A/B戰斗機的航電、機體結構、武器、彈藥、飛行軟件及模訓等6大系統性能提升為F-16V的水平,在2016年又增購了“DFRM電戰莢艙”等8項武器設備,在2019年再采購“自動防撞地系統”裝備與增加“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的采購量。
這些改進項目原本預計在2023年底完成,但是目前美國已經通知臺灣將推至2026年才能完成。因此目前臺灣的F-16戰斗機大部分已經改裝完機體和雷達,但沒有武器,如同擺設。
臺灣空軍稱,目前“DFRM電戰莢艙”、“MTC任務訓練中心”、“BUR-57復式炸彈架”、“AGM-154C JSOW(聯合防區外武器)”以及“自動防撞地系統”等五項武器裝備由于“美軍立場”、軟件研發延期及軟件驗證及安裝等多重原因所致,美方通知交貨期要延宕。
其他未交付的武器還有:在2015年下單的208套“標槍”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和215套“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因為這也是烏克蘭軍隊現在急需的武器,所以臺灣靠后站;此外還有“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的零組件;MK-48重型魚雷;“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MS-110偵察吊艙等等。
總體來說,美國是希望兩線作戰,用烏克蘭拖垮俄羅斯,用臺灣拖垮中國大陸。但美國的軍工產能已經成為限制美國達成目標的瓶頸。而戰爭如火如荼的烏克蘭顯然更加需要這些武器,因此臺灣只能往后排了。
而且在拖的方式上,美國和臺灣卻有很大分歧。美國希望能把臺灣變成全是刺的“豪豬”,讓解放軍進行武統戰役時遭受重大損失,以此來“威懾”大陸不要進行武統。
因此,美國希望臺軍打巷戰,將臺灣變成一片焦土,以此困住登陸的解放軍;而臺灣卻打算提升遠程打擊水平,以阻止解放軍登陸,從而保住自己的經濟,但這在美國看來是十分危險的舉動。美國只希望臺灣能保持現狀,但不希望臺灣有主動進攻大陸的能力,以免打破當前脆弱的平衡。
當然,臺灣當局在武器采購方面根本沒有自主權,美國賣什么他們只能照單全收。因此,臺灣也只能往焦土的方向準備了。
其實臺灣從上到下都很清楚,在解放軍實力突飛猛進的今天,臺灣早就沒有抵抗能力了,面對武統,臺獨當局唯一能做的就是爭取抵抗”幾天“,等美國出兵援助,但是美國從來就沒有承諾過會直接派美軍和解放軍交戰,而這些昂貴的武器系統,與其說是為臺軍買的自衛裝備,不如說是交給美國的保護費。
而且臺灣當局面臨的主要問題還不是武器系統“不合手”,而是臺軍抵抗的決心。包括美國蘭德公司在內的許多美國智庫都曾經寫過報告,質疑臺軍和民眾以武拒統的決心。
畢竟,盡管臺灣人表面上民調支持臺獨的占多數,但私下”繡紅旗“的也有不少,你知道臺海戰爭一爆發,會有多少人”反水”支持解放軍嗎? 正是因為有這種擔心,美國也不會把最先進的武器系統交給臺灣當局,因為它們很有可能在臺海戰爭中被解放軍繳獲,那美國的損失可就大了。臺北陽明山上那套“鋪路爪”雷達就有美軍操作,在戰時銷毀這套雷達恐怕是這些美軍最關鍵的任務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