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嗎?
臺劇《有生之年》男主高嘉岳會給出的答案是,處理家人朋友之間的瑣事。
這部劇的制片人是林心如,主演有吳慷仁、鄭元暢、張榕容……前兩天剛完結(jié)豆瓣分?jǐn)?shù)就沖上8.9,被不少人列為“本年度最佳臺劇”。
該怎么形容它呢?
大家感冒的時候,會不會什么都不想吃,就饞一口白粥?簡單熱乎,喝下去整個人會從胃部暖起來,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有管用。
這部劇就有點像一碗白粥。
熟悉,平凡,見到的第一眼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可這正是它奇妙治愈力的來源。你能在其中看見自己、接受自己。
Moving On,陳宇祥 - Moving On
如果必須用一句話來概括這部劇,那就是一個叫高嘉岳的中年男人決定去死,準(zhǔn)備回家跟親人們道別,結(jié)果到家就被各種家長里短煩到?jīng)]空去死。
點開這部劇,你立馬會感受親切感撲面而來。
誰沒見過這樣被各種家具堆得滿滿的、甚至有點逼仄的客廳?
一到晚飯時間就鬧騰的飯桌,瞬間讓我想起在老家跟一大堆親戚吃飯的熱鬧。
還有簡陋但干凈的早餐店,不就是我們小時候上學(xué)路上會經(jīng)過的樣子嗎?
在這部劇的鏡頭里,煙火氣是具體的。
但讓這部劇更有“紀(jì)錄片”質(zhì)感的,是劇中人物。
他們真實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基本上每有一個新人物登場,十分鐘內(nèi),我心里就會有一個現(xiàn)實中能對上號的人。
高嘉岳身上有無數(shù)中年失意者的影子。
他確實比大部分人要更倒霉一點,41歲,經(jīng)營多年的小餐廳倒閉,交往12年的女友懷上了別人的孩子,別人四十而不惑,他四十而不想活。
但看到他喝得爛醉回家,借著酒勁兒表演一種夸張而虛假的歡樂,我突然覺得好熟悉。
那是一張成年人都認(rèn)識的臉,叫做“報喜不報憂”。
這或許是中年失敗格外殘忍的一點,社會默認(rèn)你已經(jīng)沒資格喊疼,所以就算你一腳踩空摔到頭破血流,內(nèi)心千瘡百孔,也要用最后一點力氣假裝沒事。
他原本以為自己過得全世界最糟糕,結(jié)果回到家一看,呦呵,大家也沒好到哪兒去啊。
家里看起來最體面的二弟是模范小孩,從小到大都很優(yōu)秀,為整個家忙里忙外。
可某種程度上,他也一直受“優(yōu)秀”所累,失業(yè)后甚至不敢告訴家里人,每天到點出門假裝上班。
鄭元暢和這個角色意外地適配,他身上殘存的偶像包袱在這里有畫龍點睛的奇效。
三弟是現(xiàn)在流行起來的“全職子女”,30歲了依然和父母同吃同住,幫父母打理家里的早餐店。
這也導(dǎo)致他心理上,始終是兒子、弟弟,不是一個成年男人。
不過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高嘉岳的父母。
作為家長,他們很稱職,但作為夫妻,就很難說了。一個細(xì)節(jié),在男主回家之前,他們已經(jīng)分房睡很久了。
父親精神出軌,母親感到委屈的同時又難以脫離,兩個人在家里經(jīng)常吵得不可開交。
這是一個太過不爽又太過真實的細(xì)節(jié),這個母親和生活中無數(shù)我們認(rèn)識的、年長一些的女性一樣,明明在婚姻中吃了太多的苦,卻很難離開。
她們背負(fù)“母親”、“妻子”的身份已經(jīng)太久,心理上、經(jīng)濟(jì)上都很難切割。
可同時多年積累下來的怨懟和不被滿足的情感需求又如此真切,她們只能把各種不甘心變成一句句抱怨發(fā)泄出來,潑辣之下藏著苦澀的底味。
這讓我想到那些被假靳東欺騙、為秀才癡迷的農(nóng)村阿姨們,她們被困在家庭中無法逃離,只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追求一點虛無縹緲的“愛意”。
生活給每個人出了不同的難題,怎么辦?
劇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展現(xiàn)著這個家庭的雞毛蒜皮。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高嘉岳白天帶著二弟的兒子大鬧學(xué)校之后,就碰上晚上全家給父親過生日。
將近一分鐘的長鏡頭里,二弟的兒子剛被親媽罵完就被奶奶領(lǐng)走安慰,而高嘉岳一邊做飯一邊要被二弟指責(zé)帶壞小孩,他辯駁時一分神就把醋當(dāng)成醬油倒進(jìn)鍋里,被父親狠狠在屁股上拍了一下……
三代同堂的老房子擁擠而鬧騰,看著屏幕仿佛就能聽到劇中人的呼吸、能聞到飯菜的香氣。
這個場景我想每個人都很熟悉吧,一到過年過節(jié)各家的廚房都是這么一大堆人這么擠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聊著各種大事小事。
這種吵鬧有一種不可代替的生命力,好像再大的難題在這里都能分解成具體的一口飯、一次聊天、一個擁抱。
高嘉岳回家后依然想死,他躲在房間里給家人留了一封信。
房間外母親與二弟一邊做飯一邊聊怎么教育小孩,父親和侄子在天臺上談心。
聽著這些熱鬧的聲音,他反復(fù)修改著措辭。
他本來想直接叫這封信“遺書”,想了想劃掉,改成了“漫長的告別”,又劃掉了,最后留下一句:
“有生之年,能長這么大,算不錯了。”
我覺得這段特別妙,伴隨著切菜聲、交談聲、腳步聲交雜在一起的背景音,你能看到他的態(tài)度從決絕中一點點生出心軟,最后連告別都不忍心說出口了。
一個不忍心告別的人,大概率就沒那么容易真的赴死了。
家里吵鬧的煙火氣,把他往人間拉了一點點。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那種遇到挫折、特別想逃避的時刻,在那些就快熬不過去的瞬間,聽到周圍人瑣碎吵鬧的日常聲音,就會有一種特別的安心感。
有時候問題的答案可能就在謎面上,生活帶來的傷痛,也只有生活可以治愈。
想死的男主在各種雞零狗碎里重新生出了羈絆;
長不大的三弟要學(xué)著獨立;
被家庭困住的母親在一次短途旅行里慢慢學(xué)著做回自己,開始思考離婚的可能性……
他們生活的方向不在遠(yuǎn)方,而在腳下,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才叫“未來”。
這不也是現(xiàn)實中無數(shù)普通人的人生嗎?
某種程度上,長大是認(rèn)識到自己很難得償所愿的過程。
大部分人就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我們可能都很難成為小時候想象的那個金光閃閃的大人,最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本來就只屬于少數(shù)人。
爽文一樣的人生劇本是稀缺品,但生活是屬于所有人的。
有些人會在忙生忙死地工作后找時間給自己認(rèn)真地做飯,有些人覺得在大城市實在撐不下去就回到家鄉(xiāng)調(diào)整節(jié)奏,每個人都可以探索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支撐著我們繼續(xù)往前走的能量,也許就藏在生活的各種雞毛蒜皮里。
感到疲憊時,記得歇一歇,拍拍自己的肩膀:
“嘿,有生之年,我們能健康平安地長這么大,算不錯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有生之年》截圖來自BiliBili)
現(xiàn)在《有生之年》在B站除了最后兩集都限免哦,這周末最后兩集應(yīng)該也會限免!
想看的小伙伴快沖,這羊毛不能不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