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把公關想成一門高大上的學問的時候,往往會發現,這個行業就是由雞毛蒜皮的做人小事組成。
靈魂所需的,沒有一樣要花錢去買。
最近,在陸陸續續的出差旅程中,重讀了一邊《瓦爾登湖》,又emo了。
眼看著,快要到四十歲了,事業平平無奇,人生跌宕起伏,沒有家庭,沒有婚姻,沒有子女,人生處境的巨大差異,導致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甚至有了社交恐懼癥,外人看起來瀟灑自如,但是內心的空缺,只有自己清楚。
過去幾年,像完成作業一樣,寫了三年一口老炮,回頭望望,真正是發自我內心的寫作,大概不足10%,很多文章在今天看來,幼稚無比,甚至給我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口碑,被扣上了各種奇丑無比的帽子。
身不由己,差不多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最難堪的一種經歷,從二十歲我就開始跟自己說,要直面內心,但是努力了快二十年,凡夫俗子的我,還是無法做到。
今年,又有很多甲方爸爸們從公關崗位上離開了,有些去游山玩水,游戲人間了,有些去重操舊業,干起了自媒體,還有一些回家相夫教子,做了家庭主婦。
如何讓自己更加接近自己的內心,怕是2024年,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所以說,與其研究在一個行業里如何生存,還不如研究一下自己的內心,你到底想活成什么樣子。
把媒體變成外腦
這幾年,越來越多“吃喝玩樂”型的公關,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混圈子”的媒體,生意也越來越差。
有幾年,北京中關村一帶的幾家夜總會媽咪,可以說是最了解中國互聯網圈的人,哪家公司有多少高管,她們往往更熟,誰誰誰昨晚才來過,聽說最近要跳槽去另外一家公司,信源比媒體都靠譜。
大環境好的時候,大家其樂融融,你好我好大家好,人人都有口飯吃,現在大環境不行了,首先被淘汰的就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所以,現在公關行業,最忌諱的就是被貼上只會“吃喝玩樂”的標簽,用人單位會自動認知“養不起”,這幾年我認識的幾個夜總會媽咪,已經今日不同往日,生意一落千丈,如今人人都可能上熱搜的年代,企業高管,已經沒幾個還敢出入這種地方了。
今年體檢,身體各種數據出現問題之后,我基本上就把白酒戒了,夜總會更是一年不去一次,后來發現,生意也照樣做,業務也不受影響;除了約稿之外,機智的公關人,已經開始把媒體人的大腦用起來,來幫助自己和企業做得更好。
互聯網圈有位前輩,私下跟我說,他給各大公司做顧問,一年就有200個W的收入,工作內容其實就是針對問題,發表一些個人看法,包括日常提供一些情緒價值,而南方某互聯網大廠自從在一次公關戰失意之后,也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專家顧問團,據說每年大幾百萬的預算。
看看理想在銷售端的強勢表現、卷高頻數據的銷量榜單,和車fans提供的支持和意見分不開;全網博主開車一股腦露營、一窩蜂去新疆和西藏自駕游產出內容,和韓路的意見和身體力行《韓路游記》也分不開;好的媒體外腦和會欣賞能讀懂的甲方爸爸是一體兩面。
寶馬在擺脫暴發戶負面資產的過程中,蘇芒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時尚集團旗下《cosmo》《座駕》《芭莎》以及時尚慈善夜,在蘇芒時代與BMW的深度結合綁定,幫助寶馬在與富裕基層品牌溝通的時候,樹立了年輕、時尚、有品味追求的品牌形象。
車圈某位媒體大佬,曾經連續近十年結合每年最重要的那個三月份的會,為大會代表GQ集團董事長寫專題報道和內參,實打實的外腦。后該大佬退休后依然可以在流量不佳的自營媒體拿到GQ系(含合資公司)的源源不斷訂單。
所以說,媒體與公關之間,喝酒唱歌是最低級的狗肉友誼,能夠在業務上形成互幫互助,才是高級的互舔友誼。
拿捏時間的技巧
這么多年以來,在公關圈,守時都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北上廣深的交通問題,是個問題,但是主觀愿望才是核心問題。
這些年,因為守時這個話題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綜合來看,越是級別高的公關,守時意識越是強,越是水平高的媒體人,守時意識越是強。
我十多年前,剛剛入行的時候,在機構媒體狐假虎威慣了,熱衷于各種遲到,迫于機構的淫威,被我冒犯到的公關,還得陪笑臉,現在想想真是可惡;所以,這幾年,我給自己最大的警告,就是約人一定要守時,時間是不可再生資源,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謀殺別人的生命。
我前段時間,幫一個很有聰明的小伙子找工作,推薦到一家大廠做PR,前面幾次面試都不錯,到了最后一關需要跟VP見面,也是我的直接朋友,按說水到渠成,但是面試那天,這小子遲到了半個小時,朋友私信跟我說,這么重要的事情,都可以遲到,此人看來做人做事非常隨意了,沒法用。
年輕人,最不缺的也許就是時間。
偶爾出去參加媒體活動的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一整車都是中老年人,早晨發車時間就會特別準時,如果有很多年輕人,發車時間就非常不可控。
關于企業守時的事情,我用兩個案例,來說明兩個極端。
有一年,在三亞參加某國內電腦公司的活動,媒體到場時候,因為企業老板飛機晚點,硬生生把整個會議推遲了兩個小時,一般媒體中途退場回了酒店睡大頭覺,最后活動也是稀稀拉拉幾個鐵桿媒體問了幾個問題,匆匆了事。
另外一個會議,是某一年一汽豐田媒體年會,中日雙方經管會4名高管提前站在門口,分兩列鞠躬握手,對當時習慣了領導最后到來就坐的媒體朋友,觸動不可謂不大。這種情況,我在佳能、尼康、索尼身上,都看見過類似的情景。
不得不說,在守時和社交禮儀方面,日本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做的最好。
就今天而言,國內大部分企業,依舊熱衷于領導至上的邏輯,比如剛剛倒下的恒大,全場等待許老板似乎是一種傳統。
要記住一句話,在甲乙方的關系里,當甲方用乙方的心態在跟你打交道時,你才會知道什么叫做頂級人才,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是靠姿態來贏得尊重,而是靠平等和實力贏得尊重。
切莫搞區別對待
這個事情,我之前說過很多次,媒體老師們,最煩的就是被區別對待,這往往會變成一場災難。
區別對待的可能性有很多種,有時候是因為媒體的地位不一樣,有時候因為老板的喜好不一樣,甚至長相也可能是區別對待的原因。
多年以前,我參加過一個視頻網站老板的專訪,說好了半個小時,才二十分鐘,該老板就開始催促盡快結束,但是有一個美女記者遲到了,等她來后,連續問問題,也沒見這位老板繼續再催結束,當時我就在想,MD,這不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所以,我那個時間段就明確知道,在媒體行業,美女是絕對的第一生產力!所以,現在行業里,就有一些美女如云的機構存在。
男媒體長得帥,當然也有很大優勢,十多年以來,我經常會發現,媒體出國團中,長得帥的男媒體老師周邊,永遠都有人一路陪聊,讓我等丑男屌絲好生羨慕,甚至有一次活動,直接刺激了幾個老同志,半途打道回府了。
某大廠公關老大跟我訴苦過,每次組織媒體出差,最怕的就是,有媒體老師自己花錢升艙,或者自己花錢住更好的酒店,因為別的媒體會立刻向企業發難,咋地?瞧不起人是不?
其實說實話,不搞區別對待,是不太可能的,中國是一個面子社會,沒有人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區別對待,也是有技巧的,體感上不能搞,但是在工作上可以搞。
比如廣汽本田、上汽通用會把老板用好,單獨提前安排重要媒體溝通晚宴或早餐,用創造重要媒體與老板深度溝通的機會表達尊重,而不是簡單的待遇區別。
再或者,就是縮小區別對待的范圍,控制在一個“披薩原則”以內,今年圈內7個人的小團出去的事情非常多,保密性做的非常好,遵守這個原則的飯局,往往效果也更好,兩個PR,陪7個媒體老師,完全可以控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