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的一生真正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他50多年的革命生涯當中,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無私的奉獻給了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但是作為一個人終究還是會死去的,1975年12月20日總理突然病重,當時周總理的體溫一度飆升至38.7度。高燒之下,他時而清醒,時而陷入昏迷,但是就在這樣危機的時刻,他還是沒有把國家責任拋出腦后,而是依然緊盯著國內外的形勢,心里牽掛著的還是中國的人民以及臺灣的回歸等重大問題。
在這樣關鍵的時刻,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深知周總理不可或缺,但是周總理的身體情況已經非常不好了,所以急需尋找最為合適的接班人,當時毛澤東主席提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建議,那就是讓華國鋒來主持國務院日常事務。
但華國鋒得知之后卻堅決的拒絕了毛主席的請求,他表示自己不能勝任這個職務。但是在那個特殊時期當中,華國鋒的低調與務實正是中國政壇所急需的。
華國鋒1971年2月從外地調到北京,他的這一工作調動命令正是毛主席親自下達的,當時就有人說毛主席就是把他當成了國務院的接班人。因為毛主席也認為華國鋒非常的謙虛,是一個肯做實事的人,但是當華國鋒面對毛主席的提議的時候,他卻表現出了一種自我懷疑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缺乏政治經驗,水平也不高,難以勝任國務院的工作。
不過毛主席聽了之后卻非常的堅定,他堅決的認為華國鋒是一個追求實事求是的領導人,他謙虛而且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他的這些優點正是當時的中國所急需的。隨后毛主席就向他強調說政治不是唯一的因素,工作中更加重要的是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最終華國鋒同意了接替周總理,于是華國鋒正式成為了國務院的副總理。
然而華國鋒同志在上任的時候,也確實經歷了不小的風波和挑戰。
首先當他上任的時候,國內的主流媒體幾乎都沒有做報道,這就說明政府內部有人對他是不認可的,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在當時的國務院領導人當中,華國鋒的年紀非常的小,資歷也不夠。在后來的工作當中,他也遇到了很多挑戰。不過華國鋒在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也非常的沉著,并沒有搞出什么亂子。
因此在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去世之后,毛主席就提出讓華國鋒專門負責處理國內的事務,鄧小平負責處理國外的事務,由華國鋒負責中共中央以及國務院的日常工作。1976年2月3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出1號文件,任命華國鋒為國務院的代總理。
等到四人幫被粉碎之后,華國鋒同志先后擔任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等職務,而且還負責主持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道路。1981年6月,他辭去了中共中央主席以及中央軍委主席等職務,從這之后徹底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