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小區門口就貼了一張醫保繳費二維碼。今天猛地看到,已忘了有幾年沒關注居民醫保的事,只是聽說,每年都在漲。
1
這一查,確實漲了不少,記得有一年交時,200出頭。
2015年120元,2018年220元,2022年350元,2023年380元。
按照這個比例下去,2024年要繳納的,可能是410元,比新農合建立時的2003年,足足多出400元。
一邊是保費不斷上漲,一邊是參保人數逐年降低。據統計,2022年居民醫保減少2517萬人。
為什么保費會每年遞增?網友的分析是醫療成本上漲、人口老齡化、醫療保障范圍擴大。
官方的解釋是因為待遇水平提高、報銷范圍擴大。
目前,全國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0%左右,是新農合建立之初的兩倍;
在報銷范圍上,保障待遇保障向門診延伸和擴展。另外還有居民大病保險的全面實施,以及基本醫保藥品目錄穩步拓展。
2
醫保上漲的原因說得很清楚,這明明是在為居民謀福利,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退出?
沒錢的交不起
幾十元的時代,不管用不用得上,交了圖個心安;漲到大幾百的時候,就不得不慎重考慮。特別是對沒有收入來源的老年人。
這類人使用醫保的概率很大,參保意愿也很強,奈何經濟條件不允許。
雖然老年人目前都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是養老金每月僅100多元,尚不夠維持老年人基本生活。如果沒有子女幫忙,空余天可憐見。
交了的用不上
中青年身體狀況好,交醫保只是一種動作和狀態,只需要來年續上就行。問題是連年漲價,就不得不考慮有沒有交的必要了。
交完后用不了
有種情況是在當地交的,常年在外地居住。小病跑回去治療不劃算,大病又來不及。幾百元交的醫保,竟成了雞肋。
還有種情況,多適用于門診,特別是孩子有個發燒感冒的,一次花個幾百上千,全是自費。
前幾天有個在醫院的朋友說,居民醫保不管能不能用得上,盡量都別斷。他說的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醫保用戶對醫院來說都是賠錢的,為了止損,就不得不從自費的身上補回來,醫保范圍以外的、價格貴的藥,統統都有可能用上。
不清楚他這種說法的真假,但若自費者真成了冤大頭,那可真是參保才安心。問題是用不了,交了有何用?
3
居民醫保,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但其中的實際情況,卻讓很有可能用得上卻交不起的望洋興嘆,讓想交且已交最后還是用不了的人望而卻步。
但愿這次漲價后,能降低一點門檻,讓全民有醫??捎?。畢竟,誰能拒絕舉國的善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