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馬
FEI'S TALK
這就來填坑了。
首先,一點不意外;其次,離得甚好。我始終就沒看好過汪峰,不論后來他倆怎樣合體高調秀恩愛。因為,我根本不相信一個自戀自負并嗜賭成性的成年男人,會真正改變。
但我也想說:大家雖然普遍都沒誤會汪峰,但可能多少有點誤會了章子怡。
無論是當年選擇汪峰,還是今日放棄汪峰,始終都是章子怡“睜著眼睛”的選擇。
看到“放棄汪峰”,有人也許會反問:你憑什么斷定是章子怡放棄了汪峰?
很簡單啊:汪峰怎么舍得放棄章子怡?!男人在婚姻里才最是現實精明,尤其是汪峰這樣的。
當年汪峰的混亂情史想必無需我再普及,那時候他為啥那么容易就放棄了這些女生呢?
因為她們不是章子怡。
如果她們是章子怡,即便當時的汪峰只有十八,也準保能管住他躁動的荷爾蒙——那“無處安放”卻時時“怒放的生命”。
當年的汪峰、葛薈婕、小蘋果。17歲未婚生子的葛薈婕,多年來持續指責汪峰在她孕期出軌、嗜賭,女兒小蘋果的身份確認靠的是親子鑒定。
至于章子怡對汪峰的選擇與放棄,其實都非常能彰顯章子怡的底色,并不真·出人意表。
很多人對章子怡的印象是狠、倔強、要強,是把野心寫在臉上的章娘娘。
從表面看,是的。但骨子里,我倒覺得章子怡更是一個缺愛、缺寵的小女生。在遇到汪峰之前,她在兩性關系里應該從未被真正地“寵愛”過——無論是所謂的豪門貴公子,還是送鴿子蛋的國際大佬,他們的出身與權勢,都注定了他們不會是在兩性關系中愿意俯身遷就女性的人。什么是寵愛?說白了就是愿意俯身遷就啊,愿意對你付出和謙讓。
內心本就缺了一塊的章子怡,再加上“三重門”的接連打擊,當她遇到情場資深player汪峰,被“套路”幾乎是必然的。
章子怡發個小脾氣,汪峰可以一天發“百萬條信息(汪峰語)”去轟炸,很擔心這段關系“完了”,情急之下他還會掉下眼淚。可以想象這是段多么猛烈、多么低身段的追求。
要把資源與影響力遠高于自己的“國際章”追到手,汪峰不止要搞定章子怡,還得搞定她的家人。當年訂婚宴被章子怡哥哥章子男“砸場子”的故事,想必也無需我再贅述。
當普通男人在“鳳求凰”時都會采取低姿態,何況對象是章子怡呢?
為何局外人都讀得出的人性與算計,章子怡讀不出呢?因為那種投其所好的遷就、寵愛,那種長在嘴巴上的愛情,章子怡太缺太渴望了~
而汪峰,也的確很會。但汪峰再會,如果章子怡不好這一口,也著不了道,不是嗎?
比如當年汪峰在演唱會上那長達8分鐘的排比句告白,若換作王菲、徐靜蕾的個性,可能會被肉麻到、驚嚇到,可章子怡卻甘之如飴,還感動到淚下了,不是嗎?
只有內心有洞待填,沒被好好愛過的人,才會那么容易著了汪峰類男人的道。她們需要明明白白、張張揚揚地聽見:愛情的聲響。
向上滑動 閱覽更多圖片
在所謂愛情的轟轟巨響之下,章子怡“選擇”無視汪峰的情史過往,“選擇”無視他嗜賭的惡習。不得不說,章子怡在人性的察覺與判斷上,是:不young卻simple。
在章子怡之前,汪峰曾以輸了錢為對策應付討要分手費的葛薈婕:最近手頭緊,只拿得出三十萬。而汪峰嗜賭,最早也不是葛薈婕曝光的。
對于那種既風流成癮又賭癮難戒之徒,若形勢所逼之下風流不得不被戒掉,那就很難再有余力克制住賭癮了。這是人性。汪峰不過是個普通人,而已。
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無論是選擇伴侶還是朋友,嗜賭嗜毒之人,都是大忌,沾也不能沾。可章子怡和章子怡的父母,明知汪峰愛賭卻選擇了無視。在當年章子怡父母手寫的告公眾與媒體信里,還稱呼汪峰為在其社會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士。真,好一個“成功人士”啊~
不由想起“傳奇人物”鄧永鏘。去世后被英媒曝光嗜賭成性,輸贏都是驚人巨款。一位朋友的前夫給鄧投過幾個億,全被他輸在了牌桌上,再也拿不回了。
回到章子怡,如果不是那么缺愛缺寵,也許她就不會被皮褲汪套路,也許她就能堅持自己年輕時曾經宣之于口的擇偶觀——找個精神上很強,能給自己引領、啟發的。
我還真的認為,如果章子怡想要持續在事業上發展,其實還真需要這種類型的伴侶。因為在我看來,章子怡并沒有公眾以為的,或許也沒有她自己以為的那么強。
她的確是不錯的演員,但她也是非常倚仗導演的演員。那么多銀幕角色里,她最好、也最讓人記得住的兩個角色,一個玉嬌龍,一個宮二。整體而言,都屬于“戲包人”,而不是“人扛戲”。
今天重翻了李安的《十年一覺電影夢》,尤其感慨玉嬌龍這個角色能塑造成功,全賴李安調教有方,并且能夠根據演員自身特質重新調整角色的內核。
自《十年一覺電影夢》
當然,章子怡自己也有她的過人之處,比如長了一張電影臉,有可塑性、可能性,個性上極其能吃苦,能夠接得住所有給到她的壓力和逼迫。一句話,很能忍很能扛。
但是,一個真正杰出的演員,是那種即便離了好導演,也能自個扛戲、賦予角色獨特靈魂和魅力的演員。一個真正杰出的演員,是可以反哺導演和編劇的。比如,姜文、鞏俐、張國榮、周迅、張頌文、陳沖。
最近十年,章子怡出演的最好的電影是《羅曼蒂克消亡史》,可這同樣也是一部戲包人的作品。觀眾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章子怡的角色,而是這部電影本身強烈的作者風格。章子怡的戲份雖多,要說記憶深刻,恐怕還不如回首萬年的袁泉。
在章子怡的電影生涯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角色”,除了玉嬌龍、宮二,可能就是章子怡自己。非常之鮮明。
時代機遇之下,她也的確抓住了機遇,走出了一條短期內不可能再被復制的明星之路。
她幸運地趕上了中國電影發展的黃金年代。
那時候,張藝謀還是國際電影節的常客,作為謀女郎的她一出場便是柏林的紅毯與獎臺。
又趕上了李安和《臥虎藏龍》,機遇可謂千載難逢,一腳便踩進了好萊塢。
然后是王家衛。
你再看看今天,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展的榮光不復當年;六代之后的新生代導演里至今沒跑出來一個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厲害角色。而昔日的名導們,也早已放棄了國際影展之路,安心在家門之內拍各種主旋律和商業片。
說到底,明星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個人資質當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趕上了時代的列車。
為什么我覺得章子怡沒那么杰出?
因為她已經是同輩中手握頂級資源之人。她曾經自己投資當制片人、主演,拍攝過商業片《非常完美》、《非常幸運》,前兩年還張羅了大女主的古裝劇《上陽賦》,都撲街了。因為單靠她,扛不起戲。她自己還是一個需要好導演和好戲來抬的演員。
客觀而言,我認為章子怡整體上還是欠缺影視眼光和判斷力的。最初上張藝謀、李安,那不叫眼光,叫運氣。到了王家衛、馮小剛,可算彼此需要。《臥虎藏龍》奧斯卡凱旋之后,章子怡的明星屬性就大過她的演員屬性了。
她也曾“欽點”過六代里的國際影展常客婁燁,主動出演了《紫蝴蝶》,但是奈何這部戲本身弱了些,而她也不是姜文、張頌文那種能夠反過來提升角色和作品的演員,最后整體反響平平。
看到編劇柏邦妮說,“是事業的困境讓章子怡只能呆在婚姻里”,“光輝四射獨當一面的大女性角色,華語電影久未有過了”。“這不僅僅是章子怡的困境,也是鞏俐舒淇周迅的困境。”
講真,我是不贊同的。
好歹,章子怡已經是那種自己就有強大資源拉起一部大成本古裝劇、同時擔任制片和主演的頂級明星。你要說“光輝四射獨當一面的大女性角色”,《上陽賦》就是按照這個模子,由章子怡為自己量身定制的。
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豆瓣5.6。
非要說這是因為章子怡是個電影演員,所以演不好電視劇,那我就更不能贊同了。能夠同時演好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員太多了,無論是好萊塢還是中國。最先成的例子,周迅啊。《如懿傳》、《不完美受害人》都是佳作,而且是演員能夠反哺、提升到角色和作品的。周迅,在我眼里就是能扛戲的好演員。
順便再說一嘴,我也不認為只有光輝四射獨當一面的大女性角色,才算好的女性角色、有價值的女性角色,我更不認為中國的影視劇都有必要去表現這樣的內容。恰恰,現在這類所謂大女性角色是過載過剩的,而且毫無新意。
又想起來,章子怡這兩年自己也是當過導演的,導演總比演員有更大的話語權了吧?她自己還主演了。但她的導演處女作也只能叫不算差吧。
所以啊,章子怡終究是一塊需要好師傅來雕琢的玉,但她好在有可塑性、可能性。而且,也有一顆仍然想要往上走的心。對于章子怡這種人,往上已經成為一種生命本能。歇夠了,自然會重新出發。
我不認為她是因為想搞事業所以選擇放下家庭輕裝上陣——畢竟兩個孩子都生了,小兒子才3歲。人們走出婚姻的理由只有一個,這個婚姻本身不想再呆了,它的消耗大過了滋養。
嘴上的愛情,終究是不牢靠的,時間的顯微鏡下,一切都將無所遁形。那種包裝在朗朗曲調之下的高調感動和自我感動,要想“永久保鮮”,非遠觀與神秘感不可維系。財米油鹽的浸泡下,所謂音樂才子的寵愛也會失色。如果他恰巧還嗜賭,那就更糟了。
借我好朋友一句話:“凡是公開秀愛的,基本是華麗袍子經不得掀。”
而汪峰的那點兒寫口水歌、寫告白情詩的才氣,離章子怡需要的“精神引領”還差得太遠。
所以我說,章子怡離得好啊。
看到她要上陳可辛的《醬園弄殺夫案》,我倒是期待的。因為陳可辛還是值得期待。只要碰上好師傅,章子怡這塊鉆還是大有機會流光溢彩的。
謝謝閱讀。也歡迎文末留言交流呀!今天二條會送書哦~
最新的一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