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從他的哥哥朱由校手里接過大明江山的指揮棒時,大明已經處于外患內憂、風雨飄搖之中了。
外患方面,主要是邊疆戰事頻繁,蒙古、女真、倭寇等境外敵對勢力的威脅日益嚴重,極大地傷害了大明的民族感情。
蒙古是大明在北方長期存在的敵對勢力。
早在朱由檢的太爺爺朱翊鈞當皇帝時,蒙古人就多次向對大明發起大規模進攻,尤其是1629年,蒙古林丹汗率領十萬騎兵突破長城,直逼北京城下,給大明造成巨大損失和極度恐慌。
女真是大明在東北方向新興的敵對勢力。
女真人是金朝的后裔,在大明中后期開始覺醒和崛起,在擅長指引方向的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先后與大明朝發生過十三次戰爭,幾乎全部取得勝利,陸續攻占了遼東、遼西、山海關等地,直接威脅北京城。
倭寇則是大明在東南沿海地區既長期存在又新興發展的敵對勢力。
早在朱元璋還沒有建立大明之前,倭寇就已經開始對東南沿海一帶進行侵擾,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剽掠,搶劫燒殺,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雖然在嘉靖帝朱厚熜時期,在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率領下,打得倭寇找不著北而夾著尾巴逃跑了,但到了朱由校當皇帝時,倭寇賊心不死,有死灰復燃和卷土重來之勢。
不過,相比敵對勢力亡大明之心不死的外患所帶來的壓力,讓朱由檢更鬧心的其實是內憂。
尤其是轟轟烈烈、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那才是真的會亡了大明。
李自成就混在其中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里。
李自成是陜西省米脂縣人。
米脂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位于陜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
米脂自古出美女。有句陜北名諺叫“米脂婆姨綏德漢”,意思是米脂縣的女子長得漂亮可人,綏德縣的男子長得英俊帥氣,代表人物分別是三國時期的貂蟬和呂布。
所謂“淮生南為橘,淮生北為枳”,盡管米脂與綏德的地里位置相鄰,風俗人情相近,但綏德男子的英俊帥氣卻并沒有紅杏出墻到李自成。
據《明史·李自成傳》記載:“自成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聲如豺。”
意思是李自成的顴骨突出,眼窩深凹,眼睛像鷹,鼻子如蝎,聲音如豺——怎么看,他都不像是個顏值在線、能靠臉吃飯的人。
既然不能靠臉吃飯,那就只好靠手和腳,靠拳頭和勇氣。
李自成的祖上,世代都是陜北的農民。
明朝中后期的陜北,土地貧瘠,生產落后,加上連年災荒,政府的賦稅和徭役又重,農民們貧困無依,生活困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兔子急了還會蹬鷹呢,何況是人?嬸可忍,叔不可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就在朱由檢剛剛接班當皇帝的1627年,陜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其實,在大明封建地主階級的壓榨下,全國各地農民的反抗斗爭早就已經層出不窮了:
1588年,在今安徽、江西、湖北交界處,爆發了劉汝國領導的上萬農民起義;
1589年,李園朗、王子龍等人在今廣東始興、翁源一帶起義;
1599年、1604年、1606年、1622年,在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等地均有大規模的農民暴動。
只不過,1627年的這次農民起義有點大,朱由檢必須得忍一下。
李自成雖然長得不咋滴,但他有手有腳,也不缺力氣和勇氣,起義這種事,他是樂意參加的:“造反?有趣,同去同去!”
他在少年時就喜好槍馬棍棒,曾被舍入寺廟當小和尚。長大后更是善于騎射,兇狠無賴,曾多次犯法。
說來也是有點怪,大明朝似乎跟和尚有著特別的緣分: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在走投無路時出家當過和尚,王朝的掘墓人李自成也曾經在饑寒交迫時當過和尚。
當然,李自成最初并沒有加入到農民起義的隊伍中,盡管他也算“上面有人”——其中一支起義隊伍的領袖高迎祥,是他的親舅舅。
沒有加入的主要原因是,在起義剛開始那會,李自成還有編制,雖然算不上體制內的公務員,但好歹也是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
(未完,待續)
(曉崇原創。圖片來源于網絡。部分內容參考網絡資料,如涉侵權,煩請聯系曉崇刪除,謝謝。2023年10月于廣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