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別的項目答辯,
應該不會說這個想法,有點像吹牛。
但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思考了十來年。
這是2023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終審現(xiàn)場,一個答辯人略帶羞澀地表示。
那是什么原因,讓這位科學家勇敢說出來呢?
NO.1
天才共振:104名科學家“放飛自我”
什么是新基石研究員項目?
它為什么可以讓這些中青年科學家這樣“放飛自我”。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是一項聚焦原始創(chuàng)新、鼓勵自由探索、公益屬性的新型基礎研究資助項目。
2022年,騰訊公司宣布10年內出資100億元人民幣,長期穩(wěn)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xiàn)“從0到1”的原始創(chuàng)新。
項目設置數(shù)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yī)學科學兩大領域,并鼓勵學科交叉研究。
“新基石研究員”資助類別分為兩類:
實驗類每人5年資助2500萬元,理論類每人5年資助1500萬元。2023年1月,58位杰出科學家成為首期“新基石研究員”。
100億,單人2500萬元,這個數(shù)字就已經(jīng)就是突破。
作為目前國內社會力量資助基礎研究力度最大的公益項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支持最有潛力、最有膽量、最有抱負的科學家“從0到1”,探索人類未達之境。
你只要兼?zhèn)涮剿骶窈涂茖W品位,我就敢真金白銀支持你。
一個科幻作家說:
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的,因為現(xiàn)實的引力太沉重了。但在這里,我們一起來斬斷萬有引力。
2023年10月30日,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員”名單公布,來自28家機構的46名科學家入選。經(jīng)歷了6個多月的評選,583人申報,初篩、初審、終審……
“驕傲、如釋重負、期待!”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在看到新一期研究員名單時感嘆。
“原始創(chuàng)新不可預估、很難計劃,基礎研究中的‘冷門’和‘熱門’也是動態(tài)變化的。真正的原始創(chuàng)新肯定是最聰明、最大膽、最有原創(chuàng)性的人做出來的。
因此我們最大的特色就是‘選人不選項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施一公表示:
“兩期104位研究員的自由探索,一定能在基礎研究的最前沿不斷突破,為中國科學的長遠發(fā)展奠定新的基石。”
NO.2
不拘一格:尋找最有探索精神的科學家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員”計劃資助不超過50人,實際入選46名,其中數(shù)學與物質科學領域21位,生物與醫(yī)學科學25位。
46位研究員平均年齡47歲,遠低于55歲的申報門檻,其中包括10位“80后”,最年輕的年僅38歲(薛金鑫,清華大學)。還有5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資助。在這之前的首批“新基石研究員”,平均年齡48歲,其中有8位“80后”,最年輕的當時也是38歲。
46位研究員來自13個城市(含中國香港地區(qū))的28家機構;從機構來看,研究員的分布也更為廣泛,良渚實驗室等新型研究機構、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云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第一次有了“新基石研究員”。
此外,徐文東醫(yī)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蘇士成醫(y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和黃秀娟醫(y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成為今年入選的“醫(yī)師科學家”。
醫(yī)師科學家,是指獨立開展醫(yī)學科學研究的臨床醫(yī)生。他們從臨床實踐中凝練重要科學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從聲波和引力波的數(shù)學關聯(lián)到量子增強光學望遠鏡,從仿生加氫催化到多年生水稻,從一側大腦管雙手到高效清理細胞垃圾……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員”們的未來研究計劃,瞄準最重要的科學問題,是一個個充滿壯志雄心的探索之夢。
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員”們的未來研究計劃,瞄準最重要的科學問題,是一個個充滿壯志雄心的探索之夢。
讓科學家們放膽追夢的,正是“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最鮮明的特色:“選人不選項目”。
這意味著不對研究員設置明確的研究任務,不做項目進度考核。長久、穩(wěn)定地支持研究員們去做富有挑戰(zhàn)性、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
NO.3
評審機制:追求公平是第一要義
在評審機制上,今年的初審階段首次進行100%的海外同行評審。
為了避免同一批專家“一評到底”,項目實施了“斷開式評審“,初篩和終審階段,以國內專家為主進行,初審階段則由海外專家進行,從而最大程度地體現(xiàn)多樣化的科學品味,同時避免人情利益等關系的影響”。
2023年“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終審現(xiàn)場,絕大多數(shù)答辯人的PPT里只有一頁個人簡介和以往榮譽,他們更多地是展示自己對科學問題的設想與思考。
評價他們的是近千位具有國際視野、在國內外經(jīng)歷過大型科學項目評審的一流科學家,他們按照‘原創(chuàng)性’、‘重要性’、‘突破性’三個標準,對申報人進行評審。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采取嚴格的回避制度,同時對任何形式影響評審工作的不當行為“零容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監(jiān)督委員會主席王志珍表示:
“科學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在6個多月的時間里,進行了嚴謹細致的工作,評審專家認真遵循遴選標準開展學術評價,嚴格執(zhí)行回避制度。監(jiān)督委員會認為,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評審工作客觀公正,符合項目章程的各項要求?!?/strong>
NO.4
公正+長期,鑒識未來科學大家的程序保證
與騰訊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類似的,在美國有HHMI模式。
HHMI的評審標準:
1.以嚴謹而深入的方式提出和追蹤重要的生物學問題;
2.將其研究領域推向新的高度,并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3.發(fā)明了新的實驗工具或方法,得到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方案,可用于解決重要生物學難題(必要時可運用其他學科的概念或技術);
4.推進基礎生物和醫(yī)學的聯(lián)系;
5.承諾未來將為科學發(fā)展做出原創(chuàng)性貢獻。
兩個項目的共同點在于,資助期限長,HHMI目前的聘期是7年,可以續(xù)期;騰訊的資助時間為本期5年+評估通過后續(xù)期5年,最高達10年。
長周期資助的效果,在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HHMI)的資助模式中得到過驗證,25位HHMI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獎,180位獲資助研究員成為科學院院士,其研究員創(chuàng)造力和成就被廣泛認可。
在中國,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的資助金額巨大,而承載驅動這批資金流動到最適合的科學家手中的龐大的評審程序,也是探索新激勵機制的嘗試,對于塑造新時代的科學探索精神意義重大。
它的程序是:
①機構提名或自由申報,三層評委斷開式遴選,寧缺毋濫。
②入選者獲資助5年,不設明確的研究任務,不做項目進度考核。
③到期后再評,通過則續(xù)期5年,總計可達10年。
公平和效率兼顧,兩期資助既保障又激勵科學家專心基礎科研。
NO.5
騰訊拋磚引玉
充分發(fā)揮社會資金靈活性優(yōu)勢
有人購買了渴望的科學設備,有人招募到優(yōu)秀的研究助理,有人組織起頂尖國際學術交流……在項目的資助下,研究員們正在全力開展工作。
社會資金的靈活性,不僅體現(xiàn)在申報時鼓勵科學家提出夢想,也體現(xiàn)在實施時資助強度大、自由支配度高,給予研究員們完全的科研資源支配權和研究路線選擇權,一切都從科研工作實際需要和基礎研究客觀規(guī)律出發(fā)。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充分發(fā)揮社會資金靈活性的優(yōu)勢,探索成為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有益補充,為研究員 “十年磨一劍”創(chuàng)造安穩(wěn)的科研環(huán)境。
在經(jīng)費支持之外,“新基石研究員項目”也為研究員們提供著跨學科、跨地域科學交流與合作的全新機會。2023年9月,首屆“新基石科學會議”舉行,這是以“新基石研究員”為核心的非公開的學術活動,研究員們在會議上分享自己科研想法甚至未發(fā)表的工作。
參加會議的首期“新基石研究員”胡海嵐表示,項目不僅僅是經(jīng)費支持,更重要地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由、開放和合作的科研環(huán)境。
“未來的10-20年,是中國科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要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離不開基礎研究‘從0到1’的突破?!?/p>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表示:
因此,我們通過‘新基石研究員項目’支持一批杰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聚焦原始創(chuàng)新,呼應國家發(fā)展需要, 最終助益人類福祉的提升?!?/strong>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員名單如下:
向瘋狂的科學天才致敬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這套評審體系背后的程序價值和制度規(guī)范,意義巨大,如何避開常見的程序漏洞,讓資助大概率落到難以識別的創(chuàng)新科學家手中,最終實現(xiàn)10年100億的價值。
最好的理念、如此巨額的成本,只能匹配最好的挑選標準:
Ⅰ.原創(chuàng)性:已經(jīng)有過原創(chuàng)成果,未來研究設想具有世界意義的獨特性和引領性;
Ⅱ.重要性:重大科學問題,不可替代的研究;
Ⅲ.突破性:突破舊的研究領域,拓展學科新邊界。
新基石科學基金會,既在做巨額科技公益,同時也在示范新的評選制度和目標,其選人導向的模式在當下比較稀缺,值得思考和借鑒。
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與眾不同,它仿佛在對天才的科學家說:
“向你們致敬,盡管你想像的那些有些瘋狂……我們卻將其視為天才。”
所以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中青年科學家勇敢說出來:“我參加別的項目答辯,應該不會說這個想法,有點像吹牛。但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思考了十來年?!?/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