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記——時光如梭一瞬間,秋去冬來快一年。珍惜年華保平安,康樂福壽笑開顏。在道別金秋十月、邁步跨入2023年最后兩個月后,詩情畫意唱和群的群友們,通過撰文吟詩的形式,紛紛抒發情感,充分表達心聲。并熱情歌頌偉大祖國,展望今后美好未來。現將18首推薦發表,以饗讀者。
作者:王 謹,張芬之,趙立凡,陳昌才,郭思錦,陳大良,唐禹民, 李 華,韓其周,王詠華,劉振良,郝祥平,張 凱,吳岳華,范世林
1、他裹著秋風走了(現代詩)
文/梅 仁(王 謹)
11月2日他的骨灰裹著秋風走了,
李克強的名字被頻頻刷爆。
他匆匆離去牽動天南海北,
秋天卻讓人感受冬天的寒號。
半年前他做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
鞠躬謝幕贏得代表掌聲五分四十秒。
人民代表深知總理的辛勞,
掌聲代表著對十年總理工作的褒表。
抗洪前線看得見他褲管被水浸泡,
防控疫情他身先士卒甚至忘戴口罩。
他深知要落實好中央各項決策,
領導要接地氣在前面領跑。
他沒有丟掉當年下鄉農民本色,
視察時腳沾的泥巴不比老鄉們少。
美中貿易戰一度拉響警報,
總理帶領國務人集思廣益制訂高招。
打掃貿易戰場走出疫情陰霾,
中國重新步入發展快車道。
百姓中常常看到他親民身影,
他卻走得如此匆忙如此之早。
十里長街曾送走敬愛周總理,
后來者李克強同樣是中華之驕。
他接地氣務實作風讓國人懷念,
萬眾口碑凝結成豐碑聳廟堂之高。
(寫于2023年11月3日)
2、秋去冬來
文/張芬之
秋風陣陣透心涼
去歲今日何惶惶
冬雪蒼茫已不遠
來春旭日見朝陽
山岳低垂送偉人
河水滔滔奏哀音
壯哉豪情繼遺志
麗秀祖國凱歌行
(2023年11月2日晨于京城寓所)
3、一剪梅?晚情(外一首)
文/趙立凡
長河歲月傲北風,卷地白草,韶華衰翁。桑榆晚霞慕青松,空負余年,難忘初衷。
白凌如練流冽冰,風鎻天凍,日月星空。墨家揮毫大江行,高歌一曲,浩然前程。
4、鷓鴣天?寄友
北風呼嘯夜深沉,白雪飄落鋪地新。不覺寒來人又老,無奈余生陪君吟。
書舊詩,賦故音。歲月如梭追月魂。畫筆落下真興情,翰墨聞香送溫馨。
(2023年11月3日于北京)
5、辭秋迎冬感懷(現代詩)
文/陳昌才
深秋的
樹木花草
向大地
奉獻了所有的熱情
包括最后一片
枯葉
涼風
賊冷的風
裹挾著
漫天飛舞的雪
飄向
蒼茫大地
秋天
義無反顧地走了
在沉思之中
還向大地
敞開赤裸著的胸膛
擁抱需要溫暖的
夜色
小巷和寒窯
悵寥廓
朔風凜冽起
大雁往南飛
風霜雨雪
九萬里冰河
考驗
在孤獨中修煉
積蓄新能量
四季總在更替
輪回千變萬化
物質也許不滅
于是
冬天不再是單純的靜待
冬天開始令人遐想
那些
春的浪漫
夏的火熱
秋的豐滿
美好的一切
全待你我去精心創造
全憑你我快意安排
(2023年11月3日于新北京半島河邊)
6、秋去冬來(二首)
文/郭思錦
(一)
秋去冬來風漸涼,
楓葉舞動映夕陽。
金黃銀杏掛枝頭,
冬梅初綻暗香藏。
(二)
冷氣寒風菊正香,
仙人駕鶴樹滿霜。
秋去冬來花落去,
舉國上下祭克強。
大國總理人民擁,
群眾心中一顆星。
賢良雖死英靈在,
喚起民心步鏗鏘。
(2023年11月2日于北京)
8、我愛冬天
文/陳大良
一年四季如駿馬
秋去冬來引梅花
苦寒鑄就好品格
我愛冬天勝過她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珍惜今天好生活
等待厚積與薄發
(2023.11.1.于上海)
9、紅葉 雪花
文/唐禹民
滿山紅葉染夕陽,
大雁列隊向南翔;
豐收果實堆滿倉,
富足農家喜洋洋。
陰霾籠罩天地涼,
雪花飄落添衣裳;
憶起兒時雪中戲,
其樂融融記心房。
如今裹衣靠南墻,
觀看孫兒戲雪忙,
漫雪鋪地壓歲尾,
來年定是好時光。
(2023.11.2日于北京)
10、秋去冬來
文/李 華
金秋最是好時景,
五谷豐登倉滿盈。
感恩黨的好政策,
行穩致遠方向明。
一帶一路受歡迎,
促進世界保和平。
守正創新有神通,
華為擦亮火金睛。
人民至上力量凝,
中華復興必打贏。
時代開啟新征程,
青山綠水福祉迎。
乘風破浪謀振興,
群英璀璨少一名。
忠貞為國系蒼生,
十里駐足淚街亭。
秋去冬來靜聆聽,
祖國統一兩岸情。
本是同根脈相通,
齊心能融萬丈冰。
初心不忘意堅定,
踔厲奮發有激情。
二十大擘畫藍圖,
牢記使命勇前行。
(2023年11月1日晨于皖宿)
11、南下有感
文/韓其周
秋去冬來天變涼
老漢轉身赴南方
海口三亞五指山
藍天白云伴艷陽
錦繡中華天地廣
南北氣溫不一樣
巧做候鳥似燕飛
盡享夕陽福壽長
( 2023年11月3日下午,寫于五指山至三亞途中)
12、立冬時節抒懷
文/王詠華
秋去冬來又一輪,
有喜有樂有愁云。
古人造字常會意,
秋上心頭愁剎人。
今歲初秋多盛事,
西子湖畔開奧林。
亞運賽事空前熱,
各國健兒爭金銀。
中秋時節更振奮,
首都高朋喜盈門。
一帶一路十年慶,
高峰論壇聚名人。
舉國歡慶余音繞,
豈料月末噩驚魂。
眾人敬慕好總理,
意外駕鶴會仙神。
嘔心瀝血創偉業,
腳踏實地更親民。
豐碑永樹民心底,
化悲為力建功勛。
初冬寒風掃陰霾,
藍天白云朗乾坤。
莫看環球烽煙亂,
東方大國穩超群。
秋糧豐收成定勢,
金燦五谷入倉門。
中華騰飛不可擋,
喜看來年恰龍辰!
(2023.11.3于潘家園寓所)
13、秋去冬來春不遠
文/劉振良
日出東山落西山,
斗轉星移循自然。
春華秋實果累累,
嘗盡秋后百果甜
南國金桔掛滿枝,
北方紅果紅半山。
落英凋零草葉枯,
蒼天又賜菊花艷。
秋風瑟瑟葉欲落,
喜看萬山層林染。
霜打秋林山失色,
想看紅葉去香山。
栩栩如生冰雕節,
塞外風雪為其贊。
天涯海角仍蔥蘢 ,
嶺南依舊百花鮮。
老驥有志行千里,
盡游祖國好河山。
青松傲霜迎風雪,
寒冬過后春不遠。
(2023年11月3日于中原油田)
14、一定不要走太遠
文/望江子(郝祥平)
離開故鄉
一定不要走太遠
父親有牽掛
母親有淚花
老百姓有說不完的真心話
離開故鄉
一定不要走太遠
老橋頭那口黑龍潭
景山坡那棵老歪脖子槐
太平盛世也沒將咱鄉親們忘
離開故鄉
一定不要走太遠
秋去冬來
春暖花開
那人竟在映山紅中吟唱
離開故鄉
一定不要走太遠
心系天下
安在山海
七日請君故里魂歸
(2023.11.2日于北京)
15、秋冬之韻(二首)
文/張 凱
(一)
秋去冬來天氣涼
風吹落葉任飛翔
眼觀遍地黃金色
胸蕩詩情高萬丈
(二)
金秋將過露成霜
大雁南飛草泛黃
麥地翠青披綠毯
稻谷金燦入糧倉
燈籠甜柿凝祥瑞
楓葉火紅著艷妝
陣陣涼風送爽意
菊花朵朵溢清香
(2023年11月3日于宿州)
17、麥 子 謠
文/吳岳華
穿越秋冬春夏四季,
不屈不撓一路奔跑,
送給五湖溫飽歡笑,
送給四海美味佳肴。
秋涼中起跑,
嚴寒中壯苗,
春風中拔節,
夏熱中彎腰。
北國蒸饅頭,
南疆壓面條,
東方下水餃,
西域烤面包。
長城內外麥浪滔滔,
大河兩岸麥香飄飄,
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誰都點贊麥子功勞。
(寫于2023年11月2日)
18、再見吧十月
文/范世林
邁步跨入十一月,
秋去冬來樹落葉。
北方供熱普到家,
室內溫和情特別。
南國景色黃綠絕,
塞北已是飄飛雪。
忽冷忽熱天莫測,
防凍保暖衣勿缺。
全年四季分外明,
二四節氣不可越。
秋果冬藏有保障,
衣食無憂日子愜。
團結齊心共對敵,
反華勢力定息滅。
腳踏實地謀發展,
國富民強多喜悅。
(2023年10月31日傍晚于龍城太原告別十月隨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