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365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帶會擠進230萬人口,因為在一個動蕩了近百年的地方,人口結構上,必然是教育水平低,人口的素質普遍較差,當然這個差主要是指生存技能上的,和道德水準沒有直接關系。
所以這些人不是想住在加沙地帶,而是標準的“貧賤不能移”。因為貧困,人力資源反而成了重要的經濟資源,出生率“嗖嗖”就上去了,畢竟在這種地方,七八歲的孩子都已經是勞動力。
如果有人幫助,他們能不能走,答案是肯定的??墒侨绻麄內チ藙e的國家,那么接收國得面臨社會發生結構性變化的問題。簡單說就是接收國想同化外來移民,外來移民想把接收國給改變了,這是個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矛盾要想改變,那得把結構先改變了,哪個接收國會愿意?
因此,強如美、英、德、法,對待移民都是有選擇性的,之前移民政策較寬,那主要是出于勞動力需求,如今發現結構性風險越來越大,慌忙建墻扎籬笆,否則國內右翼可就真的要登堂入室造執政黨的反了。
移民會造成政治動蕩的風險,這已經是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土耳其這個歐亞中轉站甚至都將移民作為武器威脅德法為首的歐盟國家,可見接收國的壓力會有多大。
發達國家當初敢接收移民,除了對底層勞工的迫切需求,還有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移民本身的政治色彩對他們這些發達國家來說不算那么濃厚,傲慢地認為這些人不會給他們帶來麻煩。
假如烏克蘭難民經波蘭涌入德國,以德國為基地對俄羅斯發起報復性攻擊,德國無異于引火燒身,恐怕就得擔心俄羅斯給他來個巴巴羅薩計劃了。所以人道主義的高調可以唱,誰都想來,那堅決不行。否則就得陷入內外交困的地步。
加沙地帶或者整個巴勒斯坦人的情況復雜就復雜在他們與以色列不可調和的矛盾不會隨著巴勒斯坦人的離開而消失。反而會把這種與以色列的矛盾引向接收國,所以雖然同屬阿拉伯人,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周邊國家才都不愿意接收巴勒斯坦難民。畢竟對他們來說,以色列太強了。惹不起,那是真惹不起,他們接收的巴勒斯坦難民敢向以色列扔塊石頭,以色列的導彈就敢轟過來,這風險未免太大了。
至于鳩占鵲巢這事兒,理論上是一定會發生的,人的天然本能就是向下欺壓,打不過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遇上和他一樣菜的阿拉伯兄弟,你說沒想法也不可能,這就像當初第一次中東戰爭,一眾對以色列發起群毆模式的阿拉伯國家也并不是真心幫巴勒斯坦人,而是將這塊地兒當成自己的應許之地,都想撕一塊下來。
巴勒斯坦人就處在這個矛盾的漩渦之中,跑是跑不出去了,在難民營中生活,與牲口無異,對于人來說,做人是最低理想。
說哈馬斯把巴解組織法塔赫這個國際承認的巴勒斯坦主權機構從加沙趕走是不準確的。哈馬斯能占據加沙地帶,那是拜西方選舉制度所賜,是民主選舉的結果,反而是想賴著不走的法塔赫以西方標準看是加沙地帶的的非法組織。
哈馬斯能在加沙地帶上臺,那是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的選擇,也就是說,加沙地帶的大多數巴勒斯坦人選擇了做人而不是做牲口這個選項。雖然成功的機會看上去很小,但撐不住就一點兒機會都沒有,說他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沒問題,可籌碼要一直有用,就不會被拋棄,就有自己的價值,以色列不就是如此。實現某個目標,至少你得是個存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