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香港
若是說起香港印象,大家一定會想起獅子山下的不老情懷、中環豪宅充滿夢想的迷離、金紫荊廣場的朝陽與旗幟、旺角街區的濃郁社會氣息、黃大仙祠生生不息的民俗香火、西貢食肆的誘人海鮮、神秘赤柱的斑駁往昔……
香港香江燈光夜景(攝影:田友泉)
老電影和書本里面,都是這樣說的:跨過羅湖橋,就是香港。
經歷了數十年風風雨雨的羅湖口岸和福田口岸,陪伴著多少游客和返港居民的記憶,在汽笛聲中轟然進出、來回交錯的列車上留戀、徘徊、滲透、放大,又在更深邃的時光隧道中揮發擴散開去……如今,這些口岸的外觀與形象,早已舊貌換新顏;它們的使命與影響,隨著歷史的推進與時代的演變,不斷堅守、升華。
香港列車道旁風景(攝影:田友泉)
現在,除了近二十年間新開設的深圳灣口岸、蓮塘口岸,在備好人、車及港澳通行證、車票等相關票證物件后,可以自駕車或乘坐深圳市內出發的運營專線巴士入港,或者從深圳的福田、深圳北站以及廣州南站等高鐵站點直接深入香港九龍腹地的高鐵接駁,也深受內地游客喜愛。
沙頭角“中英街”,是最便捷的購買港貨途徑,一邁步就能體驗“一國兩制”的“一街兩景”情景交融購物模式,與通商口岸的區別在于其小輕量級、場景化、旅游專一打卡點等特色——這,是一個消費、旅游的小例外。
返港、訪港通道內的旅客(攝影:田友泉)
初次入港的游客可要注意了!一定要記?。菏褂檬謾C錄入調出“港鐵”“乘車碼”小程序,再依次在進、出閘口時掃進、掃出……入港后的公交線路、的士等交通工具,都可以使用該“乘車碼”小程序支付。
比起前些年的購物場所,盡管刷手機微信就可用人民幣支付——消費時,商家會按實時匯率自動折算成港幣交易金額進行扣費……這一系列付費方式,操作起來既便利又簡單。
黃昏時分的香港中港城候車站點(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廣匯通達的水陸交通與無敵海景緊密結合,標價不菲的旅業食宿和物質消費,依然擋不住追慕購物、安享游樂的海內外游客與觀光人士……黃昏時分,香港地鐵、公路、碼頭交匯的中港城格外熱鬧,紛至沓來的客人,把門前馬路邊的候車站點擠成一派繁榮。
香港中港城商廈一樓隨拍(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水路埠頭與商廈旅業無限交融的酒店大堂(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商廈某酒店大堂陳列造型(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某酒店大堂臨窗休息空間(攝影:田友泉)
秋高氣爽時節,溫度適宜;恰巧,外面的世界此刻也正好變得越來越精彩……每一處的戶外,不僅視野廣袤、心緒高朗,還令人前行的腳步欲罷不能。
香港中港城碼頭遠眺摩天大廈及在建海邊工程場景(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碼頭遠眺山海一景(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碼頭棧橋觀景臺遠眺(攝影:田友泉)
高遠的藍天白云襯照在海平面上,又旋即被延伸出來的填海工程人造埠頭與巖石島嶼圍合成別致的風景,海天在遠處的豁口交融,甚至連在一起、接成一片,居然就快要擠成一種顏色了——山海與藍天、白云、建筑高度契合、自然天成,不知不覺中,已經盡收眼底。
香港中港城金色外墻與平臺外的海豚造型(攝影:田友泉)
如果說金色的外墻是香港中港城的華貴外衣,這高達四、五層樓的棧橋平臺外的銀色海豚造型就是香港中港城的吉祥物。
中港城金色外墻與渾然一體的碼頭及毗鄰戲曲中心等(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金色的外墻,與渾然一體的碼頭,以及毗鄰的戲曲中心等建筑的銀灰色外形顏色配起來,錯落有致、相映成趣。
來往行人在四、五層樓高的棧橋上閱盡海景,更是將眼前最近的這一抹抹亮色領略無遺。
香港中港城碼頭高高的棧橋平臺(攝影:田友泉)
香港中港城碼頭棧橋平臺回望建筑群像(攝影:田友泉)
白晝追光、觀景、購物,晨起及入夜時分,可在此棧橋平臺,信步閑庭、優哉游哉……
入夜時分,香港的街景究竟有多美呢?一兩幅街景照片,還是記得一定要拍了發朋友圈圈的喲!
香港黃大仙祠前街夜景(攝影:田友泉)
香港黃大仙祠,全稱為“赤松黃大仙祠”,是一些信眾與香客的所在……祠前街面的夜景,也是別有一番意味。
夜色中的香港狹長街巷(攝影:田友泉)
入夜后,不管是寬敞的馬路,或者逼仄的小巷;又無論是燈光,還是月光,懸掛在異鄉游子的心上,還都是心心念念的故鄉。
【視頻】如果不能邂逅“幻彩詠香江”,可以這樣玩
沒有到過香港現場近距離欣賞夜景的,只有憑借網絡與想象:維多利亞港的斑斕夜色、周末游輪的絢麗穿梭、蘭桂坊的風情萬種、星光大道的倩影流轉……
香港香江燈光夜景(攝影:田友泉)
如果不是周末、或者沒有碰上重大節慶、紀念日,就可能不能邂逅真實而恢弘的“幻彩詠香江”這一傳說中的時尚潮流燈光秀——這可是融合了電、聲、光以及夜色、海水、客輪、摩天大樓、棧橋、雕塑、紀念印記以及人頭攢動的游客等自然、科技、人文及時令背景等多元素的時尚潮流燈光秀喲!
游客在香港星光大道留駐倩影(攝影:田友泉)
隨著音樂的節奏,起伏變換的燈光效果,把游客帶入到夢幻般的景致里,充滿想象、如癡如醉,棧橋邊的驚呼、此起彼伏……
置身于此情此景中,誰又能不醉?
香港香江燈光夜景中的星光大道(攝影:田友泉)
憑欄在維多利亞港的夜色中,許多關于香港電影與歌壇“四大天王”的傳奇歲月和故事往昔,就會不期而遇……
如果不是周末,也許你不能邂逅“幻彩詠香江”,你也可以像「視頻」中這樣玩:
“幻彩詠香江”的前世今生
幻彩詠香江,即為橫跨香港維多利亞港的每日聲光表演的活動的中文名稱。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及相關資料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有突破性的超大型燈光和聲音表演現場活動,并成為當地一項持續性極具特色的一大旅游觀光現場活動景觀……截至2017年統計,共有42座建筑物參加展示與表演。
香港金紫荊廣場外海濱的香江燈光夜景(攝影:田友泉)
許多游客認為,這是一檔大手筆的旅游節目。
該節目由香港旅游發展局主辦,在香港時間每天晚上20:00點(UTC+8)天氣良好時展演。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與當地市民,可在現場欣賞音樂、裝飾燈、激光燈展示和煙火煙花的燃放編排,以及多媒體燈光和聲音表演——此過程大約持續10分鐘。
有相關提醒內容告知市民和游客:最佳觀賞點包括尖沙咀海濱的星光大道、灣仔金紫荊廣場外的海濱長廊,以及穿越維多利亞港的觀光渡輪(即天星小輪)。
每晚于灣仔星光大道及金紫荊廣場外的海濱長廊現場直播音樂及旁白,每周一、三、五為英文解說,周二、四、六為國語解說,周日為粵語解說……親臨現場的人,無不記憶猶新。
彼時,有動心提示:在維港兩岸參與建筑物的天臺或尖沙咀海濱舉行的表演后期增加了特別的煙火煙花——這些,適用于特殊活動或假期,如農歷新年和圣誕節。
所以,有游客因特殊天氣或者時間節點未把握好,導致錯過了重大節日歡慶及既定日子的晚上20:00點“幻彩詠香江”展演,確切地來說,是一大遺憾與唏噓!
當香港天文臺于任何一天下午15:00時或之后發出三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時,演出當晚會暫停,即使警告其后被解除或撤銷,在晚上20:00點開始時間之前,演出也可能在緊急情況下暫?!瓝私?,該節目展演也在哀悼日和“地球一小時之夜”節能等特殊日子暫停。
2019年12月31日,“幻彩詠香江”展演尤為強勁,可謂更上層樓,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外立面變身成了新年倒計時鐘。燈光秀在午夜準時開始,燈光效果與煙火同步,場面更加絢爛多姿。
香港香江燈光夜景中穿梭海面的小客輪(攝影:田友泉)
時間推進到2021年12月31日,M+博物館的LED立面被用作倒計時時鐘,在午夜敲響時,“幻彩詠香江”表演和燈光效果相得益彰,香江兩岸驚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2022年3月,香港旅游發展局獲得當地政府額外撥款6億港元,經常性資金包括1.13億港元,以支持舉辦更多大型活動,例如作為2022年7月香港回歸25周年慶典的“幻彩詠香江”激光秀。截至2022年,共有39座建筑和2個景點參與該秀,場面氣勢如虹。
值得一提、時間拉得最近也是最為震撼的一次展演,就是今年(2023年)夏天的“樂聚維港嘉年華”活動。
2023年7月8日開始到8月6日,連續5個周六、周日,由香港旅游發展局主辦的樂聚維港嘉年華活動正式舉行,在活動時間的周六、周日每晚20:00點舉行加強版“幻彩詠香江”燈光秀及“海上煙花”活動,驚艷當場。
人文薈萃潮流時尚聚集地
香港,不僅是理想中的購物天堂,還是人文展覽交流的薈萃場,也是時尚潮流的聚集地,又是美食饕餮客的尋味源。
【資料】著名畫家伍月柳在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辦畫展(攝影:田友泉)
2010年7月10日,曾在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舉行的《趙少昂弟子作品展覽系列:丘壑自在——伍月柳作品展》,就令現場觀眾為這位著名港籍畫家、嶺南畫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伍月柳歡呼、稱道,也讓人們更為香港這片曾被人誤稱“文化沙漠”的華夏熱土涌現出的文化藝術領軍人物而自豪、驕傲和振奮!
【資料】澳籍華人曾先生在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參觀(攝影:田友泉)
澳大利亞籍華人曾先生在香港沙田文化博物館參觀現場,深有感慨:嶺南文化藝術在海內外影響深遠,也一定會源遠流長!
香港依托國際大都市的底蘊和基礎,各類會議展覽繁多,并時常在粵港常態活動交流互動中積極投入、參與,甚至獨樹一幟、一領風騷……其會展場所活動按部就班,秩序井然。
香港戲曲中心大門前海報燈光牌(攝影:田友泉)
平時,各演出場館也恰如其分地亮出搶眼的海報燈箱。
香港戲曲中心外觀(攝影:田友泉)
香港戲曲中心就在中港城不遠處的旁邊,因為地底下同時通往高鐵站和地鐵站,尤其成為海內外游客和市民高頻次的常態打卡地。
演出場館前臺階旁依層而設的花壇盆景靜靜地盛放(攝影:田友泉)
每一處細節,都可能是精致的開始。哪怕就只是建筑、場館前的一片綠化花帶,也能引起游客的注意——就像這些依層而設的花壇盆景,它們在拾級而上的臺階旁靜靜地盛放,默然而干凈、深邃也優雅。
不得不在此涂上濃濃一筆的,就是夜色來臨時,各類酒樓、飯店、食街、酒肆以及街巷排檔粉墨登場,紛紛上演屬于餐飲與食客的主場戲碼。
大氣有度的廣府菜、賓至如歸的客家菜、精雕細琢的潮州菜,還有本港創新的各式菜肴,成就了香港本幫菜大系列的主角。
香港泰式餐廳部分菜肴(攝影:田友泉)
而兼容并蓄的東南亞風味席卷整個港島之時,市民早早喧醒的味蕾早就按捺不住,空閑得不要不要的——就像泰式風味的餐廳,總是會被好客的香港朋友特意推薦并享受熱情招待!
對于美食,香港朋友是有話語權的!
當然,還有來自祖國中心內地的游客比較陌生的粵菜酒樓和餐廳,所以,粵菜的上座率也是很高的……事不宜遲,先大快朵頤一把吧!
香港普通雙拼快餐(攝影:田友泉)
等到外埠的游客們在網絡通告中趕到時,一切就都成為了順理成章的趨之若鶩和爭先恐后——此刻,如資料記載中描述的:港幣曾經以1:1.4的高兌換率對比人民幣,不就是當年最好的物價印證和輝煌記憶嗎?一切的一切之后,一切又都歸于平淡,一切又變得自然而然……
后記
創造了諸多非凡奇跡,也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和歲月的洗禮,香港依然屹立于香江之濱,成為不可替代的國際金融中心、世界最具魅力的大都會之一,仍領銜“購物天堂”、“東方之珠”等美譽。
【圖文整理:田友泉】
溫馨提示:
文學、資訊類圖文稿,除原創作者作品版權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容權歸“南粵播報”所有,任何轉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