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開設了 這個欄目,初衷是想跟大家一起給衣柜做減法。通過權衡衣物的穿著場景及頻次、與其他服飾的搭配效率之后再出手,盡量買一件是一件,身體力行地為“可持續性”投票,而不是像許多時尚品牌那樣,只拿sustainbility當政治正確的時髦口號。哪怕在談論它時,也很傲慢,也以最終賣貨數字為驅動。
之所以過了兩年才做第二輯,是我深切體會到,能把一雙鞋、一件衣服穿夠1000小時,比我預想得更費勁。倘若真鋪散到每日生活中去衡量,之前無論因為顏值買過多少雙大牌高跟鞋、平底便鞋或是買的時候以為有什么場合能“駕馭”的奇形怪狀的鞋,無一例外都躺在鞋柜里吃灰,其中四成甚至連標簽還在。
每次夜深人靜自省痛斥自己的浪費惡行時,我都挨個兒拿出來莊重地重新試穿、企圖為其再謀用武之地。可惜心態與當初相比,又走遠不少,這件事說明買鞋時刻莫要過分倚重沖動, 穿多了即可知:鞋這個東西,舒適耐看、輕松行百里路者方稱得上戰鞋,無需其他花巧。
躺在我鞋柜中的,真正穿著破千的,只有運動鞋和暇步士, 所以本期先盤點好穿常穿的暇步士。
我十幾歲高中時被家人領去當時的中友百貨(現在叫漢光)買暇步士,在奢牌尚在隔壁島國廝殺、未見中國市場之遼闊時,暇步士、JANSPORT這樣的品牌就是百貨商場中的高級貨、是我們高中生能擁有的至高獎勵。
所以我家從20年前起就陸陸續續疊了一摞摞印有超大巴吉度獵犬圖案的鞋盒,在床下——80后父母對于空間利用的經典操作。
咱家的美國鞋專區了
現在回想,那時小孩哪兒懂什么美式,還風格,把暇步士視為心頭肉的緣故純粹是因為《老友記》的風靡以及劇中人的人格魅力。幸好啊,美式風格之所以處于風格鄙視鏈的最末端,就在于它對模仿者而言友好過頭了,呼吁的凈是些以毫無難度的“舒服就行”為核心思路的隨便穿。
這樣一來,那些從軍裝或運動場步入日常的飛行員夾克、圓領套頭衫、polo衫、百慕大短褲、戰壕風衣、格子衫什么的,借著美劇的東風就成了人手幾件的衣柜常駐。 九十年代的暇步士,被我視為招牌的,就是類似莫卡辛鞋的麂皮面牛筋底平底鞋。
長大后才知道它是由美洲原住民的傳統鞋靴而來,底層邏輯是用一塊皮子從下往上包住腳,然后想辦法加固底子,比如縫一塊硬皮上去更抗造、便于行走,之后再針對這塊皮不斷迭代技術。
這種思路的好處是讓鞋就是沖著舒適好走去的, 我家之所以堅持購買暇步士長達二十來年不變心,就是對這層鞋底子的依賴。
該說不說的,你知道人有多少重要穴位在腳底嗎?鞋穿得舒服與否,絕對是跟健康直接掛鉤的。千萬別被那些將造型奇特但舒適度為0的鞋稱為“美麗刑具”的傻話洗腦,女人的氣勢從不該只是被外物賦予,健康的人自帶生命力。
在我家,我媽是暇步士鞋的最大實際受益人。 她年輕時是老師,因為愛美穿粗跟高跟鞋上班,一天天講課站下來,還沒到退休,腳底就硬梆梆的穿啥都疼了,一層厚繭剪掉很快又長出另一層。領去商場一樓試了圈鞋,穿什么都嫌底不夠軟、都像腳底板直接踩在路面上那么火辣辣,實際上出問題的不是鞋,而是她的腳。但偏偏只有暇步士,穿上就神色微變,店內走一圈說這鞋舒服,慰藉頑疾。
從此心頭大患冰釋。
對于把節儉看作生活之金科玉律的上一輩人來說,一柜子暇步士就是她最鋪張的消費了。也因為親身體會這樣極端的家庭案例,我才明白美式風格中一直強調的“舒適自然”在實際生活層面的治愈作用。所以基于多年穿著經驗,我來推薦自己心目中的 最好穿暇步士top5鞋型:
01
德訓鞋和小白鞋
六月時去巴黎工作、瑞士度假,當時除了專業戶外鞋,包里塞了兩雙暇步士:一雙萬能小白鞋應對所有休閑場合;一雙平底便鞋工作時穿。長途旅行,最怕箱子容量錯付,每一個單位面積都要精打細算、確保能為旅途撐起一片天才可以塞進去。
后來我在小號(nizhukou)分享旅途中箱子必帶過硬好物時,這兩雙鞋絕對高居榜首,真的帶太對了。回來后立馬又追加了早就想買的德訓鞋,現在往少里 說這兩雙運動也鞋覆蓋了我80%以上出門時的選擇。
小白鞋各個品牌都在出,既然外形差不多,我肯定會依照習慣選腳感最舒適的。個人感覺暇步士之所以對腳部這么友好、童叟無欺的,應該跟真是把技術落在實處相關: 無論牛筋鞋底還是內部的鞋床,他們都做得特別符合人體工學。
我跟我媽是高腳背瘦長腳形,我爸是寬厚的平足,但就是每個人都覺得既友好、舒服,又支撐足夠、長走不累。
雖然美國品牌一直被歐洲人看輕、更被全世界自認為有點格調的人嘲諷土氣,但那些有關舒適實用的領域——比如電腦椅、比如休閑鞋——人家確實能做到極致。
我在歐洲度假差不多一個月,其中有二十天穿了小白鞋,它經受住了巴黎暴走的考驗,也扛下了在瑞士一天繞著葡萄田行軍式遛小狗十小時的壯舉。除了鞋底的獨家專利外,個人覺得 鞋面上的透氣孔和鞋帶是有彈性的松緊設計也絕對是錦上添花的小巧思。
之前看了人本有關鞋子歷史的書,里面提到二十世紀初,在Salvatore Ferragamo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鞋匠時就發現,光腳走路和穿著鞋走路時,腳的形態和功能大不相同, 意思是:鞋子改變了我們的行走方式。所以那時他悟出的奧秘是:足弓部位才是鞋子支撐腳的關鍵。
前兩天還穿去踩落葉了
將普通鞋帶換成彈性鞋帶是美國品牌制鞋時實用主義在細節處的體現 ,對于我們高腳背族人來說,鞋膛鞋舌的部分一穿上就舒適不卡腳已是意料之外的欣喜,再換成彈性鞋帶,長達十小時的、上坡下坡的瑞士鄉間小路走下來, 連一丁點因為時間而出現的輕微壓腳面的感覺都沒有。 真的配得上一句戰鞋了。
相較于小白鞋更秀氣纖細的鞋型和透氣性更好的設計, 德訓鞋在設計上的賣點顯然是復古。 我查了一下,市面上的資料都說德訓復的是六七十年代德軍的古,是那些人在室內訓練時穿的鞋。
我覺得這個鞋的造型和設計毫無疑問是在室內木地板上做訓練穿的鞋,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個節點比較有意思。因為在五十年代以前,運動鞋根本沒有大眾市場,美國橡膠公司推出的網球鞋Keds和被“垮掉的一代”青睞的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都是為運動員設計的。
前者Keds誕生于1916年,統領網球鞋市場多年。美國一家廣告公司第一次稱這種鞋為Sneaker,因為鞋底彈性好又很輕,走起路來躡手躡腳的(sneak up).Converse則緊隨其后在1917年為籃球運動設計,因為傳奇球星Charlie “Chuck” Taylor特別喜歡在場上穿它(我不敢想象,多磨腳啊!但我拿出鍋蓋并表示自己也是匡威粉)。
直到五十年代后期,像鐘愛黑白灰中性造型的赫本啦、風格偶像杰奎琳·肯尼迪這樣的女人都開始穿keds,才讓運動鞋開始為大眾所關注。 隨后六十年代的搖滾樂、披頭士、年輕文化和地下文化則讓它們徹底從運動場走入日常生活,更在美國西海岸,促成了諸如VANS這樣品牌的誕生。
所以,如若像傳聞中說的那樣,七八十年代的德訓鞋,會有運動鞋的精神內核,但在設計上它早已與時俱進,更輕松休閑、不那么運動, 讓運動員之外的人類——男人、女人——都可以光明正大地穿上它搭配休閑服飾,并不再被視為怪異。
暇步士這款德訓鞋,復古復得尊重原型但好看: 德訓的標志性特征白色皮鞋身搭配山形麂皮鞋頭, 與其說訓練鞋,不如說它修長流暢的鞋型更像是大學生室內運動課穿的鞋更合適。
因為暇步士傳統的膠底極其舒適,又比小白鞋更厚實圓潤,所以秋天開始我一直它:搭配羊絨、絲絨半裙、工裝褲、牛仔褲、羊絨家居服, 基本上怎么穿都搭,什么性別的人穿都合適。
這兩張湊成一套造型
不夸張地說,每一個見過我穿這雙鞋的朋友、客戶、同行,無一例外都詢問品牌和索要鏈接,超過我穿任何一雙鞋被問的頻次。鑒于浮夸和瘋已成為我所處行業的名片,我只能說這么看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心里其實都門兒清:到底哪些是用來自我標榜的,哪些是自己真會長久穿的。
淘口令(所有淘口令包含雙十一大額滿減劵,復制打開tb自動彈出):
97¥f4J6WYtEjHB¥/ CZ3457(德訓鞋);38¥SZLZWdxM0BM¥/ CZ0001(小白鞋)
02
莫卡辛鞋和沙漠靴?????
我小時候 腦海中的的暇步士,就可以用這兩雙鞋概括總結了 。我并不確定他們一定就是最標準的莫卡辛鞋和沙漠靴(chukka boots),但至少是非常舒適耐穿的變形,我眼中的暇步士招牌。
莫卡辛鞋沙漠靴
之前跟alt聊天,他說記憶中的知識點是, 歐洲人制鞋思路是從上往下包一塊皮,縫一個底子上去;但莫卡辛鞋是反著來的,這跟就它發源于美洲原住民中的歷史吻合住了 。美洲原始人只有皮子,拿過來一塊開始包腳,包好了想辦法加固一塊底子,就成鞋了。我感覺下面圖中這款就更莫卡辛一些。
當然還有咱們老白腳上的。
我小時候看這種鞋,覺得是老頭子才穿的,圖的就是個舒服而已,長大后才發現小丑竟是我自己。 莫卡辛鞋以及它的變形一腳蹬、甚至樂福鞋 現在在世界范圍內早已成為盤點經典鞋型時的必選。
但與現在標準的樂福鞋不同,這種更初代的翻毛莫卡辛鞋實際上是 糅合有一種短靴的氣質在其中 。
老白穿它穿出了那種美國小鎮戶外工作者的原始感和實用感 ;但時代變了,今天我們城市人穿起它還要附帶一些像是花了心思的服裝搭配, 以通過這樣的組合呈現出一種中產階級愛戶外休閑的形象, 但實際上我只是去家對面森林公園踢踢落葉而已。
即便如此,我還是 要推薦這個款式給所有人 ,不分性別、年齡、風格、甚至場合。 它是我心目中暇步士的招牌,柔軟、舒適、包裹性完美 ,是我家全體家庭成員穿著時間跨得最久的款式,并且至今還在受益其中。
沙漠靴本來沒中文名字,它以前被稱為 查卡馬球靴(chakka boots) ,是因為最初這鞋是印度那些馬球運動員們穿的(復習:積家的reverso不也是這么來的?),在馬球運動中,chakka代表比賽中的某個階段。
這個鞋子如大家所示, 結構極其簡單,由一片鞋底外加兩片皮子組成: 前面一片皮子等同于腳背、鞋面和鞋舌三合一了;另外一片齊踝高、包裹著整只腳,組成了靴子的側面和后面。again,這種依然是起家于軍隊休閑運動的鞋型, 在1950年代借由芝加哥鞋博會開始大火特火,尤其風靡于大學生和年輕的嬉皮士群體。
仔細一想,與莫卡辛鞋相仿,你看這經典的土黃色麂皮翻毛休閑鞋,可不就是完美適配我們看過的美劇中的每一個人:Ross、Sheldon、小粉、老白……
暇步士的這個款式,早年穿時并不知道它的名號和歷史,就純粹是我和媽媽會在冬天焊死在腳上的選擇,因為這個設計的閉合性好。
一方面鞋子結構簡單, 哪怕父母腿腳不如我們利索,兩片皮子一敞開腳就順進去了,鞋帶綁緊后,整個腳面不透風 ;再來就是 這個鞋分為加絨版和不加絨版 ,我們娘倆歷來在冬天來臨前翻出加絨版,像我這種常年手腳冰涼的虛弱之軀也靠它暖乎乎地捱過了一個又一個北方寒冬。
因為暇步士為它加的 內層絨里,是各大運動賽事、美加高山滑雪隊之類指定使用的保暖材料新雪麗高效暖絨(3M棉) ,所以除了暖之外,那種與肌膚接觸時順滑柔軟的觸感簡直妙不可言。畢竟 這個保暖材料擁有2-5微米直徑的超細纖維 ,你想想14微米的羊絨都已經很少了,可見其細膩程度。
所以如果你不是一個絕望型汗腳持有者, 在天氣還沒那么冷的時候,光腳穿絕對是享受。 而買給媽媽穿的理由就還有一層,我們的媽媽,都那么美好,我要替她續上這份要強、才不要她去穿什么老人鞋。
淘口令:
77¥v6HwWYtDHI1¥/ CZ0001(莫卡辛鞋); 07 ¥ I9JkWYtvqxf ¥ / CZ3457(沙漠靴)
03
短靴、工裝靴
你知道為什么大家迷戀時尚嗎?我想就是因為現代時尚從來不是上流社會影響社會底層,恰恰相反,它通常是自下而上流動的。靴子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而大部分流行的靴子類型,幾乎都是源于美國的,這是為什么我想穿靴子耍酷時,大多時間都會在美國品牌里扒拉。
暇步士的黑色短靴,我不知道到底該用什么專業名詞叫它,工程師靴的矮化版?從外形上看,它粗短及踝,配的是最原始粗獷的黑色橡膠底,每一只都可以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脫下來防身。你穿上它就不自覺地步伐加大、走路大搖大擺滿不在乎起來。
原則上對于這種靴子,搭配黑色皮衣、白tee、和卷邊緊身牛仔褲似乎是最合理的, 它烘托出一個不羈的、具有反叛意味的平民英雄形象。 當然,也有可能是一個無所事事不務正業的街溜子。
不過在今年,我發現用它搭配那種長過小腿肚的長裙非常合適,什么風格的都可以,因為只要你身上還穿了皮衣,它就找到了精神寄托,反叛精神就不死。
同樣具有反叛精神的還有工裝靴。
與上文提到的若干鞋款一樣,工裝靴也好,馬丁靴也罷,它們之所以同樣在五六十年代大紅大紫,仰仗的都是繁茂的文化氛圍。這些靴款本來是建筑工人或者郵差之類從業者穿的,但將它們帶入主流文化當中的,是垮掉的一代,是大眾流行偶像,是左派知識分子。
暇步士這種橡膠底、粗鞋帶、土黃色真皮工裝靴,就是阿瑟·米勒、杰克·凱魯亞克、雷戈里·柯索等等劇作家和詩人當時穿的。
這些帶有明顯反叛意味的衣褲和鞋子,讓垮掉一代中的知識分子散發出滿不在乎的勞動階層氣質。在美國,你可以在軍備商店買到與這些靴子完美組成一套的格子衫、工裝靴、褐綠色T恤、皮夾克什么的,所以在愛好者、玩家和戶外圈中, 有關靴子側拉和系帶這種細節上的優劣,都會形成激烈辯論。
我自己更喜歡側拉靴超過系帶靴,它 穿脫方便,對于膝蓋有各種小問題的朋友一樣友好, 而且當你長時間穿著、想要簡短透氣時,拉開拉鏈即可一步實現。
踢樹葉實拍
更無需說它的易搭性, 隨便一條緊身牛仔褲或者工裝褲 都能讓你穿去露營、穿去騎摩托、穿去公園里踢踢樹葉。
實話實說,這是今次推薦中唯一一雙迄今為止我還沒穿到1000小時的靴,但因為它在舒適性上的傳統,我也將它與黑色短靴組團、一并推薦給喜歡這種風格的朋友,提供多一種選擇。
淘口令:
49¥tjEUWYHCtXB¥/ CZ3457(黑色短靴);57¥XehPWYticCA¥/ CZ3457(軍靴)
【不想費事一個個點的可以復制這個淘口令:98¥nwN5W1azsqM¥/ CZ0001 ,一鍵打盡所有券,可以多領幾張疊加用。11.10號晚上8點到11號24點使用時最劃算的,不止文中款式,基本所有鞋款都會比旗艦店活動還便宜了】 ?
今天,物質和購物變得極大豐富,我們可以擁有的信息和購物渠道更是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但我卻并沒因此而感到更加便捷,恰恰相反,在這樣盛大的品牌更新換代洪流中,我還在購買五年前、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開始買的牌子。
說什么忠誠度倒也未必,而是品牌就像一個錨點,從前指點方向,如今排除干擾,節省搜索、篩選和溝通成本。
或許這就是我推薦暇步士的原因,它并非什么不可一世的大牌子,但二十年來一直躺在我家鞋柜里發光發熱,不輸出情緒價值、不過分吹噓工藝,但就是讓你和你在乎的人出門在外走得舒服、儀態得體。因此在心底慢慢生出了一層可以放心隨便買的信任。
唯有這層信賴感,才是一切消費的根基。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