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馬克龍突訪中亞,最大的目的是什么?難道只是握個手,做個勢嗎?
最近,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外交政策活動。面對非洲尼日爾的問題,巴黎顯然將目光投向了外高加索和中亞,在那里它將能夠彌補其遭受的損失,并在歐亞大陸地緣政治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
2023 年 11 月 1 日至 2 日,法國總統對這兩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進行了閃電戰訪問,依次訪問了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他正式宣布的目標是與阿斯塔納和塔什干達成協議,以彌補鈾礦石的短缺,巴黎可能因尼日爾的另一次軍事政變而失去鈾礦石。
這才是馬克龍出訪的真正目標。在所有西方國家中,法國核能份占其電力的70%以上。多虧了這一點,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法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較低,甚至可以通過電力出口賺錢。但這一經濟奇跡直接依賴于國外鈾礦石的供應。其中非洲尼日爾的鈾礦石約占20%,而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占27%和19%。
換句話說,法國令人羨慕的戰后繁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鈾礦石。同時,俄羅斯本身是核能領域公認的世界領導者,也是最大的鈾礦石消費國。俄羅斯的鈾產量已達到世界第二大。在濃縮和轉化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在核燃料制造方面一直處于前三名。
顯然,如果俄羅斯占據了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鈾市場,從而會使法國走向缺電的未來。
法國以宗主國身份,一直是廉價獲得尼日爾鈾礦。現在尼日爾反水法國,要求將鈾礦由以前的幾十美分提高到上百美元價格,這等于斷了法國的后路。所以在尼日爾危機之后,馬克龍馬上進軍中亞。
烏克蘭戰爭破壞了該地區的長期大國平衡關系,這創造了新的機會。馬克龍迎合了這一趨勢。
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5月21日對蒙古國進行訪問,真正的目的是購買鈾和鋰。不過蒙古夾在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只有在中國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顯然,現在法國正在進入中俄勢力范圍,并不斷取代那里的莫斯科,這顯然沒有得到中國的批準。
沒有人禁止選擇合作伙伴,但當非區域國家帶著不擇手段的意圖來到這里時,我們會注意這一點。
但俄羅斯聯邦總統新聞秘書稱哈薩克斯坦與法國伙伴建立自己的關系是“絕對正常的過程”。顯然,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