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浙江版連環畫有哪些高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梁平波、錢貴蓀、徐有武、黃云松等幾位。
今年10月20日-11月2日,著名連環畫家錢貴蓀畫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辦。據說這次畫展將錢老捐贈給美術館的數百幅原稿悉數呈現,這樣的“大餐”不可錯過!
某天清晨,我特意請了假,坐早班火車趕到杭州西湖。
沿著幽靜的南山路騎行,不多時就看到了浙江美術館,此時才8點50分,大門未開。
我意外地在門口遇見一位老先生,他也在等開館,一聊才發現他竟然是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著名的美編楊德康老師,他和錢貴蓀先生是老同學,曾經編輯出版過相當數量的經典連環畫,能有幸結識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令我十分高興。
錢貴蓀老師,楊德康老師合影
錢貴蓀是當代著名的連環畫家,他生于1936年,浙江南潯人,他出身在美術世家,自小就天賦異稟,酷愛繪畫,1958年畢業于中央美院華東分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先后在浙江幻燈片廠,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他從藝七十年,創作了百余部連環畫,質優而高產,還有不少插畫、國畫、速寫等作品,在浙江乃至全國都很有影響力。
下面我按照出版順序,將本次畫展中的連環畫原稿精選整理出來,供大家學習參考。
◆ 《捕象記》1972年
展板上的連環畫封面顯然是2000年后重繪的,早期的封面肯定不是這樣風格。
初版連環畫《捕象記》封面,轉自網絡
70年代有好幾部描繪捕捉大象的連環畫,我印象中鄭家聲還繪有一本《版納》,也是同題材,戰士們去西南密林為動物園補充大象。雖然錢貴蓀沒有條件親臨現場,但最終的畫面還是很引人入勝。
《捕象記》用的鋼筆畫技法,但也有一些樹蔭陰影用上了毛筆烘染。
比起同時期千篇一律的題材,這種捕捉大象劇情顯得很有趣,大量的叢林場景,人物很好地融入背景之中。很難想象,這些背景居然是參考了靈隱寺的老樹盤藤,還有上海植物園的園林盆景放大所得。
鋼筆畫技法在表現光線、陰影方面有獨特優勢,各種排線疏密,角度反映出林中光的衍射反射,還有遠近樹影。這一點我在閱讀黃云松的《神秘島》時也有類似感悟。
這套稿件曾以組畫形式入選全國美展。
◆ 《帶響的弓箭》1974年
我小時候只看過一本錢貴蓀的連環畫,那就是《帶響的弓箭》,那會兒也沒關注繪畫水平,只覺得特務很兇,很為虎子擔心。
錢貴蓀認真學習蘇聯星火雜志插圖,在這本書中運用黑白效果技法,這套原稿在上美社,本次展出僅四幅,是參加省美展重繪的,質量也很高。
同《捕象記》一樣,主角都是置身于密林之中,這本描繪了東北的林區,捕象是西南西雙版納,植被和光線肯定是不同的。
◆ 《小紅軍》1976年
說的是一個機智勇敢小戰士成長的故事,人物塑造足夠生動,這源于錢貴蓀先生超凡的速寫基礎。
黑白之間的對比強烈,似乎是在正午強光照射下。
透過白色涂改液,我們能看到對原本敵軍被炸的部分做了修改。
◆ 《鑒湖女俠》1979年
2022年,錢老捐獻了兩套完整的連環畫原稿到浙江美術館,《鑒湖女俠》就是其中之一。
這本連環畫曾經獲得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繪畫二等獎。說的是中國女權運動的開創者秋瑾的故事,后來也有再版大精裝(見上圖)。
這套原稿平鋪在玻璃柜展臺內,有將近200幅!浙江美術館這次毫無保留傾情奉獻,機會難得,小歪拍攝到手軟,真是又喜又累。
對比前作,我發覺《女俠》品質明顯更精細,構圖更考究,以線描為主,帶有一定的黑白皴染水墨畫,風格工細而清新。據說為了這套稿子,錢貴蓀先生翻閱了大量資料,去到相關故居、舊址等地做了大量速寫。
人物刻畫傳神,配景也毫不含糊,下了很大的功夫,這部足以稱得上錢老的代表作。
熱血碰杯,飲酒舞劍,策馬奔騰,這些畫面都讓我們領略到一位絕世俠女的風采。整體來說景致都比較秀雅。
這些原稿看起來很少有涂改痕跡,神態把握非常到位。
◆ 《半籃花生》1975年
我《半籃花生》整本書幾十幅畫,就在一個小小農家院子里做戲,錢老可以畫出這么多的不同構圖,可見想象力之豐富。
無處不在的雞成了最好的農院點綴,我喜歡這類生活氣息濃郁,人物形象生動的畫作。反觀80年代開始涌現的那些夸張變形泛濫的美術作品,反而常令讀者摸不著頭腦。
畫面語言雖然無聲,也能傳遞出很多文本都描述不到的意思。
◆ 《張騫的故事》1981年
70年代篇就這樣翻過去,我們看80年代錢貴蓀筆力變化。
張騫是漢代人物,他出使西域諸國,打開了絲綢之路。此前錢貴蓀是專心近代題材,這是他初次涉獵古典題材,態度極為認真,采用漢代畫像磚風格,用了很多肌理效果。
張騫在浩大沙漠等惡劣環境中行路,畫面也透露著粗獷大氣。
大量細密的小點來施加暗部陰影,無論是張騫的袍服還是馬匹的肌肉,都呈現出一種磚石畫的效果,每一筆都顯得工整有力。
◆ 《龔自珍借道留名篇》1981年
《龔自珍》就是錢老的單線白描作品,曾發表在1981年《連環畫報》上,線條粗健有力,這種釘頭鼠尾描的衣紋畫法在80年代初頗為常見。
◆ 《清宮秘史》1982年
清宮這部,細節、構圖都頗費心思,我只是覺得人物體態有些僵硬,顯然和《鑒湖女俠》不能比,封面的人物好看,內頁開臉就降格不少。
◆ 《武松》1982年
其實錢老最慣用的還是這種線描基礎上加水墨皴染畫法,這樣濃重對比度有助于凸顯人物形象。他在繪制《武松》這部時,考慮到單線白描的局限,不能把武打激烈的氛圍造出來,于是疊加了小寫意的水墨色塊。武松這部由于故事經典,被再版成小精、大精,效果都不錯。
我對打虎以及蔣門神兩段動作比較滿意,武松身段靈動,虎虎生風,看起來動感十足,過癮極了。
西門慶形象還是戲曲人物,看著就比較丑,為啥正派是正常著裝,而反派是武生,這種混搭有點古怪。
◆ 《血戰一江山》1983年
《血戰》這本也是全套原稿捐贈給浙江美術館,有部分稿件展品懸掛太高未能拍攝到。為了傳神寫實,錢老曾到島上采風寫生,包括戰艦、武器、士兵服裝等,做足了準備。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血戰》榮獲首屆浙江省連環畫繪畫創作一等獎,讓我們細細品味一下原稿巧妙的構思。
看人物眉眼,分明還是《半籃花生》的格調,只是換到了戰爭劇場。
墳前、暴雨、搏風打浪、軍帳私聊、離別話情,戰場廝殺《血戰》有大量多變的場景,豐富的元素,確屬精心打磨之作。
戰士們的端槍射擊,猶如高壓水槍把敵軍沖倒。
◆ 《泰山凱旋》1985年
人猿泰山是一整套套書,錢老畫的是其中一冊《泰山凱旋》,又是熟悉的密林活動,但凡是涉及到密林場景,錢老的發揮都能讓人驚喜。
人類進入猩猩王國,故事充滿著奇幻色彩,畫面更是驚險刺激。
本作用了鋼筆線描,出現了各種猛獸動物,人物動作也奔放肆意,這與故事主題非常相融。
人猿泰山殺獅獵虎,勇猛無畏,錢老擅長速寫,對人體結構有很精準的把握,以鋼筆線擦出肌肉質感。
◆ 《牡丹亭》1988年
我們知道,80年代中期,全國連環畫事業開始下滑,畫家風格也都開始掙脫約束,釋放天性。
我沒有見過80年代老版《牡丹亭》,只見90年代有本平裝出過,后幾次再版,知名度一直不高,錢老用的白描手法,似乎筆力已不如巔峰時期有勁。
《牡丹亭》和《鑒湖女俠》都是歌頌女性,但此處畫面就遠不及當初《鑒湖》群女聚會的場面細致動人。
◆ 《敏豪生奇遇記》1988年
與泰山同一年,還有一本《敏豪生奇遇記》,據說是刊載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書上,沒找到具體的書,不過從現場原稿看,我倒是極有興趣看下整個故事。
誠然,1988年,給少兒看的連環畫已經慢慢褪去了精致打磨的細節,而更注意畫面主旨,接近一種插畫漫畫的感覺,雖然畫面內容簡單,還是引起了我去尋找原書的興致。
一個吹牛大王說自己的奇特經歷,于是就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場面,比如騎馬登桌,令我想起了電影《美麗人生》的浪漫橋段。
古人有九牛二虎之力,敏豪生這是二馬之力。
◆ 其他插圖、速寫和國畫
在展柜中還有不少錢老的插圖作品,古今故事各類題材都有。
還有柜臺放出所有錢老的連環畫圖書,排在一起真是賞心悅目。
血戰一江山原稿
浙江美術館在9月還出品了一盒《錢貴蓀繪畫作品集》,分連環畫卷與中國畫卷,由錢老和他夫人一起編輯設計,不對外發售,只贈給朋友、嘉賓。小歪想法子弄到了一套,制作非常精美,基本將本次展出所有稿件納入,欣賞和收藏價值非常高。集子里我還看到錢老為了創作連環畫而打的大量草稿,都是寶貴的資料。
現場有個無限循環播放的濟公大戰鐵佛寺的動畫連環畫,其實就是把線描人物摳出來扭動一下,配上音效,想來源頭也是錢老80年代晚期的作品吧。
◆ 小結
本次畫展幾乎是全面介紹了錢貴蓀的連環畫代表作,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看到他的《漁島之子》。幸而他的杰作多有再版,我也買過不少。
現場展品內容相當豐富,簡直目不暇接,我只能選擇部分拍攝效果較好的給大家欣賞。
還有一個展廳展出了錢老的速寫和中國畫,由于時間原因我沒有仔細看,只是匆匆一瞥。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年輕的美術學生在現場慢慢品味欣賞,甚至還有個女生打開畫板,對著《帶響的弓箭》某一幅原稿臨摹起來。
希望這些曾經的藝術瑰寶能給今天的藝術界苗子們多一些啟發。
補錄一段楊德康老師提供的資料:
錢貴蓀繪畫作品展的大量作品是速寫與連環畫,他是中國美院1954級即首屆附中生的速寫大王,進附中前已開始畫速寫、連環畫。1958年畢業,全班同學分配工作,他被分在浙江幻制片廠,其實幻燈廠點名要這名附中速寫大王,不要大學本科生。
錢貴蓀在幻燈廠20年畫真人真事短篇連環畫,上山下鄉下海畫了無數速寫,等于進了連環畫系深造!如果將他畫的速寫連環畫全部展出,可以布滿浙江美術館全部展廳。
很多美院畢業生不會畫連環畫或畫不出高質量的連環畫,錢貴蓀的藝術人生實際上對美院的教學體系提出了挑戰——
即動態的人物速寫挑戰靜態的石膏素描訓練!
錢老連環畫的填色游戲,博物館創新活動
開幕當天,粉絲們簇擁錢老簽名
今年我去過四個畫展——溫州衍園劉旦宅&周谷昌展、上海寶龍戴敦邦《大鬧天宮》展、上海文藝會堂顧炳鑫百年畫展,以及這個浙美錢貴蓀畫展。每一次扛著單反一張張拍攝,逛完手都累得發抖,但是收獲很大。
下次如果還有連環畫原稿類畫展,我打算做個現場采訪,看看大家對待這門藝術的態度和想法,這可能會比精研繪畫稿件本身更有意思,更有意義。
我是江戶小歪,碼字整理不易,如您覺得本文不錯,還請幫忙點贊,轉發,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