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根據“飛翼”外形建造的新型B-21 戰略轟炸機進行了測試,正式曝光。為什么在我們這個高超音速導彈和超音速的時代,美國人決定押注亞音速飛機?
全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美國、俄羅斯聯邦和中國完全擁有戰略轟炸機,能對位于敵對國家領土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設施進行炸彈或導彈打擊,包括核打擊,并且必須具有洲際飛行距離。
然而,早期的戰略航空兵容易受到敵方防空導打擊。因此后來又出現了超音速轟炸機。這就是美國 B-1B 和俄羅斯Tu-160“白天鵝”的出現。但隨著現代防空系統能力的發展,不得不研制隱身轟炸機。
第一個能夠制造大規模生產的戰略隱形轟炸機是美國B-2 ,這架飛機不僅在當時而且現在也是最先進的轟炸機,至今無人超越,極其復雜,生產和維護成本極高。截至1998年,一架B-2的造價為11.57億美元。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國不再需要大量這種類型的轟炸機,所以原先計劃的130架,最后只生產了20架。
與此同時,這些年來,B-2轟炸機并沒有閑著,一直在參加實戰。1999年,這些飛機向南斯拉夫投下了精確制導炸彈,從密蘇里州直飛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然后飛到利比亞。立下赫赫戰功。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役期間同樣使用了其 Tu-22M3、Tu-95MS 和 Tu-160 遠程轟炸機,現在在烏克蘭也有使用。
現代轟炸機都是用非常昂貴的遠程導彈,避免進入敵方防空系統的打擊范圍。這意味著隱身再次變得極其重要,同時不必是超音速的。
這就是為什么“飛翼”計劃再次受到青睞的原因。美國 B-21 突襲者以二戰期間對日本著名的“杜利特爾突襲行動”命名,實際是 B-2 的小型經濟版本。由于現代技術和新材料的出現,“飛翼”造型的可控性問題得到了解決。其戰斗負荷可達13.6噸。該飛機將有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版本。其武器裝備將以帶有核彈頭AGM-181A的遠程隱形導彈和大型GBU-57 鉆地彈,重30000磅(約13.61噸)。
中國第一架戰略隱形轟炸機西安轟-20也是按照同樣的方案建造的。這架飛機將是隱身的,亞音速的,航程可達8000公里,載荷高達10噸以上,并可能配備俄羅斯NK-321發動機或中國WS-10發動機的升級版。
俄羅斯也有研制隱身轟炸機,代事情PAK DA,也是一個“飛翼”設計。俄羅斯隱身轟炸機的航程為15000公里,戰斗載荷高達35噸,機組人員為4人,美國B-21為2人。武器裝備將以空射巡航導彈為代表,包括帶有核彈頭的導彈,反艦導彈,高超音速導彈,高精度炸彈和防御性導彈。
此外,俄也在研制較小版本的“飛翼”S-70 隱身無人機,成為俄羅斯第五代 Su-57 戰斗機的無人僚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