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廣東廣州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也就是中山二院的乳腺癌研究中心實驗室學生患癌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上圖是事件發生后微博時間脈絡梳理,可以看到事件報道停滯在 11.8 日就沒有再更新了。
11 月 8 日,中山二院發布公告稱,近年在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中有 3 名罹患癌癥,該院誠摯歡迎有關部門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調查。
此事目前尚無進展。據《中國慈善家》雜志 11 月 13 日報道,患癌學生的導師、該院乳腺腫瘤中心副主任蘇士成10 日接受采訪時表示:
「 請大家耐心等待調查結果,目前我不方便發聲。媒體的耐心是對我最大的幫助,因為調查組官方的發布是最權威的答案。請放心,會有正確的答案。」
距離導師蘇士成的采訪已過去十余天,調查結果如何我們還未可知,目前并無證據顯示中山二院 3 位學生患癌與實驗室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環境導致癌癥?
Guide View
從目前網絡上流傳的三名患癌學生的病理診斷報告截圖來看,三個新發癌癥病例,有兩個都是SMARCB1/INI1 缺失型腫瘤,而這一分型是極為罕見的。
科普作家莊時利和在發博表示:「 要證明(患癌和實驗的)因果關系是非常難的。大多數人患癌主要是運氣不好,但是,如果最終確認在同一單位短時間內確實有多名非高危年齡段人員患癌,要考慮一下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并不一定直接導致癌癥發病,排查目的是排除風險,保護其他健康人群。」
實際上就在去年,美國也曾曝出一起發病規模大得多、而且都是腦部腫瘤的「集體患癌」大新聞。
一位環境學家盧皮亞諾(Lupiano)在他本人、妻子和妹妹先后診斷患有罕見腦瘤后,他想知道如此小概率的事件背后是不是有別的原因。
結果他發現,在新澤西州伍德布里奇市(Woodbridge)科洛尼亞高中(Colonia High School),跨越 20 多年間,一共有127名前學生或員工也患有罕見癌癥或腫瘤。
科洛尼亞高中 圖源:網絡
1999 年,當時年僅 27 歲的盧皮亞諾被診斷出患有一種 「 非常罕見 」 的異常大的腦瘤,被稱為聽神經瘤(AN)。
根據梅奧診所的說法,這種腫瘤是良性的,但治療可能會使受害者出現聽力損失、平衡困難和其他一些嚴重癥狀。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數據,一個人患聽神經瘤的幾率大約為十萬分之一。雖然從技術上講不是癌癥,但如果不及時治療,這些腦瘤會生長并危及生命。
到了去年 8 月,他的妹妹安吉拉 · 德西利斯(Angela DeCillis)被診斷出患有原發性腦瘤,而且很不幸,是惡性程度極高的第四期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這種病的發病率為每 100 萬人中有 30 人。
禍不單行,在得知這個噩耗兩小時后,一家人收到消息,盧皮亞諾的妻子米歇爾也患有跟他一樣的聽神經瘤。腫瘤同樣非常大(3.0 厘米),而且三人的腦瘤都位于左側。
盧皮亞諾和他的妻子 圖源:網絡
盧皮亞諾最終發現了自己、妻子和妹妹之間的一個聯系因素:他們都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讀于伍德布里奇的科洛尼亞高中。
但他最初并不確定這所高中與類似但罕見的腦瘤病例有關,直到 44 歲的妹妹于 2022 年 2 月 17 日 「 非常不幸地 」 死于膠質母細胞瘤。
這樣的痛苦促使他在 2022 年 3 月 7 日,在 Facebook 上發帖,呼吁所有科洛尼亞高中的校友詢問其他人是否有腦瘤,強調他特別關注的是從 1975 年到 1995 年從科洛尼亞高中畢業或就讀的人。
他本來以為可能最多能收到極個別病例,甚至認為很多人會責怪他是在妄想,但最后他收到了 100 多名校友和員工的來信,他們都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腫瘤和癌癥。
盧皮亞諾曾向媒體披露,該校離一所鈾礦工廠只有不到 20 公里的距離,而在曼哈頓計劃期間,該廠對鈾礦進行加工、包裝和運輸。
當所有人都覺得集體患癌事件一定與該工廠有關的時候,調查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新澤西州的環保局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地水廠使用的地下水沒有問題,也沒有違反放射性污染物的相關規定。他們也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不會再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
實驗室安全
Guide View
雖然中山二院學生患癌事件最終的調查結果或許也會和上述事件一樣難以證實,但是實驗室安全一直以來都是重點問題。
2021 年,科學網報道引述教育部實驗室安全檢查組成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田志剛的介紹,據其不完全統計,2001—2020 年間,媒體公開報道的全國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有 113 起,共造成 99 人次傷亡。
田志剛進一步對 113 起安全事故做了分析:火災、爆炸事故占 80%,中毒、觸電、機械傷害等事故占 20%;與化學品試劑使用、儲存、廢物處理相關的事故比例接近 50%;試劑存儲不規范、違規操作、廢物處置不當等直接原因比例占 62%。
圖源:Pixabay
實驗室安全隱患最大的兩個問題:一是實驗室硬件設備問題;二則是實驗人員的操作規范及意識問題。
不管是高校還是科研院所,經費都是有限的,能提供的空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國內大部分實驗室沒有獨立休息區,這也就意味著實驗區與休息區是一起的。
以試劑為例,一些試劑純度有限、合成時可能含有劇毒雜質,但事實上,這些有低毒但更昂貴的替代解決方案,但價格可能高了 80%。對于經費不足的實驗室來說,往往可能會考慮前者。
其他的例如通風櫥、生物安全柜等硬件設備也是同理,時常會得不到正常使用的保障。
而對于實驗室人員的操作規范問題,雖然進入實驗室之前都要通過實驗室安全的培訓考試,但考過的人都知道其中的「水分」。
并且在實驗室里,一般都是由同門的師兄師姐帶著師弟師妹做實驗,如果師兄師姐的安全意識不是很強、操作不是很規范,那么整個實驗室的操作規范與安全意識就會越來越薄弱。
在實驗室里吃泡面、喝水、手套隨便放等等都是實驗室中經常出現的畫面。
總而言之,無論是研究所還是高校,都應該為學生或員工提供安全、規范的實驗室環境,并且加強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建設,在安全與資金等方面的權衡當中,安全不應該是被考慮的最后一環。
而實驗人員則應該加強對自身的保護意識,規范實驗操作,以避免一些實驗室慘案的發生,共塑更安全的科研環境。
參考來源: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16942
[2]https://people.com/health/94-people-from-n-j-high-school-developed-brain-tumors-and-no-one-knows-why/
[3]https://mp.weixin.qq.com/s/0K0gjk_738Oclva_JDBKLQ
[4]https://www.advisory.com/daily-briefing/2022/04/26/cancer-cluster
制作策劃
策劃: kk / 審核校對: dawnnny、 kk、Jeff
撰寫編輯:kk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 轉載 | 13291812132 (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