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將至,冰糖葫蘆的最佳季節正是當下。
圖0
如今的冰糖葫蘆攤愈發標新立異,五花肉、波士頓龍蝦、帝王蟹等各路異端也紛紛登場,熱鬧非凡。然而,山楂才是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主咖,冰糖葫蘆沒有山楂,猶如中國失去山東、以色列丟掉耶路撒冷。歌曰“糖葫蘆好看它竹簽兒穿,象征幸福和團圓”,你愛,或者不愛,它都在那里。
山楂 or 山里紅?
圖1
薔薇科山楂屬麾下成員過千,北美洲種類尤為豐富,國內僅有18種,但我國卻是全世界最大規模栽培果用山楂的國家。關于山楂的文字記錄首見于《爾雅》,一直地位不彰,明清時期才被當成正經“果品”,最早的栽培始于山東。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種類就是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圖2
多數人沒見過山楂開花,我見過。當年我部營區內有山楂十余株,我有幸觀察過它的每一個生命階段。花期5、6月份,花小而白,密密匝匝,聚集成傘房花序,并無可觀之處;且含有三甲胺之類的物質,導致氣味詭異,令人不悅。具有類似風格的花還有石楠、鐵線蓮和板栗等,以石楠為最知名,這么說你懂了沒?
圖3
圖4 山楂
圖5 山里紅
初生的山楂果布滿白色絨毛,直至十月金秋才會完全蛻變成熟悉的模樣。但圖4和圖5卻氣質迥異,一個靚麗嬌小,一個沉穩端莊,why?因為這是山楂的兩個變種,圖4為原變種,還叫山楂/var. pitutatifida,圖5則是大名鼎鼎的山里紅/var. major。前者直徑1.5厘米,后者可達2.5厘米,冰糖葫蘆等各種食品用的基本都是山里紅。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大個頭的山里紅難免有蟲眼,小個頭的山楂則幾乎個個完好無損,未知何故。
山楂怎么吃?
圖6
圖7 果丹皮
圖8 山楂丸
圖9
成熟的山楂(山里紅)能像普通水果一樣鮮食,但多數人都會對其強烈的酸味敬而遠之,主要用途還是供加工。除冰糖葫蘆外,還有山楂罐頭、山楂片、果丹皮等,都是我童年時的心中摯愛,實不相瞞,當年甚至還偷吃過家里的中成藥“山楂丸”。另,晾曬過的山楂干可以燉肉,傳言有使肉質軟嫩、口感酥爛之功效(我差點被山楂籽崩掉了牙,最好去籽)。
圖10
云南部分地區有特別的吃法,用辣椒拌山楂。做法so easy:將新鮮上好的山楂洗凈敲碎,然后放上醬油、辣子、白糖等調料,簡單攪拌即可。吃的時候要將每塊山楂都沾滿辣子,入口時山楂的酸甜、辣椒的香辣融為一體,酸辣交加,直令人血脈賁張、欲罷不能。好奇心強的朋友不妨一試,放心,吃不死人。
山楂家族的小兄弟
圖11 云南山楂
圖12 云南山楂
剛才說云南吃辣椒拌山楂,用的還是山里紅,云南栽培的山楂還有云南山楂/C. scabrifolia,俗名酸冷果、大果山楂,常見于云南中部。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通常不分裂;果實黃色或帶紅暈,與通體深紅的山里紅明顯不一樣。該種雖有“大果山楂”的俗稱,但果實直徑在1.5~2厘米之間,并不比山里紅更大。
圖13 湖北山楂
圖14 湖北山楂
湖北山楂/C. hupehensis,俗名猴楂子、酸棗和大山棗,產于兩湖、江浙等多個省區。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上半部具2-4對淺裂片;果實直徑約2.5厘米,深紅色具斑點,與山里紅極相似。據《中國植物志》,該種在湖北、浙江有栽培,我猜其栽培面積可能比云南山楂更小,因為找照片很難,不得已“盜用”中國植物圖像庫......
山楂花有紅色的嗎?
《人渣樹之戀》(的原著)中有一棵開紅花的山楂樹,相傳由鮮血染紅,然而電影卻無法表現紅色的山楂花(我沒看過電影,是這樣嗎?),只能用其它意像代替。不過,《中志》在山楂屬特征描述中卻有這么一句:“花瓣......白色,極少數粉紅色”,這說明山楂中也存在開紅花的異類。
圖15 “紅云”
圖16 “猩紅保羅”
圖17 英格蘭山楂
國內原生的山楂一片慘白,不足欣賞,有些城市引進了紅色的山楂花作為觀賞樹種,主要是鈍裂葉山楂/C. laevigata的兩個品種,單瓣的“紅云”/'Crimson Cloud'和重瓣的“猩紅保羅”/'Paul's Scarlet'。圖18則是英格蘭山楂/C. oxyacantha,顏色嬌柔粉嫩,似乎尚未引入。這些“以色事他人”的山楂花氣味如何呢?如果還是個石楠味兒就大煞風景了,但愿不會。
廣西的青皮山楂到底是個啥?
圖18 廣西青皮山楂
圖19 驢肉......哦不,綠肉山楂
這東西曾讓我非常困惑。你瞅瞅,這明明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哪里像山楂呢?把山楂屬18個種扒拉個遍,也找不到一個類似的。我甚至還搜了一下綠肉山楂/C. chlorosarca,好歹沾個綠字嘛,結果那廝的果實居然是黑色的!肉是不是綠色不重要了,肯定不是它。
圖20 臺灣林檎
圖21 臺灣林檎
圖22
圖23 論文
后來一篇中醫藥領域的論文(圖23)給我指點了迷津,原來青皮山楂根本不是山楂,而是蘋果屬的臺灣林檎/Malus doumeri!怪不得長得像蘋果,本來就是蘋果的同屬至親嘛。然而像歸像,口味絕不相似,據說此物極為酸澀,生吃如同受刑,須加糖煮制以后方能入口。圖23是網友葉爆爆家用青皮山楂制作的蜜餞,估計蘋果煮完之后也是這個倒霉顏色。
不是山楂的歐楂
圖24 普通山楂
圖25 歐楂
圖26 歐楂
歐洲的山楂種類不少,前面提到的紅色山楂花皆出自歐洲。英國歷史上有一艘著名的移民船“五月花號”,你一定有印象,“五月花”即山楂花,可能是普通山楂/C. monogyna。但歐楂/Mespilus germanica并非歐洲的山楂,只是果實與山楂略相似,與山楂的關系并不近。
圖27 歐楂
《中志》未收錄歐楂這個物種,青島中山公園和植物園有少量栽培,大概是當年歐洲殖民者引入的,詳情不知。聽說歐楂不可鮮食,須腐爛之后才能享用,如此奇怪的食用方法實令人難以想象。不過這種事情發生在英國,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一個,不知道是什么山楂
圖28 疑似毛山楂
這張圖片攝于多年前的青島中山公園,當時我“鑒定”為毛山楂/C. maximowiczii,現在我仍然覺得它是毛山楂,不然還能是什么呢?除了它哪個也對不上。但毛山楂僅分布于黑吉遼和內蒙,出現在青島似乎有點違和。暫且存疑,附在文末請過路方家不吝賜教。Ov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