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美大使級會議達成僑民可以自由回國的協議,美國政府終于把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取消。
此時,郭永懷已經成為康奈爾大學的教授。
同事跟他說:“康奈爾大學教授的職位已經很不錯了,孩子將來在美國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你為什么總是掛記著那個貧窮的家園呢?”
郭永懷說:“我當年出國,就是為了學成后回國!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我自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1956年,郭永懷回到祖國,為我國的國防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郭永懷
一、從農村走向世界
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在山東省榮城縣滕家鎮郭家村。
郭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郭永懷從小便要放牛拾柴,補貼家用。
貧寒的家庭,并沒有阻擋住郭永懷前進的腳步,他自幼天資聰穎,酷愛學習。9歲那年,父親將郭永懷送進本家三叔開辦的學堂里讀書認字。13歲時,郭永懷進入了石島鎮明德小學讀高小。
郭永懷深知對于他這樣貧寒的家庭,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異常勤奮,17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青島大學附屬中學。
1929年夏,郭永懷考取了南開大學預科理班,成為當地第一個大學生。
兩年預科班畢業后,郭永懷直接轉入南開大學本科物理學專業學習。
1933年,郭永懷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先后師顧靜薇、饒毓泰、周培源等著名教授。在北京大學,郭永懷不僅打下了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還確立了“科學救國”的人生理想。
1938年夏天,中英庚款留學生委員會,舉辦第七屆留學生招生考試,當時報名人數超過3000人,但招生名額只有20名,其火熱程度堪比今天的公務員考試。
郭永懷報考的專業是航空工程動力學,報名人數多達50人,招生名額僅有1人,雖說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報名的無一不是人中翹楚。
分數公布時,郭永懷的分數毫無疑問是全場最高分,然而,還有兩個人的分數跟他一樣,他們是錢偉長、林家翹。
三人相同分數同登榜首,如何選擇成了招生委員會的一大難題。
當時,葉企蓀和周培源兩位教授親自出面斡旋,三人最終被招生委員會破例錄取。有意思的是,三人都進入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并且都只花了半年時間,就都拿下了碩士學位。這成了當時教育界的一段佳話。
1939年12月,郭永懷跟其他中英庚款留學生齊集香港,準備赴英留學。此時,二戰爆發,英國進入戰爭狀態,英國當局決定將這批中國留學生轉到英聯邦成員國加拿大學習,眾人只得更改行程。
1940年1月,眾人集結在上海,準備再次出發。
其時,正是中華民族抗日救亡最艱苦的歲月,在這樣的時局下,還能有出國留學的機會是非常不容易,大家都身肩“科學救國”的重任。
就在大家懷著沉重的心情登船后,卻發現上船后領到的護照竟然是由日本政府簽發的,上面還寫著:“允許在橫停船三日,上岸游覽。”
學子們憤怒了,他們向英代辦提出強烈抗議,并要求更改護照。
但英代辦全然不顧這群中國學子的抗議,拒絕更改護照,并以取消留學資格威脅。
大家都知道留學機會來之易,有人已經準備妥協。
這時,一向木訥的郭永懷猛然站出來,說:“寧可不出國,中國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氣!”
他的發言喚起了大家的民族自尊心,眾人毅然走下輪船。
郭永懷在“俄國皇后號”郵輪上
后來經歷諸多波折,郭永懷等人才再次獲得留學的機會。1940年8月,郭永懷乘坐前往加拿大的俄國輪船“皇后號”,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1941年,郭永懷轉入當時國際上著名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理工學院,研究可壓縮流體力學。他和錢學森一起,成為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弟子。
1945年,郭永懷憑借對當時空氣動力學中最個挑戰性的前沿課題——跨聲速流不連續解的研究,一舉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
獲得博士學位后,郭永懷在馮·卡門大弟子威廉姆·西爾斯的邀請下,前任康奈爾大學任教。在這里,他與西爾斯、康脫洛維維茨一起,成為了康奈爾大學航空學院的三個核心主持人。
1946年10月創建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時的五員大將
當時,航空高速飛機研制,有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那就是聲障。當飛機的速度接近音速時,飛機會突然阻力劇增,操作失靈,常常導致機毀人亡。當時很多人認為,聲障是不可逾越的。
郭永懷向這一世界難題發起進攻,他發給了多篇論文,解決了跨聲速流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
同時,郭永懷還改進了龐加萊、萊特希爾的變形參數和變形坐標法,創造性地開辟了一種全新的計算方法,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這一理論,可以幫助將解決突破音障的世界性難題。
1955年,錢學森在學術雜志上發表文章,將這一方法命名為PLK方法,其中“K”就是郭永懷。
現在,人類已經實現了超音速飛行,這里面就有不少郭永懷的功勞。
從1946年到1956年,郭永憑借在空氣動力學和應用數學中非凡的學術成果,成為享譽世界的學者。
郭永懷一家
二、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
像郭永懷這樣世界頂尖的學者,一直受到美國政府的密切關注。
他來到動力學科世界領先的康奈爾大學做研究,接觸了很多機密的研究資料,美國政府便對他處處為難,并要求他放棄回國永久留在美國。
為此,郭永懷公開聲明:“我來貴校是暫時的,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離去。”
美國政府又讓他填一張表,上面有一項是:“如果發生戰爭,是否愿為美國服兵役?”
郭永懷知道,一旦他選擇不同意,就是失去涉密資格,喪失了深入研究的重要條件。
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填了個大大的“NO"。
從此他便失去了查閱任何涉密資料的權利,在學術上受了重重阻礙和限制。
郭永懷并不氣餒,他想方設法利用一切機會追蹤當時最新技術的發展,尋找機會接觸最新的資料,有時不方便記在本子上的,他便努力將資料記在自己的腦子里,回去后憑借記憶進行研究。
就是在這樣重重阻礙和限制中,郭永懷依然取得了世界矚目的學術成就。
郭永懷與夫人李佩
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夕,郭永懷加入了中國留學生進步組織——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大家在一起討論最多的,就是怎樣回到祖國。
1950年,錢學森想啟程回國,被美國政府扣押,郭永懷也被限制行動。
1955年,美國政府終于解除了禁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錢學森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終于回到祖國。郭永懷回國之心更加迫切,整天盤算著怎樣回國。
但美國當局依然以”維護國家安全“的理由,設置種種障礙,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并通過填表摸底等方式,對中國留學生進行威脅。美國政府甚至找借口,無理傳訊郭永懷的夫人李佩,時間長達一年。
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專門派人來勸郭永懷到臺灣,康奈爾大學也開出優厚的條件百般挽留。
但郭永懷依然堅定地表示:“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想走的時候就要走。”
1956年,美國政府迫于輿論壓力,不得不答郭永懷回國。
臨行前,郭永懷將自己十多年來積累的一大批研究資料和講義文稿燒毀,他深知,美國政府不會讓他帶著這些資料回國。
康奈爾大學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院長舉辦了一個大型野餐會,為郭永懷餞行。郭永懷又當眾燒毀了他一部即將完成的書稿,當場的教授和學生,看著閃閃的火焰,久久默立無言。
送別野餐會
1956年國慶節前一天,郭永懷一家,終于登上了歸國的航船。
三、從兩彈到一星
郭永懷回國后,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歡迎,毛主席和周總理都親自接見了他。周總理問郭永懷有什么要求,郭永懷說:“我想盡快投入工作。“
195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美國向臺海地區大量增兵,并將能裝上核彈頭的榴彈炮運抵金門,還針對我國進行了多次核戰爭演習。
核訛詐、核戰爭的陰去籠罩在我國上空。
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了捍衛國家尊嚴,黨和國家決定研制核武器,發展核工業。
就在研制工作緊鑼密鼓的開展之時,曾承諾向我國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圖紙資料的蘇聯,突然單方面撕毀協定和合同,拒絕提供一切技術設備和資料,并撤走了全部在華的核工業系統的全部專家。
就在中國核武器研制事業舉步維艱之時,郭永懷臨危受命,與王淦昌、彭桓武組成了中國核武器形容的最初三大支柱。
在一無圖紙、二手資料的情況下,郭永懷等人迅速掌握了原子彈的構造原理,立即開展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制工作。
在郭永懷的倡議和指導下,我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規劃迅速出臺,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
在研制原子彈的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他還在潛——地導彈、地對空導彈、氫氧火箭發動機和反導系統的研究實驗中,做出的巨大的貢獻。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現場的郭永懷喜極而泣,滿含熱淚。
郭永懷李佩夫婦
1965年9月,我國再次啟動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郭永懷受命參與“東方紅”衛星本體及返回衛星回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
“兩彈一星”的元勛功臣有23位,郭永懷是唯一一位原子彈、導道和人造衛星三方面都有巨大貢獻的元勛。
四、用生命保護核武數據
郭永懷自從回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了我國的國防事業之中。
他本來是一個興趣豐富的人。他喜歡聽音樂,回國時帶了兩箱唱片,但回國之后就沒有拆封,后來全部送給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他喜歡集郵,此前搜集了三大本清朝到當時的國內外郵票,后來也全部送給了郵政總局;他還喜歡攝影,但回國以后也顧不上了。
因為,在當時那樣的國際環境中,時間對于中國來說,太寶貴了。
郭永懷身肩國防重任,時間對他來說,也太寶貴了。
那時的郭永懷,沒有周末,也沒有節假日,他甚至從不午休。
他說:“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我衷心希望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現代化,早日建設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以鼓舞全世界的革命人民。”
正是懷這樣的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郭永懷總是忘我地工作。為了趕時間,郭永懷在各地往返時,總是喜歡坐飛機,尤其喜歡喜歡夜航,因為夜航可以睡覺,第二天到達后又可以投入工作了。
為了保證科學家們的安全地,中央通常不讓他們乘飛機,周總理也叮囑過郭永懷,讓他盡量不要乘坐飛機。
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來到實驗基地,進行中國第一顆熱核彈頭發射實驗前的準備工作。12月,一組數據終于被測算出來,由于這組數據直接關系到第二代導彈核武器的成功與否,郭永懷急需趕回北京匯報。
他打聽到當晚有一架蘭州飛北京的民航飛,他立即驅車前往蘭州趕飛機。
同事勸郭永懷,夜間飛行不安全,讓他第二天早上再走。
他說:“飛機快,我只要打個盹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剛好匯報工作。”
12月5日凌晨,飛機在首都機場緩緩降落,但就在離地400米之時,飛機突然失去平衡,墜毀在1公里外的玉米地。
當工作人員前來清理現場里,發現有兩具尸體緊緊的抱在一起,工作人員費力地將他們分開,才發現,在兩具尸體的胸間,緊緊地護著一份導彈試驗數據文件。
這兩個人,就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郭永懷犧牲的消息傳到國務院,周總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
郭永懷烈士證
12月25日,郭永懷被追認為烈士,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實驗獲得成功。
30年后,1999年,郭永懷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在“郭永懷星”旁,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則是以郭永懷的夫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李佩命名。從此,郭永懷夫婦,永遠閃耀在星空之中。
國際小行星中心的發布的公告說:“郭永懷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首任化學物理系主任,是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領域做出過杰出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