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節皇后的死有三大疑點:
一、昭節皇后不愿任如意救她,寧死也不肯說出誰是兇手。
二、昭節皇后與安帝伉儷情深,但是邀月樓起火的時候,安帝卻沒有派遣侍衛及時滅火。
三、任如意火場脫險后被打入天牢,未經審訊,安帝就判了她死罪。
表面上看,安帝是殺死昭節皇后的兇手,實則不盡然。
五年前,任如意還叫任辛。
邀月樓,昭節皇后拼死推開任如意,囑咐她不要愛上男人,但要有個屬于自己的孩子,平安如意地活著。
任如意在手下金媚娘的幫助下,借天牢起火逃離了安國。
從那以后,安帝嚴禁朝野提及任如意,就連六道堂堂主寧遠舟手下最能干的探子傳回梧國的也是關于任如意的錯誤情報,將任辛描述成身高六尺左臉有長疤的男子。
事后,任辛按照昭節皇后臨終前的遺言改名任如意。
任如意的徒弟李同光以為師父真的遇難,不顧性命,抗旨買通守衛,夜夜潛進廢墟,企圖挖出任如意的骸骨。
金媚娘看不下去,找了些尸骨藏進土里,李同光才如獲至寶地停了手,偷偷掘了一條地道,把尸骨葬在了昭節皇后的陵寢旁。
自始至終,李同光愛的都是任如意。
之后,李同光軟禁了為任如意作過畫的宮廷畫師,繪制了幾十幅任如意的畫像掛在密室里。
不僅如此,李同光還收集了任如意的衣服,把它們穿在假人身上日日觀摩,無論誰說親一律回絕。
作為安帝的外甥,李同光執掌羽林衛,實職是從三品忠武將軍,恩寵之隆尤勝皇子。
他不甘屈居人下,勾結初貴妃,意圖謀朝篡位。
一天,洗衣女琉璃因撞見初貴妃私會李同光,倉皇之下喊了一聲:
“鷲兒饒命!”
鷲兒是李同光的小名。
因為父親是面首,李同光從小就被大皇子和二皇子欺負。任如意告訴他,只有強大得像戰場上啄食血肉的兀鷲一樣令人害怕,不懷好意的人才會閉嘴。
李同光認出琉璃曾是任如意的侍女,恰逢大皇子現身,情急之下他裝作正與琉璃歡好,收她做了貼身侍女。
五年后,任如意與寧遠舟做了一筆交易,她教楊盈關于安國的事,寧遠舟則幫她查害死昭節皇后的真兇。
任如意入安,遇到了奉旨前來接待楊盈等人的李同光。
為免打草驚蛇,任如意堅決不承認自己就是任辛。李同光不死心,命琉璃趕來確認任如意是不是任辛。
金媚娘裝作無意路過,與琉璃偶遇。沒談幾句,琉璃便問金媚娘任辛的去向。
聞言,金媚娘不置可否,只說李同光待琉璃是看在昔日任辛的情分上愛屋及烏,若任辛還在人世,琉璃便要退后一步了。
琉璃聽進去了金媚娘的攻心之語,后來校場相見,琉璃告訴李同光,任如意的身上沒有任辛應該有的傷痕,兩人只是形似而已。
李同光雖然對琉璃的話半信半疑,但當他日后和任如意相認時,第一時間就把琉璃視作了叛徒。
大皇子勾結陳癸刺殺李同光,琉璃力戰,傷了脊背,站不起來了。
李同光贊琉璃是忠仆,送她去了外縣休養。任如意殺死陳癸引起了朱衣衛指揮使鄧恢的警惕。
鄧恢從琉璃入手,將她擄走,挑撥她和李同光的關系,說她只是任如意的替身。琉璃被戳到痛處,崩潰后說任如意還活著并且和金媚娘有聯系。
鄧恢見琉璃已沒有利用價值,讓人把她丟在路邊。楊盈等人路過,將琉璃帶了回去。
李同光不相信琉璃,要拷問她,還說之前留她在身邊都是因為任如意。
琉璃萬念俱灰,在李同光的隨從要拖走她時用盡全身力氣撞上了李同光的劍刃,說自己不只是任如意的侍女,還是一個會傷心會難過的人。
李同光仍不解恨,命人把琉璃拖出去鞭尸示眾,讓部下看著背主之人的下場引以為戒。
琉璃至死沒有說出任如意就是任辛,給任如意查出昭節皇后死亡的真相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任如意催眠了二皇子,了解了部分真相。她剛從墻頭躍下,便有蒙面人襲來。
幾個回合后,任如意制住對方,聽見李同光驚喜的聲音傳來。
幾天前,李同光通過陳癸尸首上的傷猜到了任如意還活著,他料準任如意會找二皇子,于是守株待兔。打斗間,任如意使出獨門絕技顧盼生姿手,更是證實了李同光的判斷。
任如意抵不過李同光的哭求,終是與他相認,問出了剩下的真相,再結合六道堂的消息和二皇子的口述,昭節皇后的死因昭然若揭。
昭節皇后與安帝少年夫妻,當年若沒有昭節皇后所在的沙東部的全力支持,安帝不可能憑借戰功打敗三位皇兄而登上帝位。
五年前,安帝欲攻打梧國,向褚國借兵一萬,提出的條件是迎娶十九歲的聞喜公主為后。
但是,安帝曾許諾永不廢后,因此他向二皇子許以太子之位,希望他能勸說昭節皇后退居妃位或者出家為尼。
彼時,大皇子剛與汪國公的獨女訂婚,而吏部侍郎陳廉的妻族與汪家關系密切。
陳廉上書彈劾昭節皇后的兩個弟弟搶奪他人草場,安帝撥了三千匹良馬給昭節皇后的父親,表示只要沙東部不干涉后位,即刻免除昭節皇后兩個弟弟的死罪。
遙月樓起火,安帝明知昭節皇后在里面卻無動于衷,最大的原因就是昭節皇后的死符合他自身的利益。
利欲熏心的二皇子也去見了昭節皇后,昭節皇后拒絕了。
她在與安帝初見的邀月樓設茶,請安帝面談,但安帝自知理虧,昭節皇后等了整整三個時辰,最后等到的是親生兒子以她名義起草了退位詔書的消息。
從來沒有人想過昭節皇后不單是皇后、母后,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可以不用為了任何人的利益做出讓步和犧牲的人。
讓昭節皇后想不到的是,就為了一萬兵馬,一個立太子的承諾,她的丈夫和兒子竟然聯手逼她。
昭節皇后在意的不是鳳印,而是至親至愛的背叛。她對安帝和二皇子徹底絕望,因此不愿接受任如意的救助。
安帝之所以立刻把任如意定為殺人兇手,不肯聽她申辯,也是因為自己心虛了。
昭節皇后放火燒了邀月樓,以皇后的身份堂堂正正選擇了自己最后的歸宿。
不久,聞喜公主守孝,婚事泡湯。朝中立大皇子的母親為后的呼聲一度高漲,但安帝當眾斥責了她,她閉門思過不久便一病而亡。
同樣地,安帝根本不承認立二皇子當太子的事,反而縱著大皇子和二皇子斗,以此平衡朝局。
五年后,任如意決定替昭節皇后復仇,二皇子當年尚未及冠,又是昭節皇后唯一的骨血,任如意下不去手,而昭節皇后的父親已于三年前去世。
一直以來,大皇子都是通過孫遠和陳癸聯絡。
孫遠的酒宴上,任如意假扮舞姬,給汪國公獻上了夾雜碎金的果子。汪國宮痛苦而死。
隨后,任如意冒充陳癸親信吉祥面見大皇子,說陳癸留下遺言,二皇子既然已經知道了他們殺李同光嫁禍的事,不如誣其謀反,把二皇子的罪名坐實。
大皇子深以為然,若二皇子不在,安帝只剩他這么一個成年皇子,就算知道了真相,出于江山穩固的考慮也只能選擇啞忍。
任如意在二皇子的密室里放了龍袍,通過李同光及時示警,二皇子把龍袍換成了祭奠昭節皇后的鳳袍。
大皇子拉著安帝去抓二皇子,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稱病出京療養。任如意等在路邊,一劍刺向大皇子,大皇子拖汪世子擋劍。
銀劍穿破汪世子的寬袍,從他腰間擦過,刺進了大皇子的身體。
任如意帶著大皇子去了昭節皇后陵前,那里早已擺上了汪國公和陳廉的人頭,昭節皇后大仇得報。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小丫鬟琉璃雖死,卻給任如意調查昭節皇后的死因爭取了時間。
昭節皇后為情而死,因此至死沒有告訴任如意是誰害了她。
可嘆的是,哪怕是臨終遺言,昭節皇后讓任如意生孩子,從本質上來說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男人身上,卻沒想過女子可以不依靠男人和孩子,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