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
絲路明珠與絲路大道正能量同頻共振
新疆非遺大放光彩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為進一步提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遺保護工作,培養非遺傳承人的創意設計研發能力和綜合能力,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和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承辦的“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于2023年11月2日至12月1日期間進行教學活動。旨在搭建非遺交流平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建立非遺合作框架。促進國際、國內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幫助非遺傳承人“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促進非遺在秉承傳統、不失其本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讓非遺在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傳承。
研修班學員創作風采
本次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的學員帶來了模戳印花、皮革制作、植物印染、手工刺繡、玉石雕刻、紡織服飾、面塑、鉤編等多種新疆特色非遺技藝,種類豐富,為非遺傳承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研修班學員風采
走出去 · 學進來
在班導師郭霄楠老師的帶領下,傳承人學員們進行了多次外出考察參觀活動,依托上海大都市的優勢,開拓了學員們的眼界。學員們參觀了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中華藝術宮、筆墨宮坊、上海市第五批市級示范村七灶村環村、川沙古鎮、上生新所、多少MoreLess等地點,前往了設計師工作室與設計師面對面交流,為大家今后的創作打開了思路、積累了素材,提高了創新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
中華藝術宮調研合影留念
筆墨宮坊調研合影留念
多少MoreLess設計師品牌家具店考察現場
為了加強傳統工藝的創新,開拓研修班學員們的思維,促進南北文化交融,學員們集體前往上海竹矣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和荷木嘉園等地點進行參觀考察調研。學員們積極地向負責人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負責人也慷慨地為大家答疑解惑,傳授了自己的經驗和心得,為學員們的最終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創新思路,學員們會在最后的綜合創作中把從負責人身上學到的有關傳統工藝的創意設計應用進去。
上海市竹矣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調研現場
研修班前往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進行調研。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堅持以文化為主線,以品牌建設和創新驅動為兩翼,通過建立民族樂器陳列館、舉辦民族器樂大賽等等將民族樂器文化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民族樂器一廠,學員們見到了傳統工藝品與現代生活的鏈接,得到了與現代生活美學相融合的更多靈感。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調研現場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交流現場
荷木嘉園調研現場
荷木嘉園交流現場
文化交匯· 非遺創新
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中國非遺逐漸走向中央舞臺,非遺傳承創新日益受到重視,跨界融合的“非遺+”成為非遺傳承創新的重要表征。學員們在外出考察時了解認識了平時難以接觸到的工作室設計師和工廠負責人并進行交流,他們用豐富的專業儲備,與研修班的學員進行交流合作,將現代化的思考方式融入到傳統非遺技藝中。增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傳統工藝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學員們非常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機會,在這些不同領域的設計師的點撥和提議下,他們的傳統手工藝品將以全新的形式和全新的表達,展現傳統技藝的日新月異的時代氣息以及多元魅力。
研修班學員交流合作現場
一個月的時間,在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中,傳承人們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將傳統工藝創意設計,開發出更多有特色、走進當代生活的非遺產品。通過多地考察以及跨界交流,學員們更加直觀全面地了解了不同區域對于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的發展創新的影響。在非遺傳承和創新的道路上,設計的轉化力表現為功能應用上的轉化、審美風格上的轉化、材料工藝上的轉化等,最終使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得到有機鏈接,才能創造出豐富多元、與時俱進的文創產品。
綜合創作課堂合影
責任編輯:逄繼青
文 字:黎汭瀅
攝 影:朱 曄
圖文排版:王 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