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那邊噼里嘭啷打得不可開交,同盟軍總司令彭德仁也就為大家熟知了。
甚至有人考證他和彭大將軍彭德懷有什么關系,德字輩的嘛,又都是領兵打仗的。
其實沒啥關系,彭德懷是湖南湘潭人,原名得華,后改名德懷。
而彭德仁祖籍四川會理,清朝時祖輩遷居果敢,他還個名字叫彭大順。
年齡差距就更大了,彭德懷1898年生人,彭德仁1965年生人,差了兩輩。
如果說都是彭氏宗親,多少年前一家子,這倒也有可能。
最近看了彭德仁的幾段視頻,感覺他講話帶四川口音,也帶云南味。
這應該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老家四川的,而果敢1895年前還在中華版圖,曾是云南府的一個縣,這樣四川味、云南味夾雜也就不奇怪了。
聽彭德仁的講話,不僅口音熟悉,話語體系也熟悉,里面有傳統文化,像“三人行必有我師”,“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也有現代漢語風格,像“打仗要學李云龍”,“當干部的要有干部的樣子”,“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而且有個特別的感受,他講話有司令的風度,但沒有拿腔拿調的官老爺氣,按通俗說法就是不裝,不扎勢,不擺譜,比較接地氣。
這或許也是他在同盟軍受擁護的一個原因。
彭德仁58歲、快60歲的人了,還在為事業打拼,沒有躺平,沒有老婆孩子熱炕頭,血里來火里去的,真是不容易啊!
“上陣父子兵”,他的兒子、同盟軍外事部長彭琨,現在跟他一個戰壕,和當年他與父親彭家聲并肩戰斗一樣。
凡事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他們這種事業更是如此,缺哪一頭都不好辦。
這次對他們來講,盡管面臨諸多困難,但確實也是千載良機,看能不能把握住了。
“我祖籍在四川會理……” “打仗要學李云龍……”
“只要對我們有用的東西, 不管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誰來上課, 我們都要注意聽……”
“我們不但自己要做好, 還要影響、帶好下面的同志……”
“必須堅持兩手抓, 兩手都要硬……”
“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