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界首個《分布式融合存儲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存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之江實驗室、浪潮信息、天翼云等20多家學研機構、企業和用戶代表共同撰寫,首次系統梳理并深入分析了分布式融合存儲的概念、優勢、技術架構、關鍵技術和應用場景等,并結合豐富的實踐案例,為從業人員提供了清晰的分布式融合存儲全景圖,引領融合存儲產業發展。
《分布式融合存儲研究報告》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緯民看來,《分布式融合存儲研究報告》所展示的AIGC等新應用實踐,將進一步推動分布式融合存儲技術的發展,支撐數據存儲領域的創新和變革,“數字化時代,經濟快速發展,數據量呈現爆炸式增長,傳統的數據存儲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數據存儲的需求。分布式融合存儲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它不僅可以提高數據存儲的效率和安全性,還可以實現數據的動態管理和智能優化,為各種應用場景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數據支持。”
分布式融合存儲技術,是在傳統的分布式存儲架構的基礎上,實現了同一存儲集群同時提供多種存儲服務,并且在非結構化數據協議間實現了協議融合、數據融合互通的存儲技術,其能夠提供跨模式/格式數據共享互通的能力,并支持塊、文件、對象、大數據多協議接入以及多協議關聯統一管理,滿足多應用跨不同協議實現高效的數據互通訪問。
《報告》總結了分布式融合存儲的五大典型應用場景:對于數據量大、數據類型復雜、數據生命周期長的自動駕駛場景,分布式融合存儲降低了數據不必要的拷貝、存儲開銷,使業務流程更加簡潔高效;對于訓練數據集龐大、性能要求嚴格的AIGC應用來說,分布式融合存儲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性能的訪問模式和存儲架構;對于連續性強、需求不斷動態擴展的金融業務,分布式融合存儲更加有利于實時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對于高數據規模、單任務計算周期長的高性能計算領域,分布式融合存儲為該場景下的協同合作和數據共享提供了支持。由于分布式融合存儲對于底層硬件資源具有很高的通用性且進行了更加細粒度的管理,也極大地緩解了數據急劇增長所導致的存儲、算力資源緊張問題。
可以看到,融合存儲是智算時代的產業需求,分布式融合存儲在多領域應用中展現了其獨特的價值和優勢。通過其強大的性能、靈活的適應性和多樣的功能,分布式融合存儲不僅滿足了不同場景的存儲需求,還為當前的數智化轉型時代提供了高效、多維、貫通和定制化的生產要素,讓數據驅動向全場景滲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